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识鲁迅先生的请进。。。请大家帮我看看这篇文章。。。追加100。。。

这次是一篇演讲稿,我怎么觉得自己越写越跑题,请大家看看,帮我修改修改,提提建议,还有帮我想想最后该怎样联系实际谈谈鲁迅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先谢谢了~

这次演讲的要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传扬,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选出一两位你喜欢敬佩的历史人物,讲讲他们有哪些生动感人的故事,说说他们都创造了哪些伟大的业绩,然后总结一下,他们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以下是演讲稿的正文:

鲁迅,这个在沉默中尽显风流的人,用无声的笔杆发出呐喊,震撼了神州大地,骂醒了混混沌沌的中国人。

这是我第二次跟大家来谈论鲁迅先生了。每次都是又恭敬,又有点紧张。毕竟面对的是一位思想、文化巨人,我却只能用贫瘠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形象,实是惭愧。

对于这个整天拿着钢笔躲在小黑屋里写文章的“风流人物”,我更倾向于把他当作一个革命家,思想家,而文学家倒在其次。所以,今天主要想说的是鲁迅先生的思想,以及先生的爱国情操。但是,既然说到先生的爱国情操,就又不得不谈谈先生的文章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他的小说写的多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对民族的爱惜之情。

可我们要去翻一下有关“爱国者”的书,就会很惊讶的发现很多书都没有把鲁迅先生列入其中,就是勉强列入吧,也只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寥寥几笔。更有人说鲁迅死后在他身上加盖“民族魂”的灵幛是表错了情,因为鲁迅一生都在攻击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换句话说,就是一辈子都在和自己民族过不去,这样与自己民族为敌的人,能作为“民族魂”的代表?能说他是一个爱国者么?

的确,从言论上看,鲁迅没有什么爱国的豪言壮语———也就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倒是他攻击中国人的言论,甚至说中国人的国民性不如日本人的言论在他书中屡屡可见。中国的老子讲“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鲁迅自己也说过:“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做奴才并无妨碍。”

其实,鲁迅对祖国的爱是以骂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为他所深爱的祖国当时已病入膏肓——这就仿佛对一个病人,真正的爱不是无休止地对这病人唱赞歌,甚至连病态也称颂不已——所谓“红肿之处,艳如桃李;溃烂之时,美若乳酪”。这样的“爱”,能说是真正的爱么?这样的人能说是“民族魂”么?这只能使国家更加沉沦,病态更加严重。真正的爱只能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病症,引起疗效”痛下针砭——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个连自己民族的苦难都不敢正视的人,遑论爱国?!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鲁迅才会有“能憎,才能爱”的名言,才会把“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句才会放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前面。

爱,不一定表现为温馨;亦可以表现为冷峻。

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风流人物——鲁迅。

  可我们要去翻一下有关“爱国者”的书,就会很惊讶的发现很多书都没有把鲁迅先生列入其中,就是勉强列入吧,也只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寥寥几笔。更有人说鲁迅死后在他身上加盖“民族魂”的灵幛是表错了情,因为鲁迅一生都在攻击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换句话说,就是一辈子都在和自己民族过不去,这样与自己民族为敌的人,能作为“民族魂”的代表?能说他是一个爱国者么?

  的确,从言论上看,鲁迅没有什么爱国的豪言壮语———也就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倒是他攻击中国人的言论,甚至说中国人的国民性不如日本人的言论在他书中屡屡可见。中国的老子讲“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鲁迅自己也说过:“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做奴才并无妨碍。”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鲁迅才会有“能憎,才能爱”的名言,才会把“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句才会放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前面。

  爱,不一定表现为温馨;亦可以表现为冷峻。

  这些删了 总之那些爱国....的都删了鲁迅,这个在沉默中尽显风流的人,用无声的笔杆发出呐喊,震撼了神州大地,骂醒了混混沌沌的中国人。

  这是我第二次跟大家来谈论鲁迅先生了。每次都是又恭敬,又有点紧张。毕竟面对的是一位思想、文化巨人,我却只能用贫瘠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形象,实是惭愧。

  对于这个整天拿着钢笔躲在小黑屋里写文章的“风流人物”,我更倾向于把他当作一个革命家,思想家,而文学家倒在其次。所以,今天主要想说的是鲁迅先生的思想,以及先生的爱国情操。但是,既然说到先生的爱国情操,就又不得不谈谈先生的文章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他的小说写的多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对民族的爱惜之情。
  都留着

  他的感人事迹倒是没听说过 说他写尽了无数好文章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的精神,还有他从小的坚强,品格高尚..........一大堆呢!自己排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2
首先肯定你的文笔,不过构思尚有欠缺。
你这样写只是谈到他的爱国思想,正如你所说有些走题。因为风流人物历史上多了去,更何况爱国者,所以在你的笔下,并未表现出鲁迅的独特。
若你要表现出鲁迅的风流,最好写出他的文学家地位和对于中国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其次尽量提一些他的个人生活,如他的不幸婚姻,或者他的经历,有助于丰满形象。
你的演讲稿字数太少,很难有说服力。最起码也得2000吧!
还有一点,我觉得在鲁迅身上用“骂”并不太合适。不知楼主能否接受?
第2个回答  2009-09-2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之不尽。中国,这个聚集着千千万万伟人的国度,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其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鲁迅先生。
这是我第二次跟大家来谈论鲁迅先生了。每次都是又恭敬,又有点紧张。毕竟面对的是一位思想、文化巨人,是一个用尽所有华丽语言也赞美不了的人!
鲁迅,这个在沉默中尽显风流的人,用无声的笔杆发出呐喊,震撼了神州大地,骂醒了混混沌沌人们的中国人。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他的小说写的多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对民族的爱惜之情。
然而,最令我佩服他的,不是他对那动人的情节,感人的故事的描写。而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一颗真真正正爱国的心,而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可是如果我们去翻一下有关“爱国者”的书,就会很惊讶的发现很多书都没有把鲁迅先生列入其中,就是勉强列入吧,也只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寥寥几笔。更有人说鲁迅死后在他身上加盖“民族魂”的灵幛是表错了情,因为鲁迅一生都在攻击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换句话说,就是一辈子都在和自己民族过不去,这样与自己民族为敌的人,能作为“民族魂”的代表?能说他是一个爱国者么?
的确,从言论上看,鲁迅没有什么爱国的豪言壮语———也就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倒是他攻击中国人的言论,甚至说中国人的国民性不如日本人的言论在他书中屡屡可见。中国的老子讲“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鲁迅自己也说过:“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做奴才并无妨碍。”

其实,鲁迅对祖国的爱是以骂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为他所深爱的祖国当时已病入膏肓——这就仿佛对一个病人,真正的爱不是无休止地对这病人唱赞歌,甚至连病态也称颂不已——所谓“红肿之处,艳如桃李;溃烂之时,美若乳酪”。这样的“爱”,能说是真正的爱么?这样的人能说是“民族魂”么?这只能使国家更加沉沦,病态更加严重。真正的爱只能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病症,引起疗效”痛下针砭——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个连自己民族的苦难都不敢正视的人,遑论爱国?!
爱,不一定表现为温馨;亦可以表现为冷峻。鲁迅先生是用心来呼唤对祖国爱,而不是对着全天下人来说:“我爱我的祖国”!
行动胜于言行,鲁迅先生对这千疮百洞祖国的爱,对中国受苦受难人民的关爱。使我们大家都有目共嘱的啊!
不管别人怎么去看待他,鲁迅先生永远都活在我心中。我崇拜他,我敬仰他,他是我心中的神......
要上课了匆匆几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09-09-22
-
-
难道阁下不知道,
"鲁迅就是朋克"一说吗?
-
-
见以下文章.
-
-
鲁迅到底是不是朋克
文/老豹
中国人经常犯这样的流行病,喜欢批判古人,喜欢把死了多年的人从坟墓里拉出来大加鞭笞。这好象是和文革中的批判宋江一样,把他从一千年前拉回来,重新揭棺分析一番,然后再盖棺定论。赵家老哥把鲁迅请回到六十年代,面对面的和朋克比较了一番,得出的结论似乎是,鲁迅原来就是朋克,朋克都是鲁迅变的。虽然文中没有这样
明说,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别说我看不懂你的文章。
看了赵家老哥的文章,起初我感觉象是吃了一碗蚯蚓。后来这碗蚯蚓把我肚子给闹坏了,我不得不对引起我闹肚子的罪魁祸首讨伐讨伐。
我知道现在有些人不喜欢鲁迅,以骂鲁迅、贬低鲁迅为荣。其中可能确实有一些是研究过鲁迅其人其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是盲从的,更有一些完全就象电路里的非门。就象文革中的那句名言所说:只要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现在把这种做法放到鲁迅身上,就成了:凡是XXX以前赞扬过的旗手,我们就要反对,凡是XXX反对过的人,我们就要赞扬。从赵家老哥对鲁迅明为分析比较、暗为全盘否定的观点来看,他完全是一个大非门,一个大大的非门。
其实我以前也是一个大非门,愤世嫉俗,批判一切,否定一切。在三四年前的一个傍晚,当我和另外一个非门以及我们的法国朋友阿兰漫步在巴黎街头的时候,我们谈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的话题。记得当时我们言及中国必然要批评半天。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采用了赵家老哥同样的中西比较方法,和法国做了一系列的比较。结果呢,当然是批判,除了批判,还是批判,对法国呢,除了崇拜,还是崇拜。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阿兰打断了我们的话,他告诉我们,在他们法国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他并不喜欢听我们的满腹牢骚,满嘴抱怨,什么国家,什么社会没有一箩筐问题呢?当时这个潇洒的法国小伙的话对我的触动很大。
这两年来,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开始重新反思一些东西。对社会,对国家,对历史,开始了重新的认识。以前用非门方式得到的那些观点和结论,现在总喜欢用包含了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和异或的复合电路去分析。就象对鲁迅,最早是受那个年代的政治宣传的影响,全盘接受,无限崇拜。后来变成非门以后,就开始严加批判,彻底否定。现在呢,对他有否定,也有敬仰,好象敬仰的成分多了一些。
真正客观的认识鲁迅,我认为既要拨开罩在他头上的绚丽光环,又要抛开一些固有的成见。我们既不能把他捧上天,也不能把他骂的一钱不值。鲁迅是什么?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胡适语)。鲁迅是拿一只笔来唤醒民众的文人。鲁迅是白话文运动的急先锋。鲁迅是写小说的大师,写杂文的大家。鲁迅从来不折腰谄媚权贵,从来都站在穷苦民众的一边。鲁迅又是一个翻译家,文学研究家。胡适先生曾经评价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时说“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无数精力”,这是很高的评价。
就个人性格品德而言,鲁迅确实有很多缺点,甚至可以说是污点。性格狭隘,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不能容人……他确实骂过很多人,他甚至和自己的兄弟都和不来。但象赵家老哥说的在五四期间,十有八九的文化人被鲁迅骂过,这种说法又有点不尊重历史了。扩大事实,这可是对不住古人的。
我们评价一个文人应该对他的个人品性少一些探讨,而应多一些对他的作品和成就的讨论。就鲁迅的作品和成就而言,本世纪能和他相比的,寥寥无几。我现在确实这么坚定的认为。
赵家老哥把严肃问题庸俗化了,他的目的似乎是把鲁迅这个人物庸俗化。你口口声声说不知道鲁迅和朋克有什么共同点,似乎说并非贬低他,可在文中却这样说:鲁迅的杂文就象争强斗胜的小孩子打架,胳膊被拧成麻花,还能嘟囔着“*你妈*你妈*你妈个大乌龟”。文中又说:鲁迅的照片极具“冷幽默”的味道,每次看见鲁迅的小胡子,都忍不住大笑。除了人身攻击,你还能说出点什么?
这样的文章本来是不值得一驳的,但我深为老鲁打抱不平,所以码一版砖。鲁迅永远是鲁迅,不会变为朋克。朋克永远是朋克,决不会是鲁迅。我看你倒有点象是一个十足的朋克!!
第4个回答  2009-09-22
拜托,鲁迅是一位思想独特的人,这篇文章的意思多的去了。 我知道一点,希望对你有助:作家鲁迅的资料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根据这些你再想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