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那个不读大学,每天花12个小时玩刺绣的辽宁男孩,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只是说说而已,在四五千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养蚕,使用蚕丝,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刺绣也已经几千年了,是中国技艺和文化的完美融合。苏绣、粤绣、蜀绣、湘绣成为中国四大名绣,每一种里面又分为很多不同的技法。

一直以来,家务活针线活缝缝补补的都是母亲在做,很少有父亲会针线活的,所以大家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觉得男人做针线活很丢人,其实技艺不分男女。十年前在辽宁街头,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跟母亲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师傅在现场演示刺绣,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在老师傅的手下渐渐显现出来,小伙一下就被吸引,看了很久都不愿意离开。老师傅还在现场直接让他上手试了一下,亲自体验,针线穿梭的感觉很神奇,他立刻沉浸其中,后来母亲硬拖着他才离开。

小伙叫王见雨,当时孩子读高中。平时在家里,他也经常看母亲绣一些东西,但是他从来不感兴趣,一直都觉得这是女孩子家干的事儿,可是见识了老师傅的高深记忆后,他越来越放不下,跟父母提出要学习刺绣。父母当然反对了,一是当时他正在上学,学业为重,还有就是不支持男孩子学习女孩子干的事。不过王见雨非常坚持,还去拜了老师傅为师,是位满族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决心,他每天练习十二个小时,有时候累了直接躺下就睡,衣服都懒得换,手指头扎得全是伤,他也乐在其中。

越来越熟练以后,王见雨开始自己绣一些作品,小鸟啊金鱼啊还有莲花啊,家人看到他真的是肯学,真的喜欢,就开始支持他,他就干脆不上学了,一心扑在了学习刺绣上,后来还去江苏和四川特地拜师学习了苏绣和蜀绣,融会贯通。刺绣是门安静的手艺,而且可以静心凝神,王见雨也很喜欢这种慢慢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十年了,王见雨也长大了,他平常会教小朋友刺绣,自己还接受别人的订单,给别人绣一些作品,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王见雨觉得自己先在非常幸福。

他甚至都已经做好了以此为业的准备,他自己也暗暗憋着一股劲,想要让其他人看看,零基础的他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对刺绣文化了如指掌。就这样,王见雨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特别的人生。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见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学作为每个学生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数十年来,受到了来自学生本人、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但是,他却果断放弃了。

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牺牲,但是他却并不在乎,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相反,他还很庆幸,终于可以专心学习刺绣文化了。

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从未接触过的。他此前从未学习过刺绣文化,但是这点小困难并不能难倒他。长时间苦练刺绣的生涯,却让他对刺绣的热爱只增不减,从不消退。

他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刺绣数十个小时,毕竟自己本来就是“半路出家”,只有付出更多超乎常人可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刺绣文化。

在别人眼中看似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涯,对王见雨来说,却是甘之如饴、乐在其中的。虽然这过程很难,但是王见雨从来没有轻言放弃过。

不过才两年的时间,王见雨就已经几乎全部掌握了刺绣文化的基本功。他从一个连针都握不好的“糙汉子”变成了一个拿起针来行云流水的细腻的人。

除了继续学习刺绣文化,王见雨还很喜欢凭借自己对刺绣的理解创作一些作品。同时,他也把文化的传承真正做到了口耳相传。他前往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刺绣的故事,还通过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刺绣的发展和流传。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见雨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刺绣文化。而此时此刻的他,收获更多,他的刺绣技艺也是越来越娴熟,无论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物,还是花鸟鱼虫等,在他灵巧的手下,都变得栩栩如生,完美灵动。

渐渐地,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对他的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反对,一直到现在逐渐开始支持王见雨的事业。他们也真的开始把王见雨的选择当作是一种事业来看待,而不是所谓的不务正业,只是一直担忧儿子的情感问题。

只想一直与刺绣相守

自王见雨选择刺绣那一天算起,直到今天,整整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十年的时间里,王见雨付出了很多无法言表的努力,也收获了来自他人的肯定。

如今,27岁的王见雨已经到了结婚成家的年纪,可他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他仍然想与刺绣相守下去。即便现在小有成就,他不仅没有放弃对刺绣的练习,甚至更延长了学习的时间。

经年累月的练习,让王见雨这一双手已经伤痕累累。但是对于他来说,这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伤痕,还可以算作是努力了这么久的小小勋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1

我们所有人在步入社会后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我们常说能找到自己兴趣并把它发展为自己的职业本来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能让这件幸运的事情为自己带来成绩或者财务,更是幸上加幸,王见雨就是这么一个可以把兴趣当成自己工作的人。

王见雨在年少时就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刺绣,并且持之以恒将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反之,有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都在寻寻觅觅,最终也没有确定自己可以持之以恒的事情,最终浪费了时间,浪费了人生。

偶然机遇,了解刺绣


1992年,王见雨出生在辽宁葫芦岛,他的家庭也非常普通,家里并没有从事刺绣这个行业的,所以他也并不是一出生就对刺绣有所了解的,他对刺绣的热爱完全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参观,这才打开王雨见对刺绣的了解

王见雨的前十几年都和同龄人一样度过,上学,学习,考学,每天都是枯燥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正好有一个满族师傅来到葫芦岛,和政府对接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正是这次偶然的机遇,让王雨见打开了新的认知大门。


这位满族师傅在刺绣上技艺非常的高超,功底也十分深厚。王雨见看到师傅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在绣布傻姑娘织造出各种活灵活现,精美绝伦的图案,当时就震惊了。王见雨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大门,也正是因为这次偶然机会,让这位年轻小伙热爱上了这份技艺。

自从那一刻开始,刺绣的艺术之美在王见雨心里发了芽,他决定将刺绣不仅仅当作自己的爱好,甚至想把它作为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道路。这次近距离观看刺绣后,王见雨无法逃脱刺绣给予它的魔力,于是告知了家人他现在的奋斗目标,原先的王雨见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如今有了,年轻小伙的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


放弃大学,选择刺绣

因为王见雨有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要做,有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所以王见雨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但是相比王见雨的开心,父母的想法却不尽相同。他们认为首先自己儿子的选择太过于离谱,不现实,有多少人是可以把艺术当作糊口的营生,还是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他们认为刺绣自古以来都是女孩子的活,一个男生实属不合适。

父母的定向思维,男孩子就不应该选择如此阴柔的职业,他应该选择更加粗旷符合男性特色的工作。但是王见雨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刺绣作为自己长期的事业,他坚信兴趣是最重要的选择,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方向前行。

做好决定的王见雨开启了学习刺绣之路,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刺绣的他,每天花费在刺绣练习上面的时间至少12个小时之余。这样日复一日的刺绣练习,没有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枯燥,他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选择错误,王见雨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而不是因为一时热情所致。

每日的刺绣练习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让王见雨更了解刺绣本身的艺术价值,他坚持着自己的小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就这样,王见雨苦练刺绣长达十年,这在很多人看来,已非常了不起。无论什么困难,都无法压垮这个少年对刺绣的热爱。

王见雨的坚持注定是会收获胜利的果实,苦练两年之后,王见雨就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刺绣针法,对于一些常用的刺绣小技巧也是随时拿得出手。经过不断练习,王见雨从一个完全不会拿针的少年逐渐成为完成小型刺绣艺术品的学者。

长期练习,成绩斐然

通过苦练,王见雨得到一些小的成绩,也在周围同龄人眼里变成一位小小艺术家,父母也开始支持他在这条路上的努力,曾以为他只是一时的迷恋,没想到真让儿子坚持了这么久,还小有成就,父母也是非常开心。

得到父母肯定后,王见雨非常开心,毕竟父母的支持是非常可贵的。原先周围人对他都不支持,他在那么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坚持到现在,换来了父母的认可与支持,这对于王见雨来说是最珍贵的。有了父母在后面支撑着他,王见雨仿佛披上了一件铠甲,所向披靡,继续着他热爱的刺绣事业。


初有小成对王见雨来说并没有就此骄傲,他的目标是大型艺术刺绣作品。于是,王见雨再接再厉,继续了解学习更多刺绣的技法。之后,随着他到外地游玩,了解到了有名的苏绣,如国家宝藏般的苏绣闪耀着光芒,也射进了王见雨的心中。越了解不同地方的刺绣,这个少年越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见雨掌握的刺绣技巧越来越多,从原先只能完成基础的刺绣内容到现在,完成大型的完整的风景刺绣作品也不在话下。2017年开始,王见雨便开始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一些作品,引来网友围观,大家都不相信这么精美的刺绣作品是出自一位少年之手,还是半路出家学习刺绣的少年。


随着王见雨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机构都想邀请他去培训一些刺绣工艺人,甚至到一些单位讲课。父母一方面高兴儿子的成就,但也担心儿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刺绣上,父母觉得儿子这个年纪也应该有他的社交圈子,不能老沉迷在刺绣的世界里,但是王见雨认为这是他喜欢的事情,若是草草出去社交,也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

结语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像王见雨那样坚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我记得曾经有位老学者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就说过:如果有1000个人喜欢上一件事情,你坚持一年,就可以淘汰500人,你再坚持两年,那么剩下的也就不到100人,如果你能坚持这个爱好十年,你终会在这一行脱颖而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这一生有一样事业可以为之奋斗,但是其实很少人能够做到,究其原因,有太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原因,如果你喜欢一件事情,请坚持做下去,沉浸其中,如果每样事情只是三天热度,你也无法找到真正让你喜欢的事业,你的人生也注定会缺少光彩。

第2个回答  2021-01-12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只是说说而已,在四五千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养蚕,使用蚕丝,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刺绣也已经几千年了,是中国技艺和文化的完美融合。苏绣、粤绣、蜀绣、湘绣成为中国四大名绣,每一种里面又分为很多不同的技法。

       

一直以来,家务活针线活缝缝补补的都是母亲在做,很少有父亲会针线活的,所以大家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觉得男人做针线活很丢人,其实技艺不分男女。十年前在辽宁街头,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跟母亲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师傅在现场演示刺绣,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在老师傅的手下渐渐显现出来,小伙一下就被吸引,看了很久都不愿意离开。老师傅还在现场直接让他上手试了一下,亲自体验,针线穿梭的感觉很神奇,他立刻沉浸其中,后来母亲硬拖着他才离开。

小伙叫王见雨,当时孩子读高中。平时在家里,他也经常看母亲绣一些东西,但是他从来不感兴趣,一直都觉得这是女孩子家干的事儿,可是见识了老师傅的高深记忆后,他越来越放不下,跟父母提出要学习刺绣。父母当然反对了,一是当时他正在上学,学业为重,还有就是不支持男孩子学习女孩子干的事。不过王见雨非常坚持,还去拜了老师傅为师,是位满族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决心,他每天练习十二个小时,有时候累了直接躺下就睡,衣服都懒得换,手指头扎得全是伤,他也乐在其中。

越来越熟练以后,王见雨开始自己绣一些作品,小鸟啊金鱼啊还有莲花啊,家人看到他真的是肯学,真的喜欢,就开始支持他,他就干脆不上学了,一心扑在了学习刺绣上,后来还去江苏和四川特地拜师学习了苏绣和蜀绣,融会贯通。刺绣是门安静的手艺,而且可以静心凝神,王见雨也很喜欢这种慢慢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十年了,王见雨也长大了,他平常会教小朋友刺绣,自己还接受别人的订单,给别人绣一些作品,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王见雨觉得自己先在非常幸福。

很多中国的传统技艺都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没有了传承,技艺慢慢消失。以前我们没有保护文化保护技艺的概念,所以很多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消失,技艺失散就是文化的缺失,一种技艺由产生开始,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的传承和改进才能成熟。我们现在科技支撑生活,但是民族技艺依然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刺绣这件事,不只是女人能做,男人也可以做,就像现在有些大学开设了针织课程,很多男生自己动手为女朋友织一个小礼物,不会让人觉得很娘,反而让人觉得这个男孩子很暖,心灵手巧,时代变了我们眼光也要改变。

第3个回答  2021-01-27

提起刺绣,人们大都认为这等细活儿应该是女性的“专利”。然而葫芦岛一名“90后”小伙却不信邪,不但痴迷刺绣,放弃高考,甘愿当起绣娘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凭借刺绣手艺在业界小有名气。10年来,他每天刺绣10小时,绣过的作品百余件,最贵一幅作品卖到了6万元,还获得葫芦岛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这个男绣娘叫王见雨,1992年出生,家住葫芦岛市建昌县,目前他在四川开了工作室,边学习刺绣技艺边接订单。

王见雨从小就喜欢手工艺,包括掐丝珐琅、雕刻、瓷器、紫砂等。在高中一年级时第一次接触到了刺绣,那一刻让他怦然心动。那幅作品是苏绣的《猫》,作品栩栩如生,画面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流畅,让人过目不忘。“我看到后太喜欢了,用针和线能创作出这么美的事物是我想追求的,所以就想这辈子和刺绣结缘。回家后不久我就专门学习刺绣了。可这个决定却遭到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们觉得大男人不应该从事针线活儿。”

王见雨是个倔脾气,认准的事情就坚持到底。此后一有时间,他就去收集查看刺绣相关资料,碰到刺绣培训班果断报名去学。“妈妈后来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人生很短,怎么活都是过,你不留遗憾就去做!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人生,此后我就把大量时间放在刺绣上,到处拜师学艺。”

由于对刺绣着了迷,为了早日学会,他边四处打听边上网寻名师,到各地拜师学习。前期学刺绣时,眼睛和手总搭配不到一起,很难控制走针方向。为了勤学苦练,早日绣出好作品,除了吃饭运动和休息,他每天刺绣十几个小时,曾经为练刺绣熬了几个通宵,之后眼睛发炎肿了很久。

男生的手要比女生粗糙些,很容易刮线,所以自从学刺绣开始,他就小心翼翼养护自己的手,常用护手霜。初学刺绣时绣牡丹,叶子总是绣不好,绣了拆、拆了绣,几十次反复练习才得到比较满意的作品。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他的刺绣技术逐渐增强。而能外出学习刺绣,得益于妹妹把家里都照顾得很好,免了他的后顾之忧。“学刺绣最难的就是别人的不理解,尤其是家人,还有时绣不出来想要的效果反复去拆剪,还要去学习绘画,牺牲了很多同龄人的玩耍时间。”

王见雨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周期长,前期无经济收入。因为绣出的作品卖不出去,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继承和学习的原因。当初他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投入大量时间却得不到回报,看不见希望。2012年他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妈妈的那句话让他又回到刺绣路上。目前,他的作品大都是客户定制,绣完拿走。其所卖最贵的一幅作品是《松鹤图》,作品面积120CM×120CM,因是双面绣、尺寸大,内容复杂,卖了6万多元。

一个男人做刺绣,会被人不理解。曾经一次外出,他在展会上刺绣,一个老太太过来看了看,嗤之以鼻地说了一句:“一个大男人,跟一群女生坐在这弄这个,唉!”可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他都不气馁。

但也有些热心阿姨看到男子刺绣,在新奇之外还告诉他吃什么可以养护视力,保护眼睛,这让他心存感恩。“人有千百种,做不到让每个人都满意。我只要做好自己,做喜欢的事情。”

因之前学习的是苏绣、满绣,现在他想趁着年轻多学东西,更想集各家刺绣所长。两年前,他到四川继续学习蜀绣,也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去学民族刺绣。初到当地时语言不通,交流不好。记得有次被车撞到,尽管身体没有大碍,但心里还是备感难受,加上想家,王见雨独自在路边徘徊了好久心情才平复。“十年来我绣过的作品有百余件,但好像并没有自己太满意的。”

王见雨的师傅董宁说,一个年轻小伙能坚持刺绣这么多年,这种坚持足以让人感动。

王见雨说,学习刺绣十年来,他和技艺都在慢慢成熟和成长,因对刺绣情有独钟,所以此生都会做下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王见雨荣获葫芦岛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我一生的梦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工艺,把刺绣技艺集各家所长进一步弘扬传播。目前我业余时间也在传承茶道文化,希望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尽自己的力量。”

第4个回答  2021-02-08

目前这个辽宁男孩已经选择将刺绣作为自己永久的事业。虽然他放弃了高考,但却找到了毕生奋斗的目标,其实这对于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少年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当下很多年轻人们都是浑浑噩噩的生活,根本就没有像这个辽宁男孩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相较之下,虽然这个男孩并没有按照人们常规所认可的方式生活,但正所谓殊途同归,他一定活得比那些浑浑噩噩之辈要更加精彩。

01、痴迷于刺绣的辽宁男孩

人们常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虽然在当下社会家长们普遍认为通过教育才有好出路,一个正常的家庭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家孩子上大学出人头地。但在辽宁却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因自己的兴趣而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不过好在他的努力和选择并没有白费,在经过自己长达10年的练习与钻研后,这个辽宁男孩在刺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地位,也获得了部分专家们的认可,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据悉,王见雨在第一次看到刺绣匠人们做工之时就对此萌发出了很大的兴趣。在一次旅游过程中,他在路边看到了一位正在表演的刺绣大师,当时这位大师在穿针引线的同时就能在布料上留下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虫鸟飞碟,这件事给尚且年幼的王见雨带来了深深的震撼,而从此以后这个男孩爱上了刺绣并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当下人们对于一个男性穿针引线抱有偏见,而他的父母也曾对其因刺绣这个爱好忽视学习一事深感不满,但王见雨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兴趣,坚决要将刺绣这一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而面对自家孩子的“执迷不悟”,王见雨的父母也只能默默接受并予以支持。

在王见雨的父母看来,自家孩子的兴趣或许坚持不了太久,等收了心自然也就回归学习了。但没想到这一坚持就长达十年之久,在王见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他终于将刺绣这一手艺学习到了极致,也赢得了父母以及身边长辈们甚至这一专业领域大师的认可。

02、如今依旧生活得很幸福

在成功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事业后,王见雨就在当地开设了刺绣学习班,教书授业的同时也做一些刺绣工艺品进行展示。如今他靠着刺绣就能轻松养活自己,并没有当时不少人所设想的那样因兴趣爱好而穷困潦倒。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比高考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自己以后的兴趣以及努力的方向。只有在明确了方向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出人头地。而像王见雨这样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弃高考的情况虽然并不常见,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