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的作品

如题所述

1. 《福寿无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了:《福寿无疆:百福百寿书法集》、《福寿无疆:金文百寿印集》、《福寿无疆:卜文百福印集》。内容简介:福、寿是人生美好的祈愿,企望一辈子能健康长寿,享受世间、家庭和谐幸福的生活。福寿共享,在我国古代早有流传,而且历代帝王、臣民,皆尊而袭之,争取人生寿高一碣广,福寿并臻。随着时代的流逝,沉淀日厚,逐渐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福,在《辞源》中释:古称富、贵、寿、考等福。在《书?洪范》释五福:一曰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故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虔诚敬拜天地神,希望能得到上天保佑,而降福于人。
2. 《吴昌硕篆刻及其章法》
内容简介:
吴昌硕篆刻章法的特点,是由他的书体、字法、笔法、边格等多方面综合熔汇而成,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个人新的融铸。以他书体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杂,之规矩,而将大小篆、或与汉篆隶书等综合利用,并能使之统一。这种相反相成的矛盾转化,恰好变成了吴昌硕个人篆刻风格的特点之一,给观赏者留下了难忘的鲜明印象。其他在字法的变化与统一、边与格发展与统一等等方面,都有他个人的许多独特创造性的使用与发挥。
3. 《篆刻常用反字字典》
内容简介:
篆体中分列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等字体。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合编》《简牍帛书字典》、《战国楚简文字编》、《古玺文献》、《古玺汇编》、《古陶字汇》、《古文字编》、《金文编》、《甲骨文编》《中国篆刻大字典》等。某些字头,在诸种篆体工具书中未见的,我们或采用了民间久已流传、约定俗成的习惯写法,或根据“六书的原则,适当地使用了偏旁部首拼凑组合的办法,将它们收录在书中,并用符号标出,以供参考。
4. 《篆刻常用字字典》
内容简介:
《篆刻常用字字典》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检字法编纂而成,分列“部首索引”和“检字表”。同部首的字按画数多少先后排列。全书收入楷书繁体字头六千零五十字,按篆体重文计算约三万四千多字。篆体中分裂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等字体。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合编》、《简牍帛书字典》、《战国楚简文字编》、《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陶字汇》、《古文字类编》、《金文编》、《甲骨文编》、《清人篆隶字汇》、《中国篆刻大字典》等。某些字头,在诸种篆体工具书中未邮的,我们或采用了民间久已流传、约定俗成的习惯写法,或根据“六书”的原则,适当地使用了偏旁部首拼凑组合的办法,将它们收录在书中,并用符号“○” 标出,以供参考。
5. 《吴昌硕印论图释》
内容简介: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大师,是全世界第一个印学团体——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 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七十岁后以字 行。浙江安吉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秀才,亦当任江苏省安东县知县,仅一 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吴氏先后问业于俞樾(一八二一-一九零六 )、杨岘(一八一九-一八九六)、 研训诂辞章、诗、书、篆刻,并曾在苏州潘 祖荫、吴云(一八一一-一八八三)、吴大澄(一八三五-一九零二)处获见古代 彝器及名人书画。虽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其习画当在三十余岁与任伯年 论交之时。一九一三杭州西冷社正式成立,被推为社长,其画名益扬,日人尤为尊 崇。有《缶卢集》、《缶卢诗存》、《缶卢印存》及书画集多种刊行, 吴氏诗、书、画、篆刻皆精。书长篆 、脱胎石鼓,雄浑恣肆。篆刻上取鼎彝, 下挹秦汉,钝刀硬入, 茂苍劲。画擅花卉、蔬果、山水等,取法徐渭、原济、李 诸家,亦受赵之谦,任伯年影响。尤以金石书法入画,如盘虬屈铁。其画笔墨淋 漓,色彩浓郁,气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风,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
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他刻的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一印,是唐周朴题安吉董岭水诗的起句;下面接句是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他很欣赏这首诗,认为这十个字笔力著墨处在无字处,每用此印,辄陟遐想。这印特刻起句,意在无字处,颇为含蓄,真所谓印中有诗。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象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1898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6. 《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篆刻技法丛书》章法类的一册,主要介绍了吴昌硕独具特色的篆刻刀法,详细介绍了基本笔画、边、界、格、及残损等的刀法与笔法。全书内容丰富,涉及吴昌硕篆刻艺术中刀法的各个方面,以印谱为例加以解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是篆刻爱好者学习、临刻的极佳教材。
7,《吴昌硕篆刻及其边款》
内容简介:
吴昌硕生于清晚期,成长于清末民初,这不仅使他可以直接借鉴许多前代印人的成功经验,也有许多新出土的文物可资参考,加之他对诗书画印的造诣,因此使他对篆刻的边款艺术有着全面的继承与发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迈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但这个丰富与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发展与成熟。早年虽有继承,有所领悟,但款面的表现较为生硬,也欠全面;中年以后,方逐步丰富与成熟,并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貌。
8. 《刘江甲骨文篆刻百印》 《刘江甲骨文书法百幅》
内容简介:
清光绪初,在殷商旧都遗址(今河南安阳),当地农民在耕作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刻有奇怪符号的龟甲与兽骨。不久,这些甲骨被送入药铺,充作药材出售。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有古物商人把甲骨运到北京。次年(一八九九),北京的金石学者王懿荣第一个鉴定了甲骨是重要的古代遗物,初步确认了甲骨文的史料价值。一九零三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刊印了第一部甲骨结集《铁云藏龟》,被视为甲骨研究的起点。一九零四年,孙诒让撰写了第一部论述甲骨卜辞的著作《契文举例》。由此,以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研究为滥觞,由近代而至现代、当代,甲骨发掘活动与诸多这人对甲骨文字的考释、研究承续不绝,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甲骨是古代占卜的遗物。在商代,由于社会文化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崇拜祖先神和自然神的磤巫教。人们遇到疑难事情须作出决断时,往往求神问卜,通过烧灼龟甲或兽骨,察看甲骨上的裂痕,借以决定凶吉。而每次占卜的施行者、占卜过程、显示的兆象和最终结果,都须详细记录,契刻于所占龟甲上,这就是卜辞,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龟甲上的符号文字。它们绝大多数是商王问疑的卜辞,即“王卜辞”;也有少数是商贵族问疑的卜辞,即“非王卜辞”。卜辞的内容 是相当丰富的,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商王国政事和王室贵族的生活,补充了传世的夏商时期文献史料的不足,可与现有的文字资料相印证,有助于人们了解上古时期的社会形态、体制、人文风习和历史地理的变迁,具有极高的社会史、科学史和文字学价值。也许正因为这样,长期以来人们对甲骨文字的考察多局限在社会意义的层面上,却忽略了承载内容的形式本身——文字线条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与艺术价值。 甲骨文字在现存可识的汉字形态中是距今年代最久远的,但传统的所谓“六书”已基本具备,形成了一种相当发展的系统。甲骨文字的字型结构中尚存留有不少摹物象形的绘画性因素,在书(刻)写过程中又常随书(刻)写者习惯的不同与行文的方便而加以改动,部首笔画或增或删,或挪让或伸缩,又兼“既出刀笔,故庯峭古劲,觚折浑成”《契文举例叙》,透出一股苍然高古、浑拙天成的意趣,这也正是为众多甲骨书法爱好者深所折服开着意追摹的。 现知最早将甲骨文引入艺术创作的当推罗振玉,稍后则有简经论集卜文为联并创制卜文印。此后沿习者日众,几十年间承续不绝,蔚然渐成风气,其中尤以西泠印社诸子创作为丰。
10. 《篆书唐诗一百首》
内容简介:
刘江先生生于一九二六年,本书所收一百幅篆书作品是他七十二岁时的精心之作。原作的篇幅为四尺三开。之所以选择唐诗为题材,是因为唐诗是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书法爱好者也大多喜欢演唐诗。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社出版的很多图书都是为人民大众、为书法爱好者服务的,本书即为其中之一。本书收入了唐诗一百首,由著名书法家刘江所书,全帖字体流畅、字型工整、结构合理、章法严谨,同时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本书对每幅篆书都加注了释文,是书法爱好临摹的极佳范本。11. 《篆刻技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了适应美术院校教学的需要,以及业余篆刻爱好者学习的要求,根据历代名家的论述和创作,以及作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汇编而成的一本有关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的理论书。以简明的文字和较多的图例,说明篆刻学习的过程及其基本规律,便于初学者理解与掌握。图例选自历代名家印说,可供初学者临摹。
著述相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5
刘江【刘画江】现居北京市,吉林人,中国书画院,中国扇子艺术学会理事,擅书法和水墨丹青!风格大气,笔墨淳朴洒脱。值得拥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