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如题所述

1、确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首先,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引,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其次,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习者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会有利于迁移的发生。

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

比如,俗语“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举一反三”中的“一”, 就表明了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学习新知识、新课题以及解决新的情境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3、将学习内容以最佳的知识结构和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

按照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观点,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但无论哪一类知识都需按照某种合理而有序的结构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顺序。据此学习内容的结构和顺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

4、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创设与应用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例如学习计算技能,不仅要让学生单纯地进行计算练习,还应该使他们通过应用问题(文字题)的操练养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计算问题的能力。

5、教学策略的制定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2)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习者学会学习:教育和教学的最终意图是为了不教,让学习者学会自学,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会运用先前的经验处理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就应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习者学会学习。

6、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习者向着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向努力,所以,教学评价也可以做为提高学习者学习保持效果和迁移效果的工具。一般情况下,理解、应用和解释水平的学习结果保持的时间会比知识水平上的学习结果更长一些,且迁移性也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30
一、学习迁移概述

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迁移)[1]。也有学者认为,迁移是过去的学习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或者是现在的学习对将来学习的影响[2]。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学习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积极的有效的迁移。

随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学习迁移理论已经成为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并随之不断变化与更新,例如当前的建构主义学派关注“情境”与“建构”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并认为学习迁移就是在新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皮连生主编的《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中将学习迁移定义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学生将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能力。如我们将在数学课上习得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课的学习或者用于超市购物。医学院的学生将在校期间习得的诊治疾病的知识用于对病人的实际诊断和治疗[3]。本文将学习迁移界定为:学习者运用先前的知识经验、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方法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等解决新的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或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对新习得的知识技能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迁移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学习者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在学校的学习应该能够对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使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因此,“为迁移而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不存在相互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学会迁移对于学习者日后解决实际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习迁移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

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所要掌握的技能也数不胜数,所以要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都学习到,也是不太可能的。故而学习者能否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是教育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即促使学习者学会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和实现学习迁移。由于迁移是伴随着学习而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完全孤立的迁移或学习,因此,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自身的学习迁移能力在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迁移是学习者快速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

2、学习迁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本质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自学的能力,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在这里也就是指培养学习者学习迁移的能力,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恰当运用和迁移自身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更好的发展自己。

3、学习迁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

学习迁移是向能力转化的关键。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概括化、系统化。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必然存在先前经验对新学习的影响,即存在着迁移。而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过程只有在学习的迁移中才能实现,因此,学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是迈向创新的重要环节。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设计

学习迁移并不一定都是自动的、容易发生的。而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是教育和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就应该研究应用什么样的条件,设计怎样的教学和学习,才能促进学习的积极迁移,消除或尽量避免消极的迁移,从而帮助学习者更为高效和有效的学习。以下将从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出发来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来促进学习迁移。

1、确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首先,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引,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其次,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习者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会有利于迁移的发生。所以与以往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同的是,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确未来学习迁移的方向。例如,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时,不仅要学习当前教材中的计算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出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习到的新的相关的数学知识或是相关学科中的计算问题(比如物理中的计算问题:数学的三角方程与物理学习中斜面的下滑物的加速度的计算),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的计算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新的单元教学之前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

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

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及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非常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先前的学习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关键因素。他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假如必须把一切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我就要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见认知结构对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认知结构不仅可以贮存知识,而且具有同化新知识和帮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如,俗语“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举一反三”中的“一”, 就表明了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学习新知识、新课题以及解决新的情境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奥苏伯尔把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和组织上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具体表现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如果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清晰稳定的,并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可以辨别的差异性,就能促进新的知识的学习与保持;反之,就会对新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可见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但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不能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引起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而使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或新旧知识之间重新组合形成能够容纳新事物的认知结构,即 “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和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会对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解决新的问题中恰当运用迁移产生促进作用。

3、将学习内容以最佳的知识结构和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

按照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观点,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但无论哪一类知识都需按照某种合理而有序的结构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顺序。据此学习内容的结构和顺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而如何将知识以最佳的结构和顺序呈现就是教学设计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同一学科的前后内容之间的结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使学习者能掌握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把握事物的整体关系,并且易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将对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是非常重要的。

迁移理论中的相同要素说认为,不同的学习者之间存在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尽管在相同要素之后的迁移理论对其进行了批判,但在批判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不同的学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才会有迁移出现。所以我们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相同原理或类似问题的设计,让学习内容始终贯穿在一起,即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基础,后面的学习对前面的学习起到巩固和加深的作用。也即学习内容之间都是能够互相迁移和运用的,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

4、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创设与应用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例如学习计算技能,不仅要让学生单纯地进行计算练习,还应该使他们通过应用问题(文字题)的操练养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计算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里所说的类似性,是指学习者在相似认知中产生心理上的类似性[4]。抽象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即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该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多种媒体的组合,创设与实际应用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尤其在模拟实际情境有困难的情况下,依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习者提供间接的经验,从而促进在未来真实环境中的有效迁移。

5、教学策略的制定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5]。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但是在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时,必须仔细解释这些概念或者命题的基本特征[6]。

据此在进行每一次教学之前,教师都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对于新的知识、技能具有引导性或概括性的材料,以唤起学习者对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回忆,从而帮助当前的学习,即培养学习者将原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的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迁移能力。

(2)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习者学会学习

教育和教学的最终意图是为了不教,让学习者学会自学,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会运用先前的经验处理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就应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习者学会学习。

学习者对当前学习活动的态度,对学习迁移的引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有积极的态度时,就会激起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心境,进而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主动的运用到新的学习中去,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或相似之处,这时学习迁移便在其中不知不觉的发生了;反之,如果学习者对当前学习持消极的态度,便很难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新的学习,学习迁移也相应的很难发生。所以应有意识的培养学习者良好的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自学,使学习迁移更易发生。

6、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习者向着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向努力,所以,教学评价也可以做为提高学习者学习保持效果和迁移效果的工具。一般情况下,理解、应用和解释水平的学习结果保持的时间会比知识水平上的学习结果更长一些,且迁移性也较大。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对知识理解以及通过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等应用层面能力的评价,以引起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解释水平的重视,将会对学习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和迁移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你可以换班,或者是换学校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
第3个回答  2021-03-20
■ 迁移与教学 ■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相同要素说);
2、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情境性理论);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能力;
7、教师的指导。
【促进学生有效地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第4个回答  2019-12-21
由于教学中促进孩子学习迁移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首先是要把孩子的兴趣给培养出来,有兴趣了他才更能主动,得去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