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的概念初中化学

如题所述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当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粒子时,这个过程被称为电离。电离能是电离过程中所需或释放的能量。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通常失去最外层电子,而非金属原子则获得电子,导致原子或原子团带电。带正电的原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称为阴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因静电作用而结合,形成不带电的化合物。与分子和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例如,氯化钠(NaCl)由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组成。
电离是原子间电子转移的过程,它可能需要或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称为电离能。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以失去电子。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例如,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溶解时会电离,达到离子平衡状态,即离子和分子状态的比例在恒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
1887年,28岁的阿伦尼乌斯在电离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尽管他的导师、著名的物理学家塔伦最初反对他的观点,并在数年后才得到广泛认可。阿伦尼乌斯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家德拜进一步研究了离子,并在1936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非零绝对温度的任何气体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子发生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或受控聚变装置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大量工作气体原子和杂质原子会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例如,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O²⁻,失去两个电子成为O³⁻,依此类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