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西楚霸王,最后失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爱逞英雄?

项羽逞英雄吗?

西楚霸王项羽本可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却在乌江自刎,最后的失败源于自己的性格,但是和自己爱逞英雄却没有关系。在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的情况之下,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因为自己不甘心如此,所以没有渡过乌江,选择了重新回到战场,奋勇杀敌,导致项羽失败主要源于三个原因。

其一: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没有恒心

电视剧中的项羽

在楚国灭亡后,项羽随同叔叔项梁生活在一起,在这段时间里叔叔项梁希望项羽能够学习文化知识,在未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才。在刚开始写字之时,项羽就选择了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下来,对项羽给予厚望的叔叔项梁有些失落,但是项羽却表现出未来只有依靠武力才能闯下名声,学习文化知识是没有用处的,转而项羽去学习剑术。

项羽学习剑术依旧没有坚持下来,原因是因为剑术太难,自己很难掌握,所以放弃了剑术,并且还有一个令叔叔项梁无法反驳的借口,学习好剑术只不过能多杀几个人,我要学习与对敌之策才是真本事。从这两件事情中我们看出青年时代的项羽身上有两个问题,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对于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过于难得事情会选择放弃,第二是项羽有点过于自大,殊不知每一个优秀的将领都是德才兼备,而不是志大才疏。

其二:过于自信,不听谏言

电视剧中的项羽

观其项羽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出兵打仗还是治理军队,项羽从来都是按照个人意愿去完成,每一次的战斗都冲锋在前,因为出身在习武家庭,从小练武,对自己的武力过于自信,这就造成了在后期同刘邦在鸿门宴上过于自信,相信自己的武力远远超过刘邦,这是他在战场最大的缺点,如果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会在鸿门宴上将威胁铲除以绝后患,这样也不会出现乌江之事。

项羽的不听谏言源于每一次攻城后,多此采用屠城,特别是在咸阳城内还杀了秦二世,并且对城内百姓做出了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这让很多大臣失望,其中一位名为韩生的大臣劝阻项羽,希望能够改变,但是项羽做事情随着自己心情,面对韩生的劝阻丝毫未听,还杀了韩生,这让众多大臣内心不再敢说真话,后期所谈论的多为项羽如何英勇无敌,久而久之不听谏言的项羽,自身缺点不断放大。

其三:失去民心,无人支持,失败只是早晚之事

电视剧中的项羽

在同秦军战斗过程中,项羽同刘邦结为同盟,虽有谁先入主咸阳,谁为王的约定,但是项羽进入咸阳城后大肆烧杀抢夺,自己和手下在咸阳城中满载而归,但是城中百姓苦不堪言。而刘邦进入咸阳后首先是安抚百姓,收拢人心,两支军队在一起不怕谁先入主咸阳,就怕相互比较。在百姓眼中,刘邦反而显得更为亲切,自然而然项羽失去了民心,拥有再多城池,却无百姓拥护,那也成不了王。所以项羽失去民心是对他失败最为重要的因素。

电视剧中的项羽

项羽的失败 并不是自己爱逞英雄,喜欢逞英雄之人通常为能力不足,但想要表现,而项羽为对于自己武力过于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切,这是对自己太自信而失败,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造就了很多无法挽回错误,种种错误叠加在一起,乌江的失败也是预料之中。项羽其实本为英雄,何谈逞英雄一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西楚霸王项羽,是历史上值得扼腕叹息的一位英雄!他完美的符合大多数人对于英雄的遐想。

英雄和枭雄的区别,就是英雄太过于勇敢,追求磊落,追求问心无愧,而枭雄则只根据时局,做最利于自己的选择。

也可以这么说,英雄追求的是死得其所,枭雄追求的是活着登顶。

所以,项羽是英雄,难逃一败,不能说项羽完全败在爱逞英雄上,但起码这是主因!

谈项羽,就绕不开谈刘邦,一个英雄,一个枭雄,从一开始,结局或许早就注定了。

这两个灭秦之后的主要军事势力,还是项羽强于刘邦的局面,而且强的不是一星半点,项羽所率的楚军驻扎鸿门之时,号称40万大军,而刘邦驻军灞上,仅有10万人马。

就是在鸿门这个地方,项羽觉得自己英雄盖世,刘邦构不成对自己的威胁,错失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改写历史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

项羽亚父范增,力主借刘邦赴“鸿门宴”的机会,将刘邦斩杀,以除后患。而项羽却不顾范增再三暗示,迟迟不给舞剑的项庄下达刺杀刘邦的指令,最后刘邦在张良和樊哙的协助下逃离。

如果项羽不是自恃英雄盖世,又岂会留下刘邦这个潜在的对手,这也间接的给自己留下了失败的伏笔。

光是鸿门宴这么一出,还不能说明项羽爱逞英雄的话,我们可以直接跳到垓下之围和败走乌江这两件事件上去。

项羽带八百江东子弟突破垓下之围,至东城之时,身边已经只剩下二十八名勇士,从千军万马的主帅,被对手逼到绝地,这个关键的时候,最能看出主帅的真实所思所想。

项羽是怎么说的呢?《资治通鉴》汉纪中是这么写的: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身处绝境,不是考虑如何脱困,而是要向部下和世人证明自己“非战之罪”!简单讲,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是打仗不行,而是天要亡我,这就是典型的逞英雄!

如果这样还不足以说明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那么项羽被追杀退至乌江边,遇到乌江亭长要渡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的时候,这应该就是项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而项羽在这个时候,选择的不是渡江而去,逃得性命,重新组织力量对抗刘邦,反而拒绝了乌江亭长,返身杀入汉军之中,从而为自己留下千古绝唱之名。

性格决定命运,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5

项羽之所以会失败,说他逞英雄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还是因为项羽个人性格的局限性。

其一,项羽妇人之仁,没有政治头脑。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却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可谓是妇人之仁。项羽只想要在战场上拼个输赢,却不知道处处都是战场,可见其缺乏政治头脑,有勇无谋。

其二,项羽不会用人,优柔寡断。刘邦有韩信、萧何、樊哙等忠臣良将,项羽手下也不乏人才,比如范增。项梁死后,项羽一度称范增为亚夫,要说范增也的确是个可堪重用的人才,当年楚军将刘邦困在荥阳,刘邦无奈之下只能求和,项羽犹犹豫豫,而范增却坚持不同意。此后,刘邦使了一出“离间计”,项羽便认定范增与刘邦暗中来往,自此开始冷落范增,范增心灰意冷,索性离开楚军,回老家闲居。

其三,项羽迷信武力、滥杀无辜,不懂得施恩。项羽在巨鹿之战获得胜利之后,坑杀了二十多万秦军,要知道,这二十多万的秦军将士,每一位都有一个家庭,此举让项羽大失民心。不仅如此,项羽还杀掉了义帝,使自己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失去了政治上了优势。

其四,个人能力太强,部下无用武之地。项羽的武艺在当时基本上无人能敌,在与刘邦手下战将楼烦的对阵中,项羽只是“嗔目咤之”,便吓得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拍马便走。这在战争初期是有利的,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的部下因为缺乏锻炼,就很少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以至最终失败。

总而言之,项羽之所以会失败,并不完全是因为逞英雄。

第3个回答  2019-11-13

项羽最后的失败跟逞英雄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从踏上征战之路后就从没有逞过英雄,如果要说他最后的失败,只能从3个方面来看:1、项羽本身武力很少有人是他的对手,这就慢慢形成他目空一切的习惯性思维,将很多潜在隐患遗留下来而不自知;2、习惯性的武力征服天下的想法,又进一步让他不能清醒判断当前局势,未能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采取一锤定音的战略措施;3、未能知人善任,屡次未起用范增的计划,造成最后全盘皆输。

1、首先说项羽的武力。项羽被清人李晚芳评为“千古无二”,历经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难免就会产生目空一切的习惯性思维,认为其他能与其争夺天下的诸侯都是不堪一击,包括刘邦在内,他都不认为有能力与自己抗衡。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打破秦军后在辕门召见诸侯将领,所有诸侯将领全都跪着前来拜见,还没人敢仰视他,自此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项羽如此的狂傲对待诸侯将领,也为争夺天下留下诸多隐患。

2、习惯性的武力征服天下,屡战屡胜,让项羽很难清醒地判断当前的局势。进入咸阳城,没有想到在此建都并以此号令天下,反而火烧秦王宫,准备带着宝物美人回到江东;屡次有机会截杀刘邦,却认为不足为虑。在这些本身可以最终一锤定音的事情上,不但说明项羽头脑不够清醒,刚愎自用,同时也说明他本身思想的局限性,所谓妇人之仁只是这些事情的外在表现形式罢了。

3、项羽不能够知人善任。他是一位高明的兵形势统帅,却缺少政治情商,叔父项伯与张良的交情完全不是意外但却酿成祸患,鸿门宴上的再一次未听亚父范增所言击杀刘邦;陈平背叛;英布背叛,同时陈平的背叛还造成项羽对范增的怀疑,两人反目加速了项羽走向败亡。

总之,说项羽最后的失败跟他逞英雄是没有一点关系的。他的勇武让其江东子弟兵始终忠诚于他就是明证,因此他根本不需要逞英雄。如果要说他最终的失败,无非还是以上3点,而要是总结起来的话,就是因为项羽起兵初期便攻无不克,让他在很多时候无法清醒地判断当前局势,同时他缺少足够的政治智慧与情商,不能知人善任,最终自己一步步走向败亡。

第4个回答  2019-11-12

公元206年,汉王刘邦率军抵达灞上,秦王子婴出降,刘邦与咸阳父老约法三章,收得当地人心,随后项羽前来,火烧阿房宫,将咸阳城都几乎化成焦土。

刘邦

随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各国诸侯为王,要带着财物回彭城老家。

有人就劝他,说霸王取得天下,又何必分什么这里那里,你家我家,直接就在关中定都多好。

项羽

项羽说:“不行啊,人有钱了不回家转转,那不就好像晚上穿着上好的锦衣逛街一样,都没人看见。”

项羽很爱护手下的士兵,看到他们受伤了都会流泪,但是却很吝惜爵位封赏他们,给别人印信的时候都很舍不得。

鸿门宴是项羽杀刘邦的最好场合,但是都被项羽错过机会了,因为项羽想和刘邦在战场上一决高低,如果项羽真心想杀刘邦,早就杀得了他,关键是项羽从来不上心。

鸿门宴

后来项羽在垓下被围困,听了一夜的楚国民歌,突围而走问路时又被指了错路,心灰意冷之下感慨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在乌江拔剑自刎,尸体被汉军中的五名校尉争抢,五人都封了列侯,其中的杨喜的子孙后来更是开创了弘农杨氏并建立隋朝。

项羽所推崇的战争之道更像古春秋时期的贵族式战争,就是那种对方车子坏了帮他修车再上车继续追击的那种,而刘邦比起项羽来更有几分枭雄的感觉,该下狠手的时候毫不手软,项羽这点就不行,连刘邦都笑他“妇人之仁”。

项羽

后世写项羽的诗句蛮多,最出名的莫过于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另外罗隐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我觉得用在项羽身上也特别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