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指教公文写作中函的用法?

网上有云: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请大侠们详细一点指教:哪些情况下可以用函的形式?用函号和不用函号有什么区别?谢谢谢谢!

“发”是指下行文,且属于比较重大的事项,常用于“通知”“意见”“办法”等文种的发文代字;如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用“中发〔20**〕1号”作为发文字号。““字”在国家机关公文发文代字中一般不用。主要常见于原来法院判决书

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如协助函,可以不分系统、级别、地区、性质的机关之间的行文,机关之间需要彼此联系工作、沟通情况时,可以使用函这个文种。办指办公系列。


函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一)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用于机关单位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便函则用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没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标题,不用发文字号,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机关单位名称、成文时间并加盖公章即可。

(二)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

(三)另外,从内容和用途上,还可以分为商洽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办事宜函,邀请函、请示答复事宜函,转办函,催办函,报送材料函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函 1).函:是机关之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 2)函的特点:1.形式灵活,活动性强。2.务实性强。 3).的类型:根据内容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 1.商洽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讨论问题。 2.问复函:用于机关之间提出询问和答复询问。 3.请准函:用于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4.知照函:用于把自己管辖范围的事项告诉有关的机构。 4).函的写作: 1.一事一函,直陈其事。2.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4
按照党和国家公文法规的规定要求,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要使用“函”来行文
这种批准包括两种情形:
1、平级机关之间相互请求批准,
2、无任何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
3、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也要用“函”。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看到:有的地方该用“函”请求批准的事项却使用了“请示”;有的事情该用“函”询问和用“复函”答复的问题却分别使用了“请示”与“批复”;有些事情该用“函”询问的却用了“通知”等等,都属于对函的错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