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三个知错不改的典故

最好是和佛教道教历史名人有关的,要是没有的话别的也行

1、汉武帝麾下一名能臣:主父偃。此人能力见识卓越,却仕途坎坷,始终没有机会展现,只能充作幕僚。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派主父偃执行打压诸侯贵族的任务,因为主父偃手段残酷,诸侯贵族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被逼自杀的情况。

有人奉劝主父偃这样下去有风险会成替罪羊。主父偃回答: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由于年岁已高尚未建功立业,所以生不能五鼎食,死当五鼎烹!

2、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之战是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的一次交战。在这场战争中,拿破仑认真分析了强大的对手,决定以攻为守。

先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比利时方面的联军,对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派少量兵力牵制。同时趁联军尚未会齐,率先打败威灵顿和布吕歇尔。6月15日凌晨3时,他的先头部队进入比利时。16日在林尼将普军击败,这一击厉害却不致命。未被消灭的普军向布鲁塞尔撤退。

这里,拿破仑犯了整个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性的战略错误,这一错误最终导致他的垮台。虽然他认识到布吕歇尔的军队已被击败并正向莱茵河撤退,但他仍然单纯为了侦察敌情而派出了三万三千人和九十六门火炮,几乎占其可动用兵力的三分之一,尽管他是十分勉强地派出这支兵力的。

其实,一个骑兵军再配属一个步兵师是完全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拿破仑随即动身前往卡特尔布拉斯,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不幸的格鲁希。

3、据说很久以前,狐狸和猪、狗、鸡一样,生活在农家的小院里,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着主人给他们的食物。

有一只习惯很不好的狐狸,借了别人的东西,从来不主动归还。时间长了,人家去要,它就耍赖说没有借。因为是一些小物件,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和它计较,这样更助长了狐狸的恶习。

一天,狐狸看到公鸡买了一把漂亮的小号,就去向公鸡借了玩。狐狸把小号拿在手中玩了很久,结果不小心把号把儿给弄断了,他心想,反正也断了,要是和公鸡说实话,还得赔钱,所以就没有还给公鸡。

几天以后,公鸡去向狐狸要小号,狐狸却说小号是它自己的。公鸡听了狐狸的话,气得脸都红了,它指着没了把儿的小号说:“你弄坏了我的新小号,不赔就算了,怎么能说是你自己的呢?”

当时周边有好多小动物围着看,这下狐狸的恶习可被拆穿了,这时候,它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怨恨公鸡让他当众出了丑。于是,它趁公鸡不注意,猛的扑了过来,咬伤了公鸡的翅膀,然后就匆匆忙忙的溜到了山沟里。从此以后,它觉得再也没脸见大家伙了,也就一直在野外生活下去,生活的特别辛苦,再也没有温暖的窝和可口的饭菜了。

扩展资料:

知错就改的故事:

1、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3、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滑铁卢战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6

1,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伦的一员大将不懂变通,死守最初的计划,导致拿破仑兵败,也让拿破仑慢慢走向末路。

2,主父偃。此人能力见识卓越,却仕途坎坷,始终没有机会展现,只能充作幕僚。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派主父偃执行打压诸侯贵族的任务,因为主父偃手段残酷,诸侯贵族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了被逼自杀的情况。

有人奉劝主父偃这样下去有风险会成替罪羊。主父偃回答: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由于年岁已高尚未建功立业,所以生不能五鼎食,死当五鼎烹!

3.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首挖出来鞭打泄愤的时候,申包胥来劝他别这么反人类,伍子胥说: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看,他并非丧心病狂到不论是非,而是觉得楚平王死早了,应该被他抽死。

扩展资料:

典故的运用: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甚。有人说李商隐“好积故实”,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了18个典故。事实上,似乎用典就是相伴诗而来的,诗与典故是密不可分的。

外国也不例外,就是反对用典的人,其诗作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用起典故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典故的凝缩委婉和诗歌的简练生动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典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解放战争时期,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势力占上风,中央红军只能坚持其错误的军事路线,最终只能是明知其错而为之,从而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在国家提倡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适当增加对学生社会实践课的开设是必要的,而有些学校则以此为借口,打着“社会实践课”的旗号,把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当作挣钱的工具,不惜牺牲学生大量学习时间去为校方创收,甚至在事实真相败露后,校方还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错误狡辩,想借用“社会实践课”的幌子来开脱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贩毒犯了罪,认为反正自己只能是死路一条,改正与坚持错误结果都是一样,还不如破罐子破摔。这种人心中始终坚持“一不做二不休”的信条,坚持“不到黄河不死心”和“不见棺材不掉泪”,最终醉生梦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