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从小到大的变化

如题所述

1. 绒羽期:在出壳后的最初一周内,雏鸟的眼睛还未睁开,全身覆盖着稀疏的绒羽。它们的头部仅能稍微抬起,还不能发出乞食的声音。在进食后会低头休息。这一时期的雏鸟最为难养,尤其是刚出壳的2-3天内的雏鸟,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惊吓到它们。
2. 针羽期:出壳一周后,雏鸟通常已经睁开眼睛,并开始长出羽轴,顶端的羽鞘还未破裂,因此它们的体表会呈现出蓝色且光滑的针状物,这被称为“引线毛”。这个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大约3-4天后,羽轴顶端的羽鞘会开裂,长出羽片。在这个时期,雏鸟的食欲开始旺盛,食量逐渐增加。在饲料中需要增加蛋壳粉或钙粉,以预防软骨病的发生。
3. 飞羽前期:在这个时期,雏鸟的飞羽开始从针羽的顶端长出,形状像锅铲,因此也被称为“铲刀毛”。鸟体的体积相比绒羽期已经长大了几倍,一般出壳12天后,它们能够爬高和行走。
4. 飞羽后期:这个时期,除了尾羽外,雏鸟身体的其他部分已经被羽毛覆盖,但仍有少量的绒羽暴露在正羽外面,尤其是在头部更为明显。出壳25-30天后的雏鸟可以离巢上笼饲养。笼子内需要放置食缸和水缸,除了每天人工辅助喂食几次外,逐渐训练鸟儿自己采食。可以增加硬料,多喂谷子、稗草籽,并适当增加蛋米。每天可以喂食1片油菜叶,以增加维生素和纤维质。
5. 齐团仿羽期:经过6-7周的饲养,雏鸟的羽毛完全长齐,已经能够飞翔,体格也变得健壮。但它们的羽色不如成鸟那样鲜艳。由于发育尚未完全,仍需继续认真饲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