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一些明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要20个左右,详细点的。好了我在加点分

1、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2、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3、郑和

郑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马,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4、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5、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崇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0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城,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年号洪武。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

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生长在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样,“留心韬略,奋迹武闱”,决心为保卫海疆做出贡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王朝为抵御蒙古鞑靼部南袭京城,把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指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列为边镇,由山东、河南抽调官兵戍防。戚继光曾一连5年,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率领本部人马到这一带执行戍务。在此期间,他曾两次上书明廷,献备敌方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主管山东防倭军务,统辖3营24卫所。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有限,怎样设防才好?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在摸清倭寇活动规律之后,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了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窜扰。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率军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兵无节制,卒鲜经练,士心不附,军令不知”,作战不力,即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后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集结船只数百艘,人员万余,窜犯宁海、奉化、桃诸等浙江沿海县城,并企图攻占台州府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莫知所措。此役歼敌6000余人,使犯境倭寇遭到歼灭性打击。次年,倭寇大举窜犯福建,沿海城镇受到倭寇荼毒,戚继光率军驰援一举捣毁倭寇在横屿(今福建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取得首战胜利。随后连续发动攻势,扫平倭寇据点多处,杀伤倭寇无数,击退了倭寇的进袭,转年,倭寇又纠集残部,掳掠边城,戚继光再援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通力合作,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镇16年,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建;边备修饬,节制严明,军容为诸边之冠。由于设备稳固,部队精练,鞑靼未敢轻易来犯。万历年间,蒙古部落曾3次骚扰边城,均被击败。后张居正去世,戚继光受到排挤,改派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病告退,两年后去世。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再补充几个:
高拱:名相,河南新郑人。
祖大寿:名将,抗击清军得力战将。
洪承畴:名将,兵部尚书。
吴三桂:有争议的名将。
恽寿平:著名山水画家。
徐价:名相,推倒了严嵩。
。。。。。
第2个回答  2009-09-20
以下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1,朱元璋,此人不必废口舌介绍,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
2,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以及他牵连出的“胡惟庸案”,足以让他登上20名人榜。
3,朱允炆,明惠帝,朱元璋的皇太孙。继位不久就被其叔父燕王朱棣取代。不为别的,单单他最终的下落,史家就哥说纷纭,至今仍是谜,足以让他荣登此榜。
4,朱棣,叔侄大战中的胜利者,从燕王变为成祖,迁都北京的做法改编了中国城市的历史进程,单单这点就可以让他上榜。
5,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相信你已经耳熟能详了。
6,于谦,民族英雄,抗瓦剌的名将。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至今为人传唱。
7,朱厚熜,明世宗,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嘉靖皇帝。他的所作所为史家一直存在争议。但是20多年不上朝我想也创下了中国历史上昏庸皇帝的记录。
8,海瑞,在明朝历史上,仅仅是一个刚直不阿官员的楷模。仅以此点上榜难以服众。但在他身后几百年却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就是吴晗写的《海瑞罢官》。
9,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三人共占一席,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文学的巅峰,四大名著其三出自他们三人之手。
10,戚继光,他手下有令小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名将打楷模,民族英雄。单凭一句“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这种气势,在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11,严嵩,明朝时期权利最大的非宦官权臣。是一个令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昏官,可以说他相对于后世的和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2,张居正,三朝内阁元老,不世名臣。神宗的老师,执行变法,可惜生不逢时,最终为神宗所厌,未得善终。
13,魏忠贤,严嵩虽坏,却难以望其项背,自称“九千岁”权利滔天,可能是生理缺陷导致他的心理变态,坏的令人发指,他的存在,令明朝不明,历史因他而倒退。
14,杨涟,他的正直,他的气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东林党”的领袖。论影响力他无愧入榜。
15,朱常洛,史称光宗,红丸案的主角,失败的皇帝,别后世啼笑至今。
16,朱由检,末代皇帝,我们所说的崇祯皇帝。他除了刚愎自用,个人觉得并没有什么缺点,可惜生不逢时,最终无力回天,自挂东南枝。
17,袁崇焕,明朝后期名将中的名将,以一人之力据后金(即为后来的清朝)于山海关之外,可惜为刚愎自用的崇祯所忌惮,死于暴民之口,假如当年此人尤在,清人未必能入关。
18,李自成,李闯王功过历史至今未盖棺定论,他的最大功绩就是让明朝灭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了。
19,吴三桂,作为山海关总兵,他的“冲冠一怒”威力震慑力太大,直接让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恶人自由天罚,未得善终。
20,史可法,以一介书生绵薄之力,于扬州苦苦抵抗清人,最终未能回天,城破身死,名垂千古的英雄。其衣冠冢现仍立于六安。
第3个回答  2009-09-20
明代著名杰出人物:

刘伯温:明朝开国著名谋士,与张良,诸葛亮齐名!

徐 达:明初名将,开国元勋。他率明军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被誉为“万里长城”

常遇春:明初名将,与徐达齐名。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著名谋士。

宋 濂:明初名臣,文学家。与刘伯温,高启齐名。

罗贯中:元末明初文学家,《三国演义》作者。

施耐痷: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作者。

蓝 玉:明初名将,他率领明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灭了北元,被朱元璋比作明朝的卫青,李靖、

郑 和:明代世界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明政府先后7次派郑和率大规模船队出使西洋。

杨士奇:明代名臣“三杨”之首,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于 谦:明代民族英雄,他在明景帝支持下组织了京师保卫战,打退了瓦剌,挽救了明王朝!

吴承恩:明代中期文学家,《西游记》作者。

汤显祖:明代后期著名戏剧家,代表作品《牡丹亭》。

唐伯虎:明代著名文人,诗文书画结合。“明四家”之一。

戚继光:明朝中期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海 瑞:明代著名大清官。

张居正:明朝后期杰出政治家,在万历初年实行了“一条鞭法”,进行改革。

顾宪成:明朝后期杰出文人,“东林党”领袖。

杨 链:明末正直士大夫,“东林党”爱国大臣。

袁崇焕:明末抗金第一名将,多次击败后金。

董其昌:明朝后期杰出书画家,其书法被赞为“颜骨赵姿”

徐 谓:明朝后期著名画家,善长泼墨。

陈洪授:明末著名人物画家。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后期大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

李 贤: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船山先生”

顾炎武: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亭林先生”

黄宗义: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梨洲先生”

李自成:明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率农民军攻入北京,灭亡明朝。

史可法:南明爱国统帅,民族英雄!在扬州誓死抵抗清兵南下。

夏完淳:南明少年民族英雄,15岁从军抗清,17岁英勇就义!

张煌言:南明抗清爱国大臣,民族英雄。

李定国:南明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郑成功:南明“国姓爷”,抗清名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 经:南明杰出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王守仁(最牛逼的地方官),徐达(最杰出的将领),徐阶(唯一全身而退的杰出政治家),张居正(无冕皇帝),朱祁镇(最具有传奇性的皇帝),魏忠贤(最不要脸的太监)等,很多啦。想了解明朝历史,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书挺好的,祝你愉快。手机打字,真不容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