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收房租就够我活三辈子了,为什么还要上学

如题所述

我个人认为读书不仅仅指上学在学校学习,读书更是自己接受文化熏陶,培养艺术品格,塑造美好人性的途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没错的,读书既能够增加见识,更能够培养良好的品行,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想做大事的人,没有不读书的~
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料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于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于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两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青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这里我想着重地谈一谈理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知识分子说:"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所谓巨人都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那时候的巨人像达·芬奇这些人,不仅是会四五种外语,而且在几个专业上都同时发出灿烂的光辉。恩格斯说:"他们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这使他们的性格得到完整、全面的发展。在"五四"时期也是这样,"五四"开创的新文化的重要传统就是文理交融。我们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自然科学家,他们都是在两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著名人类学者裴文中写的小说,曾受到鲁迅的赞扬,还选入了他所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卷。植物学家蔡希陶当年就是一边在云南采集植物标本,一面写有浓郁的边地风情的小说。还有一位北大物理系教授丁西林,他的一生,在物理学和戏剧创作两个领域都取得杰出的成就。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医生、工程师,都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修养,他们有的在业余时间写的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竺可桢、梁思成、华罗庚等等,就是他们写的学术论文、报告,文笔都是很优美的。一个真正的大学者,一个健全发展的现代知识分子,一方面,他要受到社会和知识分工的制约,同时也在努力突破分工所造成的限制,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求得自身学识、思维能力与性格的相对全面的发展。 问题是到了1949年以后,由于这种文、理、工、医、农合校大学体制的改变,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使得学生知识越来越单一。这就提出了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之外的知识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当然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本身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新的世界,也是其乐无穷的。但是,如果眼光完全局限在专业范围内,发展到极端,就会把专业的、技术的世界,看作是世界的全部,只知专业而不知其他,这就把自我的天地压缩在极小的空间,知识面越狭窄,兴趣越来越单调,生活越来越枯燥,最终导致精神的平庸化与冷漠化。这种情况也容易产生"靠技术吃饭"的观念,把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利化了,实际上也是将自己工具化了。这就意味着人最终成了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奴隶,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现代科学技术病"。看到了这样的可能出现的危险,同学们在初进大学,设定自己的目标时,就应该给自己提出双重任务:既要进入专业,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并且以做本专业的第一流专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走出来,看到专业之外的广大世界,博览群书,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开拓更加广大、自由的精神空间,确立更高层面的目标:做一个健全发展的自由的"人"。这就是我今天要对在座的理工科大学生说的话:要"进入专业",又要"走出专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0
知识是有用的,读书确实能让人思想锻炼,而上学就不一定了。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轨,而且畸形了,以后毕业出来的不一定混的好。现在还是有钱才是王道,知识都要为钱服务,因为现代真的太现实了。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收房租够吃三辈子甚至很久,已经比大多数人厉害了,有保障性的收入,就少了很多局限。知识是要学的,但不一定就要在学校学,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更重要。
第2个回答  2015-05-31
读书不光是为挣钱,是为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提高生活品味。
第3个回答  2015-05-31
追求不一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