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用减负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如题所述

1、取消分数,推广等级评价

等级评价是指采取“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来取代过去的分数评价,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

2、有效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负担沉重,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作业繁多。为此,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了《合肥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督管理责任书》,控制课外作业总量。

3、优化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减负·增效·提质”是一个整体,减负是基础,增效、提质是工作最终目的。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向管理要质量、向课改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评价要质量,改进教学方式,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建立完善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协调、监督、指导,优化教学过程,将“减负·增效·提质”落到实处。

扩展资料

规范教学,管理创新同步提效。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倡导有效的备课方式,把加强对备课情况的督查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实施“自备、集备、复备”的集体备课模式,倡导教师集体研究基础教案与个体设计创新教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体现个性特色,增强备课的实效性。

以研促教,助推课堂增质提效。多年来,市教育局紧紧依托教科研,着力破解学校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各学校除了教研组、备课组等常规的教研组织外,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高考研究小组等教研共同体。

不断寻求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教学理论的转换,并在相关的教研活动制度帮助下转向具体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市教研员深入课堂全方位教学视导,市教研室送教下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如何采用减负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谈减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负”。“负”就是负担,适度的是动力,过量的是负担;自发的是享受,被动的是负担;有用的是财富,无用的是负担。明白了这一点,减负该减去什么,怎么去减,就明白了。

我们认为:课堂是减负的的主阵地。教学就是交往,就是对话;减负就是增效,就是提升;而有效就是提升,就是发展;归根结底,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具有实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一、我对“负担轻,质量高”的认识

正确理解“减负”

“减负”是要减掉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合理负担,给学生一块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能够多一点时间来发展,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调节身心,为以后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积累“资本”。学生要“减负”,教师要“加压”。其次,“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树立课堂解决问题的思想。要想给学生减负,教师就要经常给自己“加压”: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钻细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

1.备课。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备课中坚持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板书。

2.上课。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角度来讲,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原则是面向大多数,兼顾两头;在授课中力求深入浅出,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重点放在差生的个别辅导上,同时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供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练习,这样既辅导了差生,也给优生提供了发展思维能力的机会。

3.作业。要减轻学生负担,首先要控制作业量,严格按照部门要求做,基本杜绝作业超量现象。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每次都要重新设计,多参考几种资料,力求做到书写规范、题目精选、题型多样、覆盖面广、层次清楚、适合学生实际。在作业的布置上,对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上标记,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不做。在作业批改上,做到全批全改,对问题较多或错误严重的,力求做到面批面改,以免问题成堆,积重难返。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虽然老师辛苦一点,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老师也及时从中反馈教学信息。在作业设计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题方法的延续性。

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有效——都有收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对优生的教育,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指导。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谈了这么多有效,归根到底是要把我们的有效劳动转变为学生的有效成绩,说千道万,就是要让学生学得有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