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如何实施整体性教学

如题所述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自实施以来,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取得一些进展,但似乎未达理想状态。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整体性教学。本文所阐述的“整体性教学”是指立足于“单元(大整体)”基础上审视理解“课(小整体)”,站在“课(小整体)”基础上审视理解“子目(部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在整体性原则上衔接背景知识,理解单元、课、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领会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子目的内容目标”,从而灵活地调整、整合文本资源,设计最佳教学思路,并进行整体性学业评价。那么,具体应如何进行初中历史和社会的整体性教学呢?
一、注重知识衔接,弥补了编写新思路所带来不足追答

《历史与社会》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追求一种全新的综合能力。它在课程的结构设计、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与传统历史、地理分科课程有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在编写思路上与传统教材明显不同。
传统的初中历史、地理 æ•™æçš„编写,依学科领域为划分框架结构。在内容选择上,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而全面地建构。如地理教材按照世界总论、分洲、划区、列国的方式编排,对于每个区(洲或国家)的讲述,按照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内容,面面俱到,曾被戏称地理“八股”。如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例,按照朝代和时间顺序,从古代、近代、到现代讲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内容,内容广泛且系统性强。
现行的历史与社会与传统教材不同。在编写思路上,首先是框架结构不以学科领域划分,框架结构上体现综合性,而且不是“拼盘式”的综合。其次是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学习主题进行大胆筛选、改造和重组,增加必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现实问题等对学生成长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在尊重基本逻辑线索的前提下,采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系统、全面地叙述。
较之传统分科历史、地理教材和“拼盘式”的浙教版综合社会科,以“主题学习”替代“知识的系统学习”的历史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优越的同时也带来弊端。如内容选择和呈现的转变,使得知识学习具有跳跃性、断层性,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难以运用,以致产生目前仍困绕我们教师的一大现象——学生好像学不到什么知识。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树立整体观,拓展课程资源,衔接背景知识,关注专题学习纵向知识的完整性和横向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形成网络化、结构化,为知识的运用打下基础。从而效化解了历史与社会新的编写思路所带来不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