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治疗 预后 日常
概述
鲍秀兰医典专家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
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运动障碍表现为主,可伴智力低下、癫痫等
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重症患儿存活时间多低于健康人
疾病定义
脑瘫(cerebral palsy),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脑瘫的发病率约1.8‰~4.9‰。
根据现有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32万0~6岁儿童脑瘫发病率为2.48‰。现有脑瘫患者约500万,且每年以5万的速率递增。
疾病类型
根据脑瘫的不同表现,根据中国脑瘫康复指南(2015),将脑瘫分为以下类型。
痉挛型四肢瘫
以锥体系受损为主,皮质运动区损伤。肌张力高、牵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上肢可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内收和握拳,下肢可表现为大腿外展困难,双下肢呈交叉状。
痉挛型双瘫
总体症状与四肢瘫相似,但双下肢症状较双上肢重。
痉挛型偏瘫
总体症状与四肢瘫相似,但表现为单侧肢体。
不随意运动型
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最明显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且难以自我控制。
共济失调型
以小脑受损为主,伴锥体系、锥体外系损伤。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表现有眼球震颤、指鼻不准、步态不稳等。
混合型
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参考资料
[1]
贾建平, 陈生弟等. 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08-411.
[2]
黄绍良, 陈述枚, 何致贤. 小儿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03-80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脑瘫(cerebral palsy),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