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和1o版红楼梦的优点与不足

如题所述

人物塑造
在87版的《红楼梦》里,这样的评价是最适合不过了的: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有人说黛玉把生命活成了一首诗。
宝钗:精明冷静,深藏不露,孝顺仁爱,博学含蓄,坚韧克制,通透是非,看破生死。她体现的是理性的冷静到冷峻的自我控制即克己复礼的精神。是一种政治家素质。
凤姐:哄住上级,敷衍中级,荼毒下级,教养缺失,脾气火暴,树敌太多,油尽灯枯。水晶心肝玻璃人。只有火才能匹配她的个性,焚化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在新版的红楼梦中,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人物欠缺点什么东西。就比如在第一集中,87版的《红楼梦》中台词甚少,人物表现却很到位,黛玉到京心中不免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于是遇到事情总是很小心,生怕多说一句话,生怕多行一步,更是不敢得罪什么人。在京城的街上,陈晓旭版的黛玉只是悄悄地撩起轿帘的一角,窥视京城的万千繁华,来往的行人。来到荣国府,黛玉也只是等着丫鬟来把轿帘掀开,自己才慢慢地走出来。行动出尽显大家闺秀,以及处处留心的性格。

在新版的《红楼梦》,黛玉到了京城在轿子上却是自己掀开轿帘,大胆的欣赏着京城的繁华热闹,在黛玉的表情中看到了些许的喜悦。还有,在进荣国府的时候,黛玉竟然没有人来接,自己蹦下了轿子,到处观看,眼神中充满羡慕欣喜,感觉没有原著中黛玉寄人篱下的担心。不知道是因为时代前进了,还是因为这部影片本来就是塑造的是现代版的林黛玉。

薛宝钗,不说好坏,也评不出来……87版的宝钗让人一看就有种心机很深的感觉,这算演的到位,但是新版的宝钗如果不说话的话觉得还是很单纯的,宝钗在那里刺绣,一句话也不说,看着很好看,而且很单纯,但在宝钗偷听小红的谈话时,却感受到了一种心机很深的感觉。

王熙凤可谓是《红楼梦》中的红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但是在新版的红楼中我觉得这个凤辣子一点都不辣,反而有点温婉可人的感觉,出场的时候那个笑声不具有代表性,而且周围的演员也不是很配合,所以就没有那种忠于原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也许这就是新版红楼梦与老版红楼梦的一点不同之处。

再说湘云,湘云其实是最喜欢的,但是演的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神似,因为不是说湘云有些小子之感,所以湘云应该有一些男子之气!可是看着湘云却并没有那种感觉,不过在看黛玉回忆湘云之前的事时(在雪地滑到,扮宝玉),那个时候有些感觉了,其它时候总感觉不到湘云的豁达、开朗,应该说是面部表情不够。

台词VS 旁白
87版的《红楼梦》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台词表现的,但是在新版的红楼梦中,有很多的旁白。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说话的动机、意图不同,其潜台词也就不同。表达潜台词,可以利用演员的全部表现手段,面部表情、手势、语调、语气等,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新版的《红楼梦》中,采用旁白的形式,虽然这个也是台词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始终是觉得有些东西只有通过演员的演绎,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不同的人物刻画,直接的台词来的生动,栩栩如生。旁白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直白,赤裸裸的让观众听懂,但是却弱化了人物形象性格塑造。旁白不免太过厚重了,压抑,给人一种记录片的感觉。
这样说来,觉得台词真的比旁白更好。

后期布景道具PK
比起老版,新版红楼显然在影视特技、表现手法上更加灵活,因为条件成熟多了。老版《红楼梦》的道具,建筑,服饰没有新版《红楼梦》新。

再看87版的穿帮镜头中,比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那一回中,凤姐训话时后面就明晃晃的站着一个穿着短袖的人捧着个摄像机,新版至少没有犯这类的低级错误。
新版《红楼梦》的造型一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这原因要归结到老
版《红楼梦》太过深入人心,另外一个则是因为老版的造型更多的是根据书里的描述来的,而新版虽然也考究过很多历史,但总归是先入为主,抛开这些不谈,新版《红楼梦》至少还是很漂亮并且精致的。 发式,饰品等都非常的精致考究,不愧是斥巨资打造的。但是对一新版的《红楼梦》人物外表的塑造,我还是很赞同的,在演员的穿着打扮上,都能感觉出这些荣国府内的高贵和奢华,这一点很符合原著的气质。

老版《红楼梦》有三分之二一直是喜庆的色彩,暖色为主,所以音乐的配用也由这上面来;一般以大家所做的诗词为主,感觉悲剧气氛没有那么的明显。而新版为了突出这是一部悲剧,用了很多哼哼唧唧的音乐,冷色使用较多,才使得有了鬼片的感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都沿用了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办法,理解不同,无可厚非。

以上就是对于10版的《红楼梦》的一些看法,看法还是比较浅陋,应该还有很多地方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