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恐惧心理会引起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害怕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还有些人连自己怕什么都不清楚。怕黑、怕鬼怎么办?许多人都曾有过这个困扰,其实害怕的感觉是不是来自鬼、黑暗呢?大家应多仔细思考这样的问题。道生华城托儿所教学组组长陈桂盈老师表示,有一些原因和情况,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恐惧心理,是大家必须注意和避免的:

1. 独处:独处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当他说「有鬼」时,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对象、可能是暧昧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

2. 过份的渲染和夸大:如果有亲人的陪伴,给他安全、亲密的安慰,是不会怕黑的。但如果亲人本身就怕黑,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同样的,「怕鬼」也是大人对此过分的渲染和夸大所致,尤其是动作和表情,让你永生难忘,影响将来一辈子。

3.
电视
传播媒介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灵异节目,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再配合一些诡谲的音效、动作和道具、化妆,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会出现在黑暗的地方……,」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了解原因、化解疑虑

造成害怕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鬼怪」、「黑暗」只是常见的一种而已。害怕在形成之后,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褪,但有些人则不会,相反地,反而会增加其害怕的程度,久而久之则会变成「恐惧症」,进而影响人格发展与日常生活行为。陈桂盈老师表示,大部分的恐惧,其实都可以藉由亲人的陪伴,或是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安全感而得到纾解。

如何克服恐惧,使他勇敢、积极的去面对事物呢?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协助:

(一) 了解原因

要协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面对孩子因恐惧产生的情绪反应时,需先秉除立即否定的态度,试着以简单的对谈方式,了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如害怕黑暗,应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如果恐惧暗影造成的幻象,应先让他看清楚阴影的真面目。

(二) 藉由故事厘清真相

如果大人发现孩子有害怕「鬼」的倾向,却无法得知他害怕的是什么,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一边说给孩子听,一边让他说说他的感觉,以厘清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实其心灵。

(三) 保持明亮光线

发现孩子所恐惧的是「黑暗」,就为他点一盏小夜灯,或是在孩子活动的每个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线。硬是强迫孩子勇敢面对他不会处理的恐惧,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他觉得更加害怕。

(四) 给予情感保证

如果孩子说的「鬼」,是一种黑影或是找不出来源的声响,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发现,那些令人恐惧的物和声,究竟是哪儿来的?如果孩子年纪还小,说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么,父母不妨给予他情感上的保证,让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会被丢在黑暗中。

(五) 多搂抱或爱抚

父母甜蜜温馨的搂抱、爱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这份「爱的感觉」,会使他觉得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下,都是温馨与安全的,对于未知的事物,又何惧之有?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孩子,随时观察他的情绪和动向,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六) 利用语言互动、沟通

少数孩子怕鬼的原因是害怕死亡,或是无意间听说人过世后,会变成鬼,鬼会取走人的性命等。像这种情况都会导致他害怕鬼,这时大人就得费一番工夫,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他沟通,向他解释死亡的问题,并协助他去寻找能令他安心的方式。

(七) 慎选电视节目

为了孩子,父母应慎选电视节目,尽量避免让孩子看那些怪力乱神的节目,或是一些凶杀、弃尸的新闻,加深对鬼怪的恐惧感。此外在睡觉前,切勿让孩子一起和大人观看恐怖影集,影响睡眠品质,导致晚上频频做恶梦。

当作是防卫机制

除了?沤夂⒆雍ε略颉⒖朔睦碚习猓ε抡娴氖且患缓玫氖侣穑科涫狄部梢园阉背墒且恢址牢阑疲绻说男睦锷倭撕ε拢敲淳突峤档投灾茉饣肪忱锴痹谖O盏木跣裕冉先菀资棺约罕┞对谖O盏敝小?
所以当我们在协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的同时,也不应该忘了提醒孩子,害怕某些事物有时是正确的、是健康的表现。例如:看到尖锐的东西会有害怕的感觉,而让我们在使用或接触尖锐物品时,会加倍的小心,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所以大人千万不要在孩子害怕时,说他是「胆小鬼」或是「不勇敢」,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很没用更退缩,或是认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选择恐惧症的诱发因素

  1、遗传因素

  广场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恐惧同患率更高。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

  2、素质因素

  前人认为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并有强迫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也容易发生恐惧症。

  3、生理因素

  有人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4、心理社会因素

  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资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动地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即当患者遭遇某一恐惧性刺激时,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可能同时作用于患者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今后重遇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然而部分患者并无曾受恐吓的经历,有些患者恐惧的对象经常变换,这些都是条件反射学说难以解释的。

2导致选择恐惧症的心理原因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选择僵局”,小到洗发水选去屑的还是柔顺的,大到毕业生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白领选择生孩子还是升职……不少人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好不容易做出选择,到头来却后悔,下次选择更纠结。更有甚者感觉脑袋里有不同的思想在打架,内心痛苦。

  关于“选择恐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过这种现象,半数人身边有害怕选择的人。关于“选择恐惧”的原因,五成人认为是完美主义作怪,42%的人认为这类人易受影响,还有人认为其源于担心承担责任、心智不健全等。更有人笑称,“选择恐惧”就是因为穷,但实际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缺乏独立意识的人即使有钱,也容易害怕选择。深层心理原因大致有下面3点。

  1.过于追求完美。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

  2.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有人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

  3.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此外,可选东西太多是选择恐惧的客观因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两组顾客分别品尝6款和24款果酱,结果前者有30%买了果酱,后者仅有3%决定购买。

  有句外国谚语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成熟的标志。因此,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权利。选择并不难,人生许多事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心理舒服,就大胆去做。实在拿不准主意,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心理自疗技术,如“为什么选择不升职,因为要陪家人”,有助于拆掉思维里的墙。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适合的,不妨相信直觉,由心来选择。

  家长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当参谋,决定权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对自己负责。如高考报志愿,家长可提供院校资料,加以分析,最终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