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提出对策题答题要领

如题所述

【导读】申论的备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了解题型和相应的作答方法是重要的入门途径。但考生在了解题型的答题技巧之后,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做题练习和总结,才能真正的掌握综合分析的解题思路,才会在考试中运用自如,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公务员申论提出对策题答题要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1、审清题干,确定找点方向。

许多考生在做题做多了以后,对于题干的重视程度下降,这是考生在作答申论特别是提出对策题型是要极力避免的,不仔细审题很有可能在作答时南辕北辙,提出对策题往往需要在审理题干时尤其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关键词。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题干中对于我们身份的设置,不同的身份很有可能意味着我们权责不同,再提出对策时,尽量不要提出不符合自己身份设定,超出自己权限的对策。其次,我们应该注意题干中对于问题是否有限定词,有时题干中对问题有明确限定,意味着回到材料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我们解决。最后,注意题干的问数,是否要求我们归纳问题并提出对策,还是仅仅提出对策,这些都事关我们作答内容。

2、清晰思路,顺利提出对策。

在回到材料找点是,我们思路一定要清晰,在省考中,许多对策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直接对策,材料中往往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示处答案,比较典型会出现专家的建议,或者官员的想法,大家在找点时要多关注“应该”“必须”“要”这类表对策的词语。第二种,是根据原因问题反推对策,这类往往在问题的前后部分,有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那么把这类原因给解决,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问题。第三种,是根据经验教训推出对策,这类往往在材料中出现了他人,他国,其他地区的先进做法或者尝试,我们找到后直接抄写主要做法即可。最后一种,就是自创对策,这类需要各位同学根据问题,自创出合理对策即可,但是各位同学一定要谨记,自创对策并非优先选项,一定是材料没有其他更多的提示的情况下我们才选择自创对策。

3、分类合理,顺利呈现答案。

在找出所有对策时,我们就需要组织答案,如果题干要求找出问题并提出对策,我们一般建议问题放一起,对策放一起,简单直观。而在提出对策时简单分条即可,一般不需要分层,当然,如果对策条数过多,可以尝试分层,让自己答案更加直观。

以上就是公务员申论提出对策题答题要领的相关介绍,提出对策题一直是申论的热门题型,考生一定要做好准备,争取将这一题型拿到高分。对于提出对策题作答,建议考生在根据给出的学习指导方法基础上,再结合申论的综合分析题型专项练习和反复研究,相信通过考生的努力会取得心目中理想的申论成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2

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解答!

公务员考试申论对策题如何做?有哪些常用表述?

提出对策题是申论考试中考查频率较高的题目,也是部分考生很怕在考场相遇的一类题,通常在考场耗时耗力难以得分。主要是因为对策主题考察十分灵活,大家对于材料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过于陌生,缺少相关话题对策的积累,不知如何下笔。

再者就是各位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问题,大致的对策也能提及,但是表述不够规范,用词不够严谨,使得出现失分的情况。今天,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总结相关答题技巧并从“人才类、资金类、监督类、意识类”等四方面列举一些常用的规范表述,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大纲认知

所谓提出对策题目,就是借助自身经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大纲解析

1.对策来源:自身实践经验或社会体验(总结)、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概括)

2.发现和界定问题:问题+对策

3.作出评估或权衡:解决问题多样或多元,确保对策切实可行(例如:结合疫情春运问题:车厢狭窄,空气不流通。可以提出对策,倡导就地过年/优化车厢通风系统/错峰出行/间隔入座+增加列车车次等)

二、国考考情

频率:仅市地出现(并不代表只有市地会出,很多题目测查该能力,行政执法更注重,考察概率高)

话题:微观、贴合基层工作实际(务实性更高)

要求:问数:两问(呼应大纲), 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针对性提高

三、作答要求

针对性: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直接提出对策,而是应该依据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可行性:可行性简单来说是指切合实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实行。

可操作性:具体是所提建议具体、详实、可指导实际工作。

四、作答方法

(一)题干分析

问题、身份:问题是否写:问题明确(1问);问数明确(2问);问题不明确(简单概括问题再提对策);

身份:身份对对策作答无本质影响(绝大多数站在政府角度)

(二)找点

对策来源:直接对策(概括):专家建议、主管部门、人员建议、群众诉求、上级政策文件要求、领导指示(市长以上正确)、其他地区经验(不完全等同于成功做法,值得反思、借鉴的东西)

间接对策(分析):问题推对策、原因推对策

自创对策:较少运用

(三) 对策书写

1.注意对策来源多样性(直接+间接)

2.对策要多写,常见一般5-7条,一般不少于5条

3.注意对策的针对性,针对问题,围绕问题提对策

4.注意对策的有效性,对策要具体、可行,材料中的问题、做法、建议的而综合整理和语言转化

5.总分结构:大总分+小总分(展开主要写具体做法,字数够补充主体、效果/目的)

题目示范

请对“给定资料3”中X村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要求:(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2)有针对性,有可行性;(3)篇幅350字左右。

材料:T市旅游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观光。X村位于该市市郊,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村里一直考虑依托T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此,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计划打造集吃、住、行、文、娱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让村民“坐在家里”就有钱赚。(背景介绍,T市整体发展良好)/但一些有意投资的企业来考察,在村中逛一圈就打了退堂鼓。村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村庄环境上,村旁一处占地三四亩、一人多高的垃圾堆十分刺眼。(问题1:垃圾堆占地。垃圾数量多。)/这个垃圾堆是最近一年内形成的。最初村里打算在这里建设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后因种种原因,没有获批。于是,这块闲置的空地就成了附近企业倾倒垃圾的场所,村委会个别成员未经村民会议讨论,派人在那里收钱。(问题2:环境管理不完善,未经基层组织讨论,擅自收费。)垃圾越堆越高,不远的地方就是天然气加气站,隐患重重。(问题3:安全隐患高。垃圾堆设置在加气站附近,易发生火灾。)夏天,更是恶臭扑鼻,蚊蝇乱飞。村民意见反馈强烈,甚至出现“骂大街”的情况。(问题4:空气污染严重。恶臭扑鼻,蚊蝇滋生,对村民生活造成困扰。)

答案书写:针对当下乡村环境存在的垃圾堆占地、空气污染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隐患高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垃圾清运机制。设置完善的垃圾清运机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减少垃圾堆放数量。2、完善基层环境管理机制。在村民议事会设置垃圾处理问题解决处,出台垃圾堆管理办法设置倾倒垃圾收费标准,经议事会讨论并公示的方案得以实施,减少部分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3、科学选址,减少安全隐患。邀请环境专家对于村庄环境进行整体考察,科学设置垃圾站点位置,远离加气站等危险地带;并对已形成的垃圾堆进行及时清理,防止危害进一步蔓延。4、做好空气净化工作。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减少因垃圾随意堆放发酵产生的气味;并在垃圾站增设空气净化设备,做好空气净化,减少污染。5、加强居民监督。设置环境问题专线,居民意见及时反馈,倒逼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答题技巧

1、题型问法:提出对策题要注意审题,审清楚是一问还是两问,避免漏掉答案要点。两问的情况主要有:题干中出现“并”,例如,分析或概况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作答要求中出现“问题概括全面”、“问题表述精准”等类似表述时,也要先概括再提对策。

2、对策来源:对策来源主要有直接对策和间接对策。其中,直接对策在材料里可以找到,对于直接对策要直接写进答案要点中;间接对策主要是通过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反推,总结出解决的相关对策,对策题很多情况都是案例型的材料,正面案例的经验也是对策的一个来源,负面案例的教训也可通过反推来写出对策要点;还有就是大家在平时积累的相关经验表述。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积累。

3、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具体指的是对策必须要解决材料里的问题,更多的是强调内容上的对应,而不是形式上的对应;只要对策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即可。

4、有操作性:对策的表述一定要具体,而不是泛泛而谈喊口号,每条对策既要有宏观表述,也要有具体展开,具体展开时,可参考:主体+如何做(对象+方式+内容)+效果/目的的形式展开。

常用表述

1、人才类:

近些年,有仔细梳理过我们各省试题的同学,会发现材料中经常提到“难以留住基层公务员;乡村教师流失;缺少职业技能型人才”等类似的话题。这其中均暴露出人才缺少或流失。因此,各位考生可以在考场考虑使用:加大人才投入;扩充人才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专业人才;而这几个关键词适合于总括的对策,具体对策还是需要就提论题比如可以考虑书写:出台优惠补贴政策、完善福利补贴制度;打通上升渠道、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政企合作或者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专业所需人才;既要加强培训,又要开展外聘工作;根据人才特点需求,合理规划,灵活调配岗位。

2、资金类:

对策题涉及资金问题通常都是“资金短缺、苦于没钱”等情况,此时可以考虑“加大资金投入;筹集社会资金;建立投融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等;若材料中围绕乡村领域展开可参考发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发放低息贷款、免押贷款、无息贷款等;若涉及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也可以考虑“政策支持、降低税费门槛”。

3、监督类:

为了保障和促进当前法治建设工作,推进执法监督工作深入开展,题设经常围绕监督方向展开,因此常见类型:“建立自上而下监督管理体系、落实一岗双责、两个责任,强化同级监督、互相监督、实行内外部监督相结合,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发挥群众监督力量,拓宽监督举报渠道,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等。

4、意识类:

提出对策题经常涉及各类主体思想意识层面出现问题,如村民垃圾分类思想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铺张浪费、讲究牌面,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淡薄等相关问题。

常见对策表述如: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发展观念,形成正确意识,加强思想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倡导良好家风,提高自律意识,培育良好风气,树立模仿榜样,营造社会氛围,引领舆论导向,传递价值观念。

以上就是申论考试中有关对策题的作答技巧以及“资金、监督、人才、意识”这四类常用的对策建议,欢迎各位同学学习交流。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