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2009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博客首页 排行榜 点播单(0) 博友庆祝国庆:我们家的60年 注册 帮助
博文综合 博文 博主 图片 音乐 视频 播主 论坛 新浪吧 圈子
紫色的风刮过
http://blog.sina.com.cn/sunlingshijie[订阅]紫色的风博客 相册 音乐 播客 个人中心 首页博文收藏博客圈字体大小:大中小 正文 2009上海中考语文参考答案(2009-06-26 10:47:32)标签:教育

2009上海中考语文评析

孙岭老师参考答案

2009年6

一.文言文(42分)

• (一) 默写(18分)

• 1. 柴门闻犬吠,__风雪夜归人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2. ___山光悦鸟性__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 3. 黄鹤一去不复返,___白云千载空悠悠__。(《黄鹤楼》)

• 4. 醉里挑灯看剑,___梦回吹角连营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5. 吾视其辙乱,___望其旗靡__,故逐之。(《曹刿论战》)

• 6. ___野芳发而幽香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 (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 山居秋暝

•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7. 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作者自己_。(2分)

•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2分)

•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 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柳宗元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捕蛇者说 》。(2分)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不能够长时间的停留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鱼的姿态和情趣。

•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 福安居盛家园,蓄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偌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 (1)而皆视为己子矣(当做,是 ) (2)竟复具一德( 具备 具有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 白者频来顾视之 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

•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 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 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善良___有爱心__乐于助人___。(3分)

二.现代文(48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



• 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 )环境,( )性情,(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为城市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 (2)城市景观花卉按气候分为热带花卉、副热带花卉、暖温带花卉、冷温带花卉四种;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两种。

• (3)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主要是盆栽花卉和鲜切花。它们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姿态优美,形色各异,用来装饰室内外环境,其效果是其它任何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 (4)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

• (5)就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而言,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要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布设展览馆或阅览室则要求选用淡雅朴素的花卉,以烘托展品及环境的静谧,而且要求花期或观赏期待持久,大多选用盆景、耐久性盆栽花卉,如山石盆景、蕙兰、富贵竹等;布置陵园则要求选用长青、简素的花卉材料,以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松、柏、黄菊花、白菊花等。

• (6)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 (7)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观花类的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

• (8)花卉装饰日益成为喜庆迎送、社交活动、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的必需。花卉装饰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 16.依次填入第1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C)(3分)

• A. 丰富 陶冶 美化 B. 美化 丰富 陶冶

• C. 美化 陶冶 丰富 D. 丰富 美化 陶冶

• 17.依据第一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C)(3分)

• A. 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

• B. 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

• C. 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 D. 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

• 18.第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举例子___,其作用是_具体说明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_。(3分)

• 19.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

•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

• (2)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___;

• (3)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__;

• (4)_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__;

20.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请根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的角度写出观赏效果。(6分)

花名
花期
花型
花色

菊花
12-5月
较小
白 黄

大丽花
6-8月
较小
白 橙 紫

一串红
5-11月
较小
红 紫

向日葵
6-10月

黄 橙

郁金香
4-5月
较大
白 黄 粉

水仙花
11-3月
较小
白 黄

香雪球
3-7月
较大
红 白 紫

• 选择花卉:(1)__郁金香____(2)__香雪球_____

• 观赏效果:__用红紫色变现出热烈喜庆的效果_____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4分)

• 在可可西里回头

• (1)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只好到保护站里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思贤。思贤17岁,是保护站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 (2) 他看到我胸前挂着相机,就过来找我拍照。我对他似乎格外有亲切感,他告诉了我这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穿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因为这些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mao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他们会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有藏羚羊来到公路旁,他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公路上扯起横幅提示来往的车辆,横幅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汽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的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犹豫着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腹地繁衍后代。

• (3) 思贤说:“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 (4)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来这里当志愿者了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 (5)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的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 (6) 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生,但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每天都沉迷于摄影当中,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自愿者来到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说,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 (7) 他说完了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拍照去了。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 (8) 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他那年少却执着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 (9) 半个月后,我们从那曲回格尔木,又途径那个保护站。车还没有到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保护站有个人在挥手。不是别人,正是思贤。

• (10) 思贤看上去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又红又肿。他要我们带他会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 (11)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 (12) 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部分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把它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它挖的坟墓里。葬了羊羔之后,他们正心意难平时,看到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挖出来,放在母羊的面前。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的离开,他们才再次埋葬了羊羔。

• (13) 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 (14) 我试图转换一下话题,来驱散悲伤的气氛,于是搂着思贤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

• (15)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 (16) 我一把抱住他,将她的哭声捂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的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水草丰mao ___茂___

• 22.第三段中“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感动”的原因是_远离家乡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___。(3分)

• 23.第八段中的 “这样”指的是_思贤回到家,家长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__。(3分)

• 24.第十五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__夸张(比喻)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生动的突出了思贤当时想念母亲的悲伤心情____。(4分)

• 25.对第十六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4分)

• A.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 B.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决定回家完成学业。

• C.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理解了父母,决定回家。

• D.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觉得无能为力,决定返乡。

• 26.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80字左右)(8分)

思贤的故事

• 一。思贤酷爱摄影艺术但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所以离家出走,来到可可西里成为保护藏羚羊的自愿者。

• 二。因为亲眼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悲伤,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从而踏上了回家的路。

三、作文(60分)

• 27.题目:在学海中游泳

•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 (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 (3)不得抄袭

• (25分)内 容 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思想感情较真实健康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思想感情不够真实健康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内容失真

• (25分)语 言 语言流畅表达方式恰当 语言通顺表达方式较恰当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表达方式尚可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表达方式不够恰当 文理不通表达方式不当

• (10分)结 构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结构尚完整层次较清楚 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 层次混乱

• 评分注意事项:

• 1. 内容、语言、结构三项都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的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2. 关于语病:这里的语病是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

• 3. 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缺题目,扣2分。

• 4. 如试卷上出现真实地名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试卷一律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写字(5分)

• 写字工整、规范 5分

• 写字清楚、规范 4分

• 写字较清楚、规范 3分

• 写字潦草、尚可辨认 2分

• 写字难以辨认 1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9
一、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2.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4. ,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7.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8.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 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 的心境。(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9.“随园主人”是 朝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 ”的观点。(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4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6.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 。(3分)

17.第②段主要说明了 。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 。(5分)

18.第③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 ;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 。(6分)

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20.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2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2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

2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5分)

2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2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三、写作(共60分)

27.题目:和 在一起

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运转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清泉石上流 2.夕阳西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学而不思则罔 5.两山排闼送青来 6.濯清涟而不妖

(二)(4分)

7.(2分) B

8.(2分)空阔浩渺 愁苦悲凉

(三)(8分)

9.(2分)清 袁枚

10.(3分)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1.(3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四)(12分)

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22分)

16.(3分)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如答“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给1分)

17.(5分)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3分)被砍伤(2分)

18.(6分)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如答“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给1分) 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

19.(3分)D

20.(5分)观点(1分) 理由(4分)

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008年奥运会在桂花的故乡举行,等等。

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

仿效就缺乏新意,等等。

(二)(26分)

2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2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2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25.(3分)D(3分) A(1分)

26.(8分)观点(1分) 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 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

三、写作(60分)

27.评分标准

参考资料:http://www.5ykj.com/shti/cusan/35402.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