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将父亲称为“哥哥”的现象常见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题所述

在中国唐代称父亲为哥哥,这个称谓可以说很有趣,其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南北朝、唐朝是民族融合时期,许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北方民族的一些习俗称谓也潜入汉族文化中。我猜测这可能和李唐的起源有 ,所以哥哥的来历有可能与胡语有关:古代鲜卑族把兄长称作阿干,阿干的汉语谐音就是“阿哥”,最终被定格为哥哥。大唐李氏起源于陇西,混有一定的鲜卑血统,而鲜卑游牧民族婚姻制度是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他们没有什么长幼观念,因此“哥”可以兼指父兄,而李唐有鲜卑血统,多少会受到鲜卑影响的,对长幼看的比较淡。 

在唐代私下里某些场合可以称“哥哥”,但在较为正式或者特殊的公开场合,还是得叫“父亲”或者“大人 。所以说在唐代家法,用法一般是父对子自称哥哥,或用作自己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父亲为哥哥,但其应用不普遍。

另一个就是唐朝的称呼延用到元朝,仍有人称呼父亲为“哥”,比如元曲《墙头马上》所写:“我接爹爹去来……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此处的“爹爹”和“哥哥”,都是指“父亲”,可见到了元朝,仍旧延用唐朝时的习惯,自然宋朝时部分地区的人也是如此称呼。根据 《搜神记》有载:“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此处的“歌歌”便是父亲,也是有证可靠的唐代早期写法,所以唐朝的“哥”,是个通假字亦为“歌” 。

所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于当时的风俗有关系,到了元明之后,哥哥逐渐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长或者亲戚中年长的男性同辈。到现在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长兄如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8
在唐朝,“哥哥”属于外来语,即指父亲,也代表兄长,一般叫“耶耶”的居多。公众场合的话,就不能叫“哥哥”或者“耶耶”了,需要叫父亲或者是大人。至于为何叫父亲为“哥哥”,事实上,这是一种子从亲称的方式。就像孩子叫爸爸的“哥哥、弟弟”为叔伯,就是子从亲称,意思是孩子从父母的角度称呼亲人。
第2个回答  2020-08-17
唐代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将父亲称为“哥哥”,但这种情况只在某一时期、某些人物身上发生过,并不普遍。用法一般是父对子自称哥哥,或用做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父亲为哥哥。如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
第3个回答  2020-08-18
哥哥”在唐代既指“父亲”,也指“兄长”。哥原本不是中原的叫法,在唐朝属于外来语,一般称父亲为“耶耶”,私下里某些场合可以称“哥哥”,但在较为正式或者特殊的公开场合,还是得叫“父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