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古窑瓷厂的制瓷艺人

如题所述

袁方华
男,1963年出生,1977年传艺进厂,陶瓷世家,民间艺人。擅长图案等陶瓷釉上装饰,特别是扒花工艺深受业内人士赞赏。作品大部分被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从业三十余年,传承了釉上彩绘高端技艺扒花装饰,填补了宫廷用瓷的空白。师从吴成仁、叶冬青,得到了恩师的真传。
徐玉润
男,1968年出生于本市,我母亲原是现人民瓷厂,从事画青花(传统手工制作)历经五十余年,家庭生活困难,后我从十岁开始跟随母亲学画传统工艺(青花)在同时学年经考试合格再由人民瓷厂推荐就业。后1994年因陶瓷下落,下岗再进私人作坊从事青花工作一直至今,现有30余年。
邵吉平
男,1962年出生于陶瓷世家,大学文凭,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名人,景德镇陶瓷美术馆理事、陶瓷协会会员、陶瓷商会会员、昌南书画院高级画师。1977年进厂学艺,受业解惑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五隆夫先生门下,受益匪浅,得到恩师的真传,三十年醉心陶艺,勤学不倦。1987年毕业于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系统的学习了陶瓷绘画技法和陶瓷设计理论知识,擅长粉彩、人物、山水、花鸟、青花釉里红综合装饰。格调高雅,功底深厚,技法娴熟,气韵生动,融各家之长于笔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金、银、铜奖多次,在景德镇党刊、景德镇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进行过专题报送,并被誉为“收藏家最喜爱和最具实力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雅俗共赏,有较高的收藏和价值空间,所画精品大部分被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
余恂铨
男,1928年出生。,1974年在程家窑从事烧炼一夫半工作。,1948年—1955年在担家窑从事收兜脚工作。 1956年—1960年在马栏里窑从事架表工作。 1961年—1975年在筷子弄窑从事驮坯、把桩工作。 1980年至今,在古窑镇窑从事柴窑烧炼架表和驮坯。爷爷余会龙是六合窑把桩师傅,父亲余昆松从事柴窑烧炼驮坯、架表。后师从余昌代师傅学习烧炼满窑、驮坯。 1947年开始学徒,学习满窑和烧窑。 1948年跟随余恂栏学习二夫半和收兜脚。 1956年在马栏里窑学习架表。 1960年在红星瓷厂、华电瓷厂烧煤气窑。 1961年回第三瓷厂从事烧煤气窑。 1966年开始在新华瓷厂从事柴窑烧炼把桩。 1980年以后至今,在古窑瓷厂从事架表、驮坯工作。 驮坯技艺特点: 1、负责整个柴窑烧炼的瓷坯统计安排,根据瓷坯的不同品种的烧制窑温来安排窑位。 2、负责看上半夜的火候,以及熄火后成瓷火候。2009年10月19日,参加镇窑复烧工作。 2010年6月12日,参加镇窑第二次复烧工作。 2010年7月,参加明代葫芦窑的营造工作
余略森
男,1958年出生,1975年—1980年,在外打零工。 1980年至今,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从事柴窑瓷烧工作。父亲余用强,1951年进入建国瓷厂学徒,后一直从事柴窑烧炼工作。1980年进入古窑瓷厂从事把桩工作,师从冯宽生;师从余恂铨从事驮坯工作至今。1980年进入古窑瓷厂学徒 1980年—1982年,为二夫半;1982年—1983年,为三夫半;1983年—1985年,为收兜脚;1985年至今,为架表。个人技艺特点:满窑时架表要直,不能歪斜,每一路要高低对称; 烧窑时看下半夜的火候,决定何时投拆以及投拆多少,熄火时,协助把桩师傅熄火。 2010年6月12日参加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工作 2010年10月19日参加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第3窑)复烧工作。
王蛟湾
男,1957年出生,1979年—2002年在景兴瓷厂工作。 2002年至今在古窑瓷厂从事装坯工作。2000年师从胡新文从事装坯工作;2009年师从王兴旺从事装坯工作。1979年—1981年在景兴瓷厂从师于胡新文、王兴旺二位师傅学习装坯 1981年出师后,至2002年在景兴瓷厂从事装坯工作 2002年至今,进古窑瓷厂从事装坯工作 。个人技艺特点:大件器物装坯难度大,需要用布带吊着装下去 。 2009年10月19日参加清代镇窑(第1窑)复烧工作 2010年6月12日参加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工作 2010年10月19日参加明代葫芦窑和清代镇窑(第3窑)复烧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