二战时,日本在侵华的时期为什么同时向美国开战

如题所述

就说细部的过程
简单来说:日本二战战略思维叫“总体战”,这点很重要。这是贯穿整个昭和军事力量决策的核心思想。日本人不是傻子,至始至终都绝不希望和恐怖工业实力的美国人开战!所以不要光光美化山本五十六了,不止是山本大将,是所有日本军人都不想和美国打仗,特别是长期战争!“总体战”是驻德学习的几个武官归国后在国内推行的观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冈村宁次,永田铁山等,还有几个重要的军人组织“木曜会”“二叶会”以及合并成的“一夕会”都贯彻了这个思想。中国解放后也学习过总体战。
要搞清楚一个误区:日美开战是因为美国要维护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中国利益。战前日美贸易额是中美贸易额的七倍,可见一斑,是有利可图的。所以美国不爱管中日战争。反而美国人还赚到战争财了。所以只是对日本进行了一些贸易惩罚和外交施压。
1941年的各方的考量:
------------------------1941年----------------------------
德国的考量:英国在1941年已经快被德军玩死,资源靠美国输血还有各殖民地输血。德国当时提议与日本签订轴心国协议,一是让日本东面牵制苏联,减弱苏军西线的兵力。二是让日本侵占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这样会加速英国崩溃。作为回报,日本接手当时已经战败的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获取橡胶等资源。且德国保证将会迅速在苏联战场取得成果,日本配合东面一举拿下苏联,拔掉日本维新以来的眼中钉老毛子,俄国西伯利亚虽然荒芜,但是苏联作为一个军事力量却一直对东亚虎视眈眈。日军关东军几十万众禁锢在那里几十年防着老毛子无法抽身。这是德军提议的考量。后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远东军队也只抽调了25%的兵力。依然保持75%,飞机坦克大炮兵员数量依然超过日本一小截。
美国的考量:1941年英国是美国在欧洲最后一块立足点,是前线阵地。英国在欧洲的崩溃意味着美国与德国只剩下一道大西洋了,绝不能丢。所以疯狂支援英国。保英国东南亚殖民地,绝不能让英国崩溃。1941年美国国内也为此制定了法案和政策,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其中就包括太平洋海军将在未来下饺子式制造军舰,维持英美在东南亚的利益。
日本的考量:当时是抵触德国提议建立轴心国,日本军部一派(武藤章派)认为苏联是一党制国家政治稳定,战略纵深大,资源丰富。不可能短期内崩溃。另一派(田中新一派)认为必须由关东军助力德军拿下苏联,而非观望,从而让苏联短期崩溃。吵了很久最后两派达成共识:“等待苏联出现迅速崩溃的征兆,日本就出兵”结果后来苏德战争陷入泥潭,出兵一直拖着。与此同时,1941年美国开启军工狂魔模式,会在今后几年迅速提高海军吨位,日本吓坏了!不马上开战,不拿下东南亚,以后更别想拿下了!1941年日美海军吨位比大概是(日本)0.75:1(美国)。再过两年可能扩大到0.3比1! 军部反对进攻苏联派(武藤章派)借机转移矛头,指向东南亚,以东南亚急需兵力打消主战派(田中新一)进攻苏联的念头。希望进军法属印度支那和印尼,拿下橡胶(法属印度支那,泰国越南新加坡地区),和石油产地(印尼巨港地区)。从而维持一个资源能支持长期战争的“大东亚共荣圈”。和美国对峙并谈判。所以海军战略方针是要利用现有全部军力和美国决战,在军事上打出局面,谈判才有筹码。现在不决战,等明年美国人航母驱逐舰都造完了还打得过?所以才有了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然后和谈。当然中途岛失策被灭,那是后话。战略思考是正确的。
战前谈判:
日美进行了谈判,美国的立场是坚持“赫尔原则”大概意思就是让日本放弃现有一切,滚回小岛上不要出来捣乱。日本则是坚持总体战思想不肯放,军部不可能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所以日本军部和政界不断地奔走与美国谈判希望至少能保留一些事变前的利益。军部动手的日子也一推再推,最后无奈只能选择开战。双方都猜测对方只是在为开战争取准备时间。由于军部统计的资源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多接近两年的战争,所以必须是迅速决战。否则必须牢牢占据东南亚地区,利用“大东亚共荣圈”的军需资源打长期战争。耗死英国,扭转局势。从而增加与美国和谈的筹码。(当然要和谈,美国真的不好惹)
最后:
开战时恰逢东条英机上台。历史对东条评价比较差,他靠地送礼拉关系上台的。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就被灭,瓜岛战役失利。军部主张必须派精锐去把瓜岛夺回,不能让美国人在那里建立跳板。结果东条没这么干还把武藤章、田中新一等的人才都排挤出中央。瓜岛战役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导致满盘皆输。然后他就焦头烂额地这么拆东墙补西墙直到战败。
二战日本军人的并不像网上流传的那样是群疯子,对美开战是一步一步推敲的结果。山本五十六有点被过度神话了。陆海军都有大量留学欧美的军人,都明白和美军开战意味着什么。只是山本五十六这个梗前几年微博传得比较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3
这个就要从一战后说起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大英帝国疆土遍布全球,法兰西共和国殖民地遍布北非中东和美洲,南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北美的加拿大是英国的,墨西哥是法国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所以当时的美国还算是个二流国家,这个国家1783年才正式独立,所以到二战前才短短150多年的历史,积累的国力远不如大英帝国,法兰西和苏联。

那美国作为列强之一,想要殖民地,可是加拿大是英国的,墨西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美国不甘心却又惹不起英法。当时世界上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的潮流刚刚开始,美国是产油国,苏联也是产油国,当时中东的石油还没被完全勘探开发,所以主要产油地区就是苏联和美国。但是石油是战争的血液,这已经是列强心知肚明的事情了。为了石油,为了经济,为了世界霸权,列强们勾心斗角起来。当时的苏联在高加索地区已经拥有产油区,但苏联听说了中东有石油,美国英国法国也清楚,大家谁也不愿意把中东那块肥肉给苏联,因为苏联离中东非常近,而当时的伊朗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叙利亚是法国势力范围。

于是,大家决定找个人来打苏联。西方列强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刚在德国上台的希特勒,美国英国通过银行向德国输送杨计划和道威斯计划,巨额的贷款以及飞机发动机技术输送给了德国,美国和英国更是纵容世界东边的日本侵华,日本侵华所需的钢铁石油80%来自于美国,美国当时无偿贷款给日本,日本拿着贷款来的美元买美国的废钢铁和石油侵略中国,从中国殖民地上大肆搜刮金银财宝,煤炭,木材。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和金银还美国的贷款。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很好控制。当时美国给日本的任务是拿下中国东北,以伪满洲国为基地北向进攻苏联,配合希特勒的西线进攻,双线夹击苏联。

当然人家德国和日本也不傻,心里清楚你就是想利用我,那我也利用你。于是西线的希特勒与斯大林密谋瓜分了波兰,闪击战打败了法国,法国是完全没做好战争准备,它没想到本来说的好好的你去打苏联,结果你怎么回头打我来了?所以很快法国就覆灭了。虽然德国用煤炭提炼化工油品有一定进展,但是50%的军用油料还是需要原油进口,英国当时控制着大西洋海道,掐断了德国的石油贸易线路,没办法,希特勒为了第三帝国的辉煌,把眼光瞄向了苏联的高加索油田,所以你看,希特勒的三个装甲军团,两个都是向南高加索地区进攻的,只有一个是莫斯科方向挡住背面的红军。

日本也不傻,你美国不是想让我去西伯利亚打苏联吗?我就派少许的关东军去试探试探,结果日本陆军的轻型坦克和马步枪根本不是朱可夫的强大重型机械化军团的对手,1939年诺门坎一战日本惨败,日本人苦思冥想,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占领了也不好种庄稼,还打不过,不知道硬拼会死多少人,于是乎日本人决定采用南向政策。南向包括两个分支,一个是向中国内陆地区进攻,另一个是海军攻打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有橡胶。但当时的东南亚,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印尼和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印度支那(现在的老挝柬埔寨越南)是法国殖民地。于是日本决定向同盟国宣战。

日本人在1941年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后,美国就非常恼火(小老弟拿下几片土地后敢不听黑老大的话了?!让日本做大的话会影响整个战略布局,日本不是条听话的狗!要对付日本了!),开始出台法案制裁日本,比如减少石油对日出口,同时开始扶植蒋介石政权,派飞虎队从缅甸帮助中国进行空战,贷款给中国(高息)买美制枪炮。日本人很生气,觉得想要建立帝国,必然要早晚与美国一战,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先把太平洋舰队毁了,这样能为日本争取1到3年的太平洋攻略缓冲时间。当然东南亚是日本的战略运输海道,因为1941年后,中东的石油开始开采了,日本决定摆脱对美国的石油依赖,只要打通马六甲,帝国的能源安全就可以解决。所以不惜与英法美开战。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海军保护着陆军就登陆了菲律宾,把麦克阿瑟打跑了。
第2个回答  2018-04-11

为了抢占东南亚的资源,必然和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发生冲突。

1、二战初期,由于美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基本没有与欧洲战场的德国与意大利以及亚洲战场的日本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1939年9月,德国波兰战争爆发,9月5日,美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2、由于美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同时北美远离欧亚大陆,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气氛浓厚,对美国以外的事情不怎么关心,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的中立立场开始出现松动。1940年法国战败,美国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

3、日本之所以在二战中敢于第一个对美国开战,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931年日本成功地占领了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在这里建立了“伪满洲国”,当时的日本说伪“满洲国”是个“独立国家”,“伪满洲国”先后得到了23国家或者政权的承认。

4、东北地区不仅资源丰富,根据历史上的统计数据,在二战初期其工业规模已比肩日本本土,二战后期,所谓的伪满洲国的工业规模已超过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经济体,其生产总值在全球仅次于美国、苏联、英国。

5、这就是二战中日本敢于第一个对美国开战的一个重要底气所在,因为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不仅经济实力多了一倍,更重要的是获取了丰厚的战略资源,粮食、钢铁、煤炭以及其他各种矿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09
日本侵略时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并且跟不上,要跟得上必须占领东南亚,而东南亚是美国的地盘,比如菲律宾。而且日本当时徘徊在是北上还是南下,北上是苏联南下就是太平洋英美,并且美国当是针对日本实施了很多禁令,比如关键的物资和武器禁运,说白了就差干架了。日本当时信心满满,像一举击垮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让美国顾不上东南亚,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侵略东南亚,仅从这场战役来说,日本完胜,可惜仅仅的这一场。
第4个回答  2019-03-29
中国没有石油(当时认为中国是贫油国)也没有什么橡胶,中国的战略资源对日本来说不足以支持其战争的进行。美国又开始转变对日政策,由过去的放纵到战略资源的出口限制,这些都是促使日本对美开战的原因。
日本需要东南亚的石油,橡胶资源,而东南亚恰恰是英美的殖民地,所以日本对英美宣战只能是时间问题。
原本指望靠偷袭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让美国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无法染指亚洲。日本好借此空隙解决中国问题,恢复国力,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意,太平洋舰队主力当时基本没在珍珠港,日本虽然成功的偷袭了珍珠港,战术上虽然赢了但战略上却已经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