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雨的随想》赏析急!!!!!!!!!

汪国真 雨的随想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怎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太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漫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奇好。
急!!!!!!!!

赏析:

王国维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雨是一种景致,也是一种情致。当一个人由心生情,以情观景,会对雨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密如牛毛,细如花针的春雨下起来了,连绵稠密的梅雨下起来了,萧瑟缠绵的秋雨下起来了,肃杀凄冷的冬雨也下起来了。

雨,它能滋润万物,怡养性情。对雨的祈盼,不独农人有。它是所有的人埋藏在心底的一种渴慕。一场雨,它能驯服飞扬的尘土,使街道清新明亮,它能消除夏天的涯闷和秋天的干燥,使人神清气爽。

有雨的时候,没有了太阳和月亮,人们失去了光亮,却换来了清凉和韵味。

正如李商隐所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多少人沉迷、追求雨中的那种氛围呀。

出处:出自当代作家汪国真的《雨的随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男,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1993年写出了《雨的随想》这篇散文,由现实中的雨到作者心中的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复杂的情感从而有了这篇《雨的随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国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赏析: 《雨的随想》品读

  王国维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雨是一种景致,也是一种情致。当一个人由心生情,以情观景,会对雨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密如牛毛,细如花针的春雨下起来了,连绵稠密的梅雨下起来了,萧瑟缠绵的秋雨下起来了,肃杀凄冷的冬雨也下起来了。
  雨,它能滋润万物,怡养性情。对雨的祈盼,不独农人有。它是所有的人埋藏在心底的一种渴慕。一场雨,它能驯服飞扬的尘土,使街道清新明亮,它能消除夏天的涯闷和秋天的干燥,使人神清气爽。
  有雨的时候,没有了太阳和月亮,人们失去了光亮,却换来了清凉和韵味。
  正如李商隐所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多少人沉迷、追求雨中的那种氛围呀。
  独步小径,倾听雨打叶片的声音,看万物在其中浸润、舒展,会觉得整个心都清凉舒坦起来。这种感觉岂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雨》所能比拟万一的。
  这时,携上自己的恋人,把伞共行。虽说,少了五彩的阳光,但心情却被这幕天席地的雨丝缠绕得浪漫,温柔,充满了亮丽的色彩。呵,心晴雨也是晴呀。
  不,晴哪比得上这雨呢?晴天的天空太高,阳光太亮,空气太干燥,哪里比得上现在这么浓淡适宜,清凉熨帖呢?
  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有诗如雨,便觉得好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13
应该是汪国真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