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班会问答竞赛

下周就要搞班会,打算设计问答竞赛,让同学了解中国。但是想不好题目。

各位爱国之士,请出30道选择题(含答案)给我,这些题目必须和中国历史、文化等类别,超出一5道追加5分,超出十道追加20分。

注意!一定要选择题

第1个回答  2009-09-23
1.“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加写的小字说明。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D
A.郑板桥认为糊涂比聪明更有价值
B.由聪明转入糊涂不符合逻辑
C.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说明他没有进取心
D.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是有反言的方式来讽刺社会的黑暗

2.“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_________;水色借堤柳之翠,水质分岸花之香。 C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联不着一“水”字却处处写水:水形乃“一脉”,水深达“三篙”
B.全联处处写水却不着一“水”字:水深达“三篙”,水形乃“一脉”
C.全联不着一“水”字却处处写水:水深达“三篙”,水形乃“一脉”
D.全联处处写水却不着一“水”字:水形乃“一脉”,水深达“三篙”

3.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C
A.古代的一些作家虽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现实主义者
B.古代的一些作家是现实主义者,所以思想中包含唯物主义成分
C.古代的一些作家虽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作品中能够反映一定的客观真理
D.古代的一些作家虽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他们的思想包含唯物主义的成分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 )的名言。A
A.孔子
B.孙膑
C.孙武
D.孟子

5.刚刚回归祖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历史上的什么时候、怎样被葡萄牙侵占的?(B)
A.在16世纪被葡萄牙海盗用枪炮侵占
B.在16世纪被葡萄牙人先以晾晒货物为由后强行霸占
C.在17世纪被葡萄牙商人用货物不平等交换侵占
D.在17世纪由于中国政府战争失败被迫划给葡萄牙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C)。
A.岳飞,辛弃疾 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 D.诸葛亮,李白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语出自(C)。
A.孔子 B.宋太祖 C.唐太宗 D.乾隆

8.宋朝以来,没有做过我国国都的城市是(D)。
A.开封 B.南京
C.杭州 D.洛阳

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C)。
A.朝鲜族 B.蒙古族
C.壮族 D.回族

10.主张“人性善”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1.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12.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钻木取火”、“尝百草”分别指(C)。
A.燧人氏、女娲、神农氏 B.盘古氏、神农氏、燧人氏
C.盘古氏、燧人氏、神农氏 D.女娲、燧人氏、神农氏

13.当今世界的工业社会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种族纷争、精神危机,这些都在困扰着人类社会。于是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乃至政府官员都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和道德中去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儒家伦理同现代化的关系,东亚有些国家甚至提出“新儒学”或所谓“儒家资本主义”的口号。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儒家伦理是能成功地解决当今工业社会诸多危机的钥匙
B.东亚有些国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解决了诸多危机的模范典型
C.有些国家和个人主张从儒家学说中寻找解决当今社会难题的良方
D.当今世界的诸多危机从本质上说是在儒学与现代化的矛盾中产生的

14.许多文人雅士通过为自己的书房命名来言志寄情。梁启超的书房命名为“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形容内心忧愁焦灼,欲饮冰镇之。
从“饮冰室”的斋名中可以体现出(A)。
A.室主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B.室主过人的才华和机敏
C.室主失望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D.室主对庄周的敬仰之情

15.尽管新儒家学者无一例外地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但此种影响的实际存在倒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这段话中的“此种影响”是指(A)。
A.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可能对社会发生的影响
B.对儒家哲学作用的夸大所造成的影响
C.新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D.儒家哲学在过去发生过的实际影响

16.《资治通鉴》成书于:(C)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17.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的纲领是:(A)
A.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B.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
C.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民族、民生、民权

18.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B)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D.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9.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源自:(C)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老庄学派 D.阴阳家学派

20.社会主义社会是:(ABCD)
A.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B.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
C.一个经过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
D.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

21.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28处,其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有(ABC)。
A.布达拉宫 B.庐山
C.云冈石窟 D.九寨沟

22.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D)。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23.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惟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B)。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24.鲁迅满怀悲愤的写道:“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
A.反映鲁迅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争的精神

25.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C)。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26.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A)。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27.叶圣陶、郑振铎等都是江浙人,有着江浙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和宽容。他们像朱自清一样,都是新文学的热心鼓吹者,写得一手漂亮的白话散文。他们接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无论对中西之学,都取平和的一视同仁态度。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A)。
A.传统文化的根基也很深
B.大概都不曾出洋留学
C.都有一般自由知识分子那种精英气
D.与土地的关系比较密切

28.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关是(D)。
A.总书记 B.中央政治常委会
C.中央政治局 D.中央委员会

29.京剧中的“大花脸”所属的行当是(D)。
A.生 B.旦
C.丑 D.净

30.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 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D)。
A.徐霞客 B.沈括
C.郦道元 D.宋应星

31.下面的作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四位,其中属于唐朝的一位是(A)。
A.韩愈 B.欧阳修
C.苏洵 D.王安石

3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A)。
A.《资治通鉴》 B.《论语》 C.《荀子》 D.《史记》

33.李广是西汉名将,号称飞将军。关于他射石一事见于《史记》,现抄录如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虽然都是全力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李广开始误把石头当成老虎,由于关系到生死,体内的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所以他能把箭射入石头中,待到他弄清那只是一块石头而不是老虎后,心态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管他再如何用力,但射出的箭“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D)。
A.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B. 李广把箭射入石头是侥幸
C. 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D. 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34.经过百年的衰落,南水北调工程也许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次机遇,倒流的长江水再次串联起大运河的主要部分,生气就此显现。一百年来大运河只是在等待一次让它融入新的文明中的机会。大运河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并不害怕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却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
这段话的主旨是(D)。
A. 倒流的长江水再次使大运河呈现生机
B. 历史悠久的大运河已经衰落了一百年
C. 大运河如何改变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
D. 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大运河命运的重要契机

35.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及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B)。
A. 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 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 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 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36.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出现了富豪阶层。然而,这个阶层与广大的人民相比,毕竟是凤毛麟角。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点主要是在“中产阶级”身上,是他们的超前消费,支撑了奢侈品市场。而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无论从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还是消费结构上看,都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
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D)。
A. 富豪不是我国消费者的主体 B. 我国的“中产阶级”引导着消费潮流
C. 我国的“中产阶级”不同于发达国家 D. 我国的“奢侈品时代”还远没有到来

37.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B)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38.中国的沙漠为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科学家们相信,假如生命能够在地球上这些最极端的环境中生存,那么人们也有理由期待在外星球上发现生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A.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B.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39.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D)
A.中国古代阴历年中闰月设定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的历法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08 国家公务员考试 第 2 页 共 25 页
D.中国古人如何解决调和阴阳历差异的问题

4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C)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