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该怎样急救呢?

如题所述

‍‍“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在遭到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

杨渊说:“冷冻疗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受伤后24至48小时以内,采用这一方法比较有效,但超出这一时间,就应该采取热敷的治疗方法。”

“热攻”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热敷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慢性损伤。

杨渊说,“冷敷”“热攻”能够较好地对付早期运动损伤。但对于一些旧伤,就需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更好地祛除病根。这些方法包括中医药物疗法和西医手术治疗。

中医药物疗法主要是利用各种草药的不同药理药性,通过外敷,实现退热、消肿、止痛、舒筋、续断生新的功效,一般来说,内服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三七片、伤痛宁片等中成药,可以起到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的作用。

西医各种药水对皮肤损伤有比较明显的杀菌消毒作用,常用的外用药有2%红汞溶液(红药水),1%龙胆紫溶液(紫药水),2%碘酊(碘酒),消炎粉及各种消炎药膏如土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等。内服的镇痛药种类也很多,如复方阿斯匹林片、安乃近片及各种止痛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3
‍‍1.皮肤擦伤
这个最为常见,尤其是在夏天户外运动时特别容易发生。—般由摔伤、碰撞而造成。擦伤最外层的表皮,一般不会流血很多,但疼痛较为明显。
遇到这种情况先用灭菌用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多次冲洗伤口,将伤口表面的泥尘、沙粒及污物尽量冲洗干净,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用饮用纯净水代替。然后用双氧水冲洗,防止破伤风梭菌等厌氧菌感染。
接着用碘伏反复消毒创面多次后,用甲紫溶液(紫药水)、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或者汞溴红溶液(红药水)涂擦伤口,防止创面感染。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用纱布等覆盖在伤口上,保持敞开。因为渗出的少量血液和组织液会在纱布上干结并和伤口粘连,等到更换纱布或敷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换药”)的时候会导致伤口二次损伤和出血。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惊慌失措,只需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将敷料浸泡十至十五分钟,待敷料彻底软化后就很容易揭开和跟换了。
如果擦伤面积太大、软组织损伤较严重或者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泥尘、沙粒及污物等情况,建议去医院及时彻底清创,以免伤口发生感染。有些受伤部位很难自己处理,如眼部或口腔周围等,也要及时就医,以免消毒液流入眼睛或口腔导致化学烧伤。
2.皮下血肿
血肿是由于种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皮下血肿在外伤后十分常见,但是很多人往往由于早期不正确的处理,导致血肿不消退最后需要手术切除。正确的处理应该在24小时内用冰块、冰袋或冷饮等冷敷,也可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或冷冻喷雾剂等,达到收缩血管、减轻血肿的作用,在冷敷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治冻伤。
24小时后可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肿吸收。可用热毛巾,鸡蛋,温水瓶等,同样注意保护避免皮肤烫伤。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血肿,即使是冷敷24小时后也不能完全消肿,此时一定不能马上热敷,需要等到肿胀明显消退后方可行热敷,不然会导致肿胀加剧。经过一些时日后,皮下血肿仍不消退的需要去医院就诊行抽吸术或切开引流术。
3.扭伤或拉伤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往往混为一谈。扭伤(sprain)是由于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称之为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和腕关节,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拉伤(strain)是指肌肉过度收缩或牵拉所引起的损伤。往往发生在腰背部、小腿和肩部,表现为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有明显触痛和活动受限。造成扭伤或拉伤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种:
1.超负荷运动;
2.运动前没有充分的热身;
3.身体对抗激烈。
虽然两者的概念不同,但是急救处理方法还是基本相同的。目前还是推荐经典的“RICE”现场急救措施。具体如下:
1.Rest(休息):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同时叮嘱受伤者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对受伤部位进行按摩、扭转和牵拉,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2.Ice(冰敷):对受伤处可用冰块或冷毛巾覆盖,或将患处放入冷水中浸泡15~30分钟,这样有利于消除患处的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
3.Compression (加压):可用弹性绷带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包扎,这样可减少患处内出血的产生。但不要包扎得过紧,以免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4.Elevation (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加快恢复速度。上述措施应尽量在患者受伤后30分钟内进行。临床实践证明,及时采取这些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伤痛,并对下一步的治疗及预后十分有用。
第2个回答  2018-01-13
‍‍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救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婉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慌失措或顾此失彼,即使出现危急情况也应镇静地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 工作;急救技术要力求熟练敏捷。经急救处理后,应陪伴伤员到医院,并向医生介绍发病情况和急救经过。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一)急救包扎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1.绷带包扎法 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