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本来应该用两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的内容,合并为一个短语或句子。

作为修辞手法就是"合二为一",即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一个短语或句子。合并时把相同的句子成份放在一起并提(因此这种修辞格也叫"并提"或"合叙"),使短语或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有一种分别相承的关系。理解时要"一分为二",还原到原来的两个短语和句子。 如:

原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郦道元)

直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作为写作手法是指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的事情的整体面貌、基本特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或列举出若干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叙述的写作方法。

总提,给人对于事物整体的基本认识,使人抓住全文要领;分承,给人对于事物的具体的感性的印象,使人对全文要领获得清晰的理解。总提与分承是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必须高度统一。分承的内容既不能超出总提的范围,又不能小于总提的要求。分承的内容对于总提来说,应当既是充分的、足够的,又是必要的、主要的。或者说,既要足以说明总提的内容,又要精炼扼要,适可而止。总提分承之后,是总结,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