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有哪一些缺陷呢?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又恨多不足,你认为有哪一些?

曾经看过一个评论:每一部国产恐怖片都是一部很好的喜剧电影。莫名的想笑。

虽然听起来有些搞笑,但是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国产恐怖电影的痛,对于我这样一个80后来说看过的国产电影也不少了,但是说到国产恐怖电影真的是乏善可陈。

能够拿得出手的几部电影无非就是林正英出演的僵尸系列,但是僵尸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早就被人给拍烂了,僵尸的化妆效果简直让人无力吐槽,带着个假牙涂成黑眼圈再打上粉底就成了,到底是什么让国产恐怖片拿不出好的作品?原因是:怕赔钱。

国内观众对于国产惊悚片恐怖片一直颇有微词,国内此类型的电影的水平也确实不行,不过不得不说,有没有市场和产品好不好其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观众有看惊悚片恐怖片的需求,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在利益驱使下进行供给。但是这个需求量大吗?

国内惊悚片恐怖片的票房普遍在1500万左右,投入多还是少,但票房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有些电影把投入加大了,但是票房也还是这样,结果就陪得血本无归。

从1500万的票房可以逆推出成本——500万(至于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大家可以在知乎上搜索票房和利润的关系),这500万要扣除掉宣发等方面的费用,那么用于拍摄制作的钱就更是少得可怜了。

也因此,国产惊悚片恐怖片普遍都是这样的小成本制作,请不起明星,也搞不出什么太大的牌场。而这,是市场决定。

国产科幻片、国产歌舞片、国产纪录片、还有针对于成年观众的国产动画片,也都是因为这样的市场原因,要么没人敢拍,要么拍了也不敢投太多钱。所以说,市场决定了国产惊悚片恐怖片是小成本的。小成本要拍出好片是比较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1
小编一直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故事片和小说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然电影不仅仅有故事片,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在故事片上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差距,不们不妨把故事类剧集也一并算在内。
1、造星

明星或许是中国电影普遍上质量差的最大因素,明星和演员这两个词汇是有差异的,我们当然不排除很多明星是很好的演员,实际上大多数影视明星都有着不错的演技,但中国电影在很多方向上太过于利用明星效应来争取票房号召力,这是就最大的问题了。先不说在明星的影响下编剧导演对故事的认真度会否减少,只说假如没有明星的号召力,至少出品方会再三对剧本及编辑导演的能力有更多的考虑,实际上投资方的第一考虑肯定是票房,所以哪怕是部烂片,只要能靠明星效应在金钱上有所回报就是成功的。
明星的另一个缺陷是大多无法了解普通人,他们多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甚至时刻被保护着,有些甚至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都欠缺,如果能演出深入人心的形象,所以有那么多“尬演”,也出现了一种情况:有些明星只能得到同样生活在小圈子里的大中小学生的喜欢,当然也并不是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而是靠颜值。
2、导演的学识
实际上外国也有烂片,而且也不少,只是相对来说中国的精品比例太少,而烂又可以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区别在于别人也会利用明星效应,但在剧本和导演上面却往往更加严格。而且“别人家的导演”真的很厉害。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因为没有拥有科学思维的导演。中国为什么那么多get不到观众任何情绪点的“尬片”,因为那些导致把握不到观众的心理,连基本的心理学基础都没有,同时还不能深入社会,特别是一些大导演,越来越脱离社会,沾沾自喜曾经的成就,不肯学习,不肯接受更多的东西。
3、对电影的理解
曾经有一位大导演明显质疑过观众的欣赏水平,这简直就是对导演这个职业的污辱,就像那些写小说的作者嫌读者水平不够一样,那其实只是作者的水平不够,因为他不懂小说是什么,而那个导演也明显不懂得电影是什么。还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疯狂”充斥着内心独白,导演也许连电影和小说的区别都没有分清就敢来拍电影,你何不把剧本改成小说改成说书好不好。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载体用来把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去,画家是用画,诗人是用诗,而故事电影靠的就是故事,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把自己传达到的东西让更多人接受,那么你必须先能调动更多人的情绪,让观众喜欢上你的故事,这是前提,所以怎么让更多人喜欢你的故事才是重点,而不是质疑观众的欣赏水平。当然有些导演甚至根本没有要表达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强行加上电影的思想性进行“尬导”。
所以就像相声需要先搞笑一样,故事片还是先把故事用电影的方式讲得吸引人吧。
4、思维意识形态
其实中国的大多数导演都已失去了上进心,特别是大导演,其实这和集体思维意识形态也不无关系,比如考上大学就不用学习了,大学毕业就更不用了,家长就更不用说了,成年人基本成型,不再以求知的心理去接触新事物,反而多以品评的态度去对待新事物。

而“别人家的导演”还有演员却往往并非如此,记得有位导演为了拍一部科幻片,狂补前沿科学知识,他们对待新事物往往没有排斥和自大,而是保持一颗谦虚的态度。
所以说这一点是硬伤,很难打破的硬伤。

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了一个结果,好剧本不多,能把好剧本更好表现出来的导演更少,为什么“别人家的电影”很多情况下能和原著小说有一拼,而中国某些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或剧集更多的时候会被原著小说的读者喷得体无完肤。不要又都把责任算在读者头上。最后说一句,好电影需要好演员,而不是明星。
第2个回答  2019-07-22

1. 艺术价值、文化精神与商业品牌的多重缺失和电影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突出反差。

2. 审查制度的不合理。

3. 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4. 盗版猖獗。

第3个回答  2019-06-09
中国的电影缺乏一些科技元素,我觉得这跟文化有关,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底蕴和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所以拍出来的电影多数都是以这些为主,而西方国家尤其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所以拍的都是未来科幻居多,在这方面中国相对有些欠缺,不过今年的流浪地球也开始慢慢的扭转中国的这个空白,拍出来效果不错。
第4个回答  2019-06-08
我觉得近代以来中国的电影太有局限性,或者说是因为现在大环境的影响所禁止拍摄的类型太多,题材敏感等诸多理由的限制,都会使电影发展缓慢。文艺本来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但是由于内地环境的问题,许多有志的导演,精美的剧本都没有办法拍出来,没有办法呈现在大屏幕上会使我们流失很多优质精彩的影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