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入侵奥地利并占领后希特勒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否绝的很骄傲啊 母国都在自己脚下
政府都像他称臣

绝对不会骄傲或者感觉自己如何伟大,希特勒的目标一开始就是要向英法等国报仇,恢复德意志民族昔日的雄风,而入侵奥地利并占领只是为了能让德国有能力与英法对抗的一个过程,在打败英法之前希特勒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不然就不会有闪击战的出现和盟军耻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了。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德国武装占领奥地利的事件。奥地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A.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早在1933年德国间谍就在奥地利活动。1934年7月策动维也纳法西斯分子叛乱,刺杀奥首相E.陶尔斐斯。1936年 7月11日德国强迫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要奥地利保证在外交政策中将始终按照承认自己是“一个日耳曼国家”的原则行事,并在秘密条款中规定让德、奥法西斯党徒参加奥政府机构。视奥地利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大利,对希特勒吞并奥的企图开始持反对态度。1934年初,B.A.A.墨索里尼首席外交顾问访奥时重申,“必须首先保证奥地利的独立”。墨索里尼曾下令意军4个师开赴边境。1937 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墨索里尼改变了在奥地利问题上的立场。1938年2月,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迫使奥总理 K.舒施尼格(1897~1977)答应德国以下要求:特赦以政治犯名义囚禁的全部纳粹党员,任命奥地利纳粹分子 A.赛斯-英夸特为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掌握警察权。3 月12日,纳粹党徒大肆宣扬“奥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伪造奥政府请德出兵镇压骚乱的“紧急请求”,接着,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次日,希特勒到维也纳,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法律,奥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对希特勒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西方列强仅仅表示抗议。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 ,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它的侵略和战争计划。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1955 年5月四国同奥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重新赢得主权国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1

(楼上回答的不太全,也没回答到点子上,这两天本人正好在看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本人也来回答一个,权当抛砖引玉了)

其实要理解希特勒占领奥地利以后的心情,就必须从希特勒对奥地利那段人生的记忆说起。

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多瑙河畔的布劳瑙镇,那里的风景很好,但是希特勒的家庭经历很特殊,童年父亲的刻薄高压、母亲的溺爱,加上14岁时父亲早逝,让他养成了阴暗、乖戾、孤僻的性格;

17岁那年,他前往维也纳找寻梦想,可是却遭到接连打击(艺术学院认为他的作品“缺乏生气”,不让他入学,叫他改报建筑学院,这一点他认同,可是很快他发现他的学历不够、不能报建筑学院),更糟的是,母亲在他在维也纳寻找梦想时因为癌症病逝于家乡,安葬了母亲后,他断了经济来源,却又不肯窝在乡下过一辈子,于是他再次前往维也纳,可是混得很惨。

他在维也纳没有正当工作,又不肯自食其力当个体力劳动者(他那时候就很鄙视体力劳动),所以他宁可去维也纳火车站当临时搬运、给商店画一画宣传画(有部分宣传画后来被发现,据说“就艺术性来说不行”、“里面的人活像骷髅”),20岁那年冬天,是他在维也纳混得最惨的时候,那时候他只能靠每三天光顾当地的救济站打发肚子,连十几平米的阁楼都住不起,差点流落街头、睡桥底。

但他的精神世界当时却异常富足,他没事的时候就跑去当地的图书馆看书,他博览群书,从古典神话到近现代科学、哲学,无一不看,这就形成他丰富的知识面,他能说会道的口才,也大约是在维也纳时代养成的。

早在16岁还没去维也纳的时候,他就开始关心时政,他很鄙视哈布斯堡僵化的皇权、衰老的奥匈帝国,同时对维也纳无处不在的斯拉夫人、波西米亚人、犹太人极度仇视,用他自己的说,那就是“哈布斯堡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出卖日耳曼人利益,向那些劣等人屈服”。

总之,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时代,概括一下,那就是物质上穷困潦倒,精神上极度富足;同时他偏执的思想、古怪的性格和能说会道的口才,也是那时候成型的。

我们现在返回头来,说他占领奥地利时的心情。

1938年3月,他占领了奥地利,这时候距离他1906年5月年第一次去维也纳过去了将近32年,据当时希特勒身边的人战后回忆,当时希特勒怀着两种心情:志得意满的兴奋和大仇得报的快感。

志得意满是因为他“大德意志帝国”梦想,又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占领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奥地利,而且奥地利作为保障,他下一段目标会更容易实现,加上还有一个多月就是他的生日,此时占领奥地利不啻为一个最完美的“生日礼物”;

而大仇得报,则是因为上面说了,他在维也纳那段经历,几乎都是痛苦、失望、无奈、愤怒交织的,这让他对维也纳这个城市感到极度愤怒和失望,同时也连带对奥地利这个国家感到极度愤怒和失望。

现在作为德国元首,他不但攫取了比霍亨索伦皇帝还大的权力,吞并奥地利又让他攫取了比哈布斯堡皇帝还大的权力,他过去在维也纳那段人生形成的自卑心加上他童年形成的乖戾性格互相作用,就会形成一种非常负面的思想:他要好好向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报复。

就连希特勒的亲信后来都回忆“元首占领奥地利后一点也不高兴,他恨这个国家”

因为在这个城市,他过去经历不快乐、地位低微,现在他掌握了这个城市,他就要好好显示自己的手段和威望,要好好整治这个城市和人民,这在心理学上叫“反表现”。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希特勒刚一占领奥地利就大规模修建集中营,奥地利最著名的毛特豪森集中应就是那时候建立的,刚一占领奥地利,仅仅维也纳一地,希特勒就在几个月内逮捕了近8万人,足可见此人报复心之重、心机之深!

另外,他虽然对奥地利采取法西斯德国一样的恐怖统治,但是他又不吝提拔奥地利出身的将领,如德国山地部队两任司令爱德华、舍纳尔,德国陆军大将洛塔尔·伦杜利奇、德国空军一级上将亚历山大·勒尔都是原奥地利国防军出身的纳粹德国将领;奥地利总督赛斯·英夸特、盖世太保领导人恩斯特·卡尔滕布鲁纳也都是纯正的奥地利人。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希特勒占领奥地利的心情,首先是目标达到后的满意和欣喜;其次是对于昔日给自己造成痛苦回忆的奥地利、维也纳现在已经任自己宰割的快感;第三就是把奥地利人纳入他的“大德意志帝国”后,“重新调教”奥地利人的“雄心壮志”


(个人原创,请勿无责任复制黏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绝对不会骄傲或者感觉自己如何伟大,希特勒的目标一开始就是要向英法等国报仇,恢复德意志民族昔日的雄风,而入侵奥地利并占领只是为了能让德国有能力与英法对抗的一个过程,在打败英法之前希特勒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不然就不会有闪击战的出现和盟军耻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了
就好像你是个武功高手,为了追杀仇人一直提高自己的武功,当你得到了一把天下最强的刀剑后,你会高兴的忘记仇人去向别人炫耀宝刀,还是用这把刀去挑战仇人增加获胜的概率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9-05
希特勒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是奥地利人,他是德国人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2
希特勒当时绝对是有股自豪骄傲的心态。德奥,原本就是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家,当德国大军开服奥地利是,当地的居民不是拿起锄头反击,而是夹道欢迎。希特勒看到这些,自然喜不自胜。也进一步激发了他扩展的野心。
1938年3月14日,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今天是空前荣耀的一天。这位德国领袖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而今天,当他返回维也纳来宣布“德奥合并”时,他受到几千人的热烈欢迎。
  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几乎是歇斯底里地挥手致意。他的支持者们许多人挥舞着饰以纳粹标志的旗帜。一些纳粹分子把这个标志缝在奥地利国旗上。
  “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也是所有其他德国人的共同感受。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德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
  希特勒已经签署了由他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的法令,所有奥地利士兵必须发誓效忠于这个纳粹头子,这个领导着7000多万人的元首。
  希特勒的胜利就是舒施尼格的失败。自1934年以来这位奥地利总理就试图阻止国家社会党人(即纳粹主义者)掌权,但是1936年他的保护伞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合,舒施尼格的统治便开始动摇。奥地利成为德国东方省,赛斯-英夸特任省长。德、奥合并使德国领土扩大17%,人口增加10%,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下一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进攻波兰打开了通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