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怎么都是以悲剧为主?

我发现,世界文学名著很多都是写人物不幸的结局,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祝福》。还有《悲惨世界》《苔丝》。几乎都是写不幸的遭遇,是为什么呢?

曾经看过一个美国的文学评论,评论者说,现在这个时代需要悲剧是因为我们已经有太多的damn的喜悦。

从一个学中文的人角度来看,我认为悲剧比喜剧更能引发人的思考,让人们在悲痛之余思索为什么会存在悲痛,引发这些悲痛的究竟是什么,有着很强的思考力量。

您上面所有的鲁迅先生的两部作品,放在整个大时代看,这些悲剧不过都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每天都发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中,鲁迅致力于挖掘“批判国民性”这一母题,这是不可能不引发悲剧的。
写作《悲惨世界》的雨果,他的作品也几乎都是悲剧,雨果致力于写作人性的关怀,这种关怀注定了他的题材必然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巨大悲痛。
而写作《苔丝》的哈代,我刚好最近在看他的作品,哈代认为人总是在命运的悲剧下存在,无论怎样的挣扎,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巨大掌控,而命运对人的力量则体现在一个个偶然的巧合中,这些巧合是人无法预料也无法掌控的,只能身在其中苦苦挣扎而最终失败。

这些悲剧意识都和作家对于生命、人类、命运和写作的理念相关,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题。

另外,西方的悲剧比中国更多,是因为西方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就有着悲剧的根源,而中国则相对喜剧性的东西更多些,喜欢大团圆结局。

您说的鲁迅是现代文学作家。中国文坛在五四前后开始全面吸收东方的写作理论和思想,抛弃中国传统的很多腐朽的理念,自然从五四以后悲剧就更多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0
悲剧比较现实,作者是通过叙述主角的人生来表现当时的社会情况。
比如说《狂人日记》,鲁迅大叔他是要批判当时的社会,他如果写喜剧happy ending那不就成赞同了吗?
而且(这是我个人想法)悲剧比较容易被人记住。。。表打我。。。
第2个回答  2009-08-20
人类的情绪是容易记住悲伤,快乐却是短暂地。就像人总是在苦难的一生寻找幸福一样,幸福是相对的。而悲伤的事情更容易让人刻骨铭心,沉默专注。 这些不幸的遭遇更能打动人心,而相对来说,也更能激起对快乐的希望与渴盼。
第3个回答  2009-08-20
痛定思痛,在悲痛中总是隐含着沁人肺腑的箴言。
第4个回答  2009-08-20
你还需要多体会作者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