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1. 广泛的学科知识。现代公共关系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它具体有:
(1) 公关理论知识。如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结构与功能、过程、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等。用公关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有助于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2) 公关实务知识。如公共关系调查、策划、项目实施、方案评估、专门活动等。公关实务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3) 与公关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广告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处理好公共关系的各项事务。
2. 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思想政策水平决定着公关活动的方向和质量。它包括:
(1) 思想觉悟。即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善于分析形势,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的趋势。能从普通的资料和数据中看出趋势,从平静的表象中看出潜伏的危机,帮助组织把握时机,运筹帷幄,做出科学决策。
(2) 政策水平。即要熟悉掌握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法律,及与本组织相关的政策法令。使公关活动用对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
3. 合理的能力结构。公关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公关人员必须使自己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能力体系,它包括:
(1) 组织管理能力。公关工作的本质属性是管理,通过公关工作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公关工作千头万绪、具体繁杂,没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是很难顺利做好工作的。为此,公关人员应具备激励员工积极性,协调各类公众关系、收集信息,制定公关计划与方案、组织实施各类公关活动及大型专题活动,进行有效传播沟通等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公关工作是通过传播沟通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写会说,能很好地运用语言传达组织的有关信息,与公众有效沟通,是公关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它主要有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用于与公众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中。文字语言用于与公众的文章、书信、宣传资料等的沟通中。体态语言用于与公众的直接交往中,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口头语言的不足,并和口头语言相得益彰。
(3) 公众交往能力。公共关系就是要为组织广结良缘,广交朋友,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及其沟通的"桥梁",形成"人和"的氛围和环境。为此,它需要公关人员正确认识公众,把握交往的技巧、艺术、原则,了解公众的行为特点,学会与各种类型和特点的公众友好相处。
(4) 宣传推广能力。公关人员是组织的宣传员,要善于周密策划、精心设计组织形象,善于运用各种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展现组织形象,宣传推广组织形象。
(5) 创造能力。公关工作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公关人员是组织与公众的中介者,但绝不是"传声筒",必须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来影响和感染公众。不满现状,不断超越,追求卓越,追求创新是公关人员的应有素质。
(6) 应变能力。公关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和事先难以预料到的问题,需要公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从容地应对,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7) 专业操作技能。公关人员应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除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电讯、制图制表、声像、影响、摄影等技术,以提高公关活动的层次与效果。
4.适宜的心理素质。公关人员要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常常需要面对各种难题、矛盾和困境,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包括:
(1) 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理智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2) 坚强的意志。主要是指应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工作满腔热情,不畏艰难,勇于负责,持之以恒。
(3) 成熟的思维方式。公关状态复杂多变,要求公关人员应有较高的智慧,遇事冷静思考,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开放的性格。从公关工作的要求看,公关人员的性格最好是开放型、稳重型,并具有涵养、宽容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性格。
(5) 广泛的兴趣爱好。公关人员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广泛的兴趣会给公关人员的社会交往带来更多的维度和空间,结交更多的朋友。公关人员应为了工作的需要,培养自己的多方面兴趣。
(6) 良好的气质。公关人员的气质最好是活泼型,对工作热情而稳重,善交际而不急躁。兴奋型的人也可以从事公关职业,但工作中要注意不要感情用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 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 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1、 塑造形象的意识2、服务公众的意识3、真诚互惠的意识4、沟通交流的意识5、立足长远的意识6、创新审美的意识
(二) 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1、 自信的心理2、热情的心理3、开放的心理
(三)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务知识
2、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表现为:(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在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8
英文名] Public Relations 缩写符号:P.R 简称:公关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一、简述公共关系学和研究内容。

答: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说明"谁在搞公关?搞什么?");

(4)公众对象分析(说明"与谁开展公关活动");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说明"公共关系怎样做");

(6)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说明"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7)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说明: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和研究的国情和特色。

二、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谈谈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答: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沟通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强,从而使组织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运用公关手段来了解舆论,引导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三、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并请举例说明。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人际传播。(举例说明略)

四、结合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答: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技术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其一,就文化条件而言,经历了由"理性"向"人性"的转变。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其二,就政治条件而言,民主政治取代了专制政治。虽然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促使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为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又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其三,就经济条件而言,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公共关系观念和实务的发展。这是公共关系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最后,就技术条件而言,大众传播超越了个体传播。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为人们进行大规模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正是由于本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勃兴,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科学脱颖而出。

反观中国古代社会,情形恰好相反,1840年以前的中国社会,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宗法观念和关系仍深深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人性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中国没有产生的土壤。有的只是"君权神(天)授"。"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观念。专制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点,所谓"朕即国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浪潮有着天壤之别。在资本主义以前的自然经济社会中,其生产组织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元,一村一乡为活动界限,其社会联系其实是一种以家庭村落为支点的血缘、人缘、地缘关系。这种狭隘、固定、封闭的经济社会,落后的经济活动方式只能产生落后的传播沟通手段。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尚不具备产生公共关系的四个基本条件,因而在中国古代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