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副作用大吗?有没有危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1

1过敏反应: 有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停止输血,选用抗过敏的药,对较重者采取吸氧,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副肾)0.4ml,看情况选用气管切开。

2 发热反应:一般是在输血后1~2个小时出现发热,烧至39℃~41℃,1~2个小时后体温开始慢慢下降。出现此反应要放慢输血的速度,严重的停止输血,并使用解热镇痛的药(如阿司匹林)。

3 溶血反应:出现头痛、胸痛、高热、脸色发白、恶心、呕吐、烦躁、呼吸加快、尿液呈葡萄酒色甚至酱油色。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抗休克(静脉输血浆纠正休克),保护肾功能(静脉输速尿40~60㎎)和防治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出血、休克、贫血、器官发生衰竭)。

4 循环超负荷:由于输血过多、过快造成的急性肺水肿和心衰,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嘴唇发紫、咳泡沫样痰(血性的)。应立即停止输血、应半坐半卧的体位、吸氧、利尿。

5 细菌污染反应:出现发热、血压降低、腹痛。立即停止输血、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

6 枸橼酸盐中毒:手指发麻、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给10%葡萄糖酸钙10ml。

7 疾病传播:献血者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疟疾等等。

8 还有一些其它的比如高钾血症、体温下降、暂时性的低血钙。所以输血时应密切观察,能及时处理。

第2个回答  2018-01-11

输血原则是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不多输,如有输血指证,尽可能开展成分输血,不输或少输全血。输血的不良反应很多,除了传播疾病外,速发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性非溶血反应、过敏休克反应、溶血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无效,充血性心力衰竭、空气栓塞、高血钾;迟发性反应有输血后紫癜等免疫性反应。存在免疫反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在这里大致解释,以A型血为例,A型血的人血细胞含有A抗原,其血清内有B抗体,这个很容易理解,有一种抗原血清就有另一种抗体,AB型的没有抗体,O型血的血清同时有AB两种抗体。那么一旦输血不符之后就会产生输血反应,即机体的排外反应,抗原抗体结合产生溶血。那么楼主要问同血型的输注有时候也会产生严重反应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见的血型都是表型,也就是说我之前对血型的分类是粗略的,根据有些特殊遗传的人会出现含有只含有一种抗体的O型,(孟买型)。这个相对比较复杂。况且人体含有不止一个血型系统,较多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其实还有MN等血型系统的存在。所以楼主要了解的话确实需要一些时间的,不知道我这样解释你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输血这门课也上了一个学期呢,很复杂的。

第3个回答  2018-01-11

首先血液在保存中,其中的许多活性物质在继续消耗血液中的营养成分,维持其正常的代谢。血液细胞的代谢产物呈显酸性,逐渐改变了血液的酸碱度。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为7.35~7.45,即偏弱碱性。当大量输入偏酸的库血时,有可能导致机体的酸中毒。 其次,血细胞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般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中性粒细胞的寿命为4~7天,血小板则于骨髓释放入血以小时即开始破坏。血细胞中钾离子含量高于血浆。当血细胞逐渐衰老死亡时,这些钾离子就会释放到血浆中,大量输入病人体内,会导致病人高血钾。血钾升高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传导功能,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血小板的减少使受血病人存在出血倾向的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痛。 再次,血液的采集、运输及保管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稍有不慎就会使血液受到污染和破坏。如供血者筛选不严,可能导致肝炎病人、疟疾病人和艾滋病病人的混入,使受血者感染疾病;运输的震荡可能使血细胞破裂,大量血红素释放至血浆,使受血者出现黄疽、肾功能损害;保管中血袋的破裂或输血操作不规范,还造成血液的微生物污染,致受血者发生败血症。  最后,反复输血可致受血者出现变态反应。因为人的基因组合不是绝对相同的。带有不同基因的球蛋白lgE(人体的一种抗体)进入受血者的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IgE的抗体。该抗体的产生,约需14天左右。若此时再次输血,此抗体就会针对供血者的lgE发生免疫作用,从而导致受血者发生免疫反应。当然输血次数越多,发生这种免疫反应的几率就越大。对于未来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则还会导致移植骨髓的死亡。 所以输血虽好,但其危险不可乎视,应该权衡利弊,谨慎输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