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但是真实的孔融怎么样,你知道吗?

如题所述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像孔融学习。孔融四岁就已经懂得谦让了,想来长大之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那么孔融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呢?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出身士族。史书称孔融年幼时期就富有“异才”。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前去京师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随便见的,孔融直接对李膺的门人说自己与李膺是世交,要求见李膺。当门人将孔融带到李膺面前时,李膺询问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们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场的人无不觉得小孔融很机智。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太中大夫陈来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机智的表现告诉了他。不以为然的陈韪却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了,立马回击说“按你这么说,你小时候也一定很聪明了”,巧妙地讽刺了陈炜。

真正让孔融成名的是“一门争死”事件。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与中常侍侯览结怨,侯览追捕张俭。张俭逃至孔家,孔褒不在,问明情况后孔融将他藏了起来,后来事情败露。孔融和孔褒都被捕。孔融说自己将张俭藏了起来,愿死。孔褒说张俭是自己的朋友,自己愿意承担责任。最后他们的母亲说自己作为母亲同样有责任,也愿意一死。最终孔褒死了,孔融一举成名。

兴平二年,刘备推荐孔融任青州刺史,一年后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出逃。之后,孔融投入曹操门下。

曹操向来爱才,知人善任,他让孔融任将作大臣,主管工程、建设。孔融在职位上表现得不错,曹操很器重他。但曹操也是很妒才的人,尤其是像杨修那种恃才傲物,锋芒毕露的。很不幸的是,孔融就是这样的人,最后孔融就是被曹操所杀。

孔融恃才傲物,看不惯了就对对方一番冷嘲热讽,对上司曹操也这样。但孔融并不是一开始就与曹操作对,他一度将匡扶汉室的希望放到曹操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实权后,孔融与曹操的关系就愈发紧张了。

曹操攻下邺城后,曹丕私自抢占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孔融就对曹操说,想必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将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想不明白就问孔融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孔融叫曹操联系最近的事情想想看就明白了。曹操这才明白孔融其实是在挖苦自己。

最让曹操不满就是孔融反对禁酒。当时粮食短缺,为了节约粮食,曹操以酒能乱国为名主张禁酒。孔融不同意,还引经据典做了《与曹丞相论酒禁书》,罗列了众多反禁酒的理由。他先罗列了酒的种种作用,后面则说到女人亦能乱国,干脆禁止婚姻好了。这话对于爱女人的曹操的来说无疑就是赤裸裸的嘲讽。曹操更不看惯孔融了。再者孔融与刘备关系很好,万一孔融出来为刘备说话就麻烦了。曹操决意除去孔融,但是孔融名动天下,不能随意杀,一定得找到合适的理由。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素与孔融不和的郗虑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负责纠察百官,五天后孔融和妻儿就被斩首了。

孔融的罪名有两条,一是谋反罪。从前孔融在北海任职的时候,看到皇室不安宁,招合徒众,意欲谋反,并扬言说“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后来孔融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二是不孝。孔融不尊重先贤,他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称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恭维祢衡是“颜回复生”。孔融称父母与之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不过就像是将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东西倒出来之后,两者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孔融是否真的不忠不孝现在还未可知,但是孔融确实说过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兼具不忠不孝两大罪状的孔融与儒家的忠孝之道相悖,已经无法翻身。曹操既除去了孔融又显示自己维护汉室的“决心”,一举两得。

孔融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与他狂放的姿态分不开,这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致他于死地的缺点。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立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闻名。

孔融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他都不到。

孔融后来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司徒掾属。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何进同意,于是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被授为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的言论。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而转保朱虚县。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蛊惑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邴原等。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帮助安葬他们。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后来,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

当时,袁绍、曹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势力,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将其杀害。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但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有什么收获。

孔融在任六年后,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

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再任为太中大夫。孔融本性宽容不猜忌别人,重视人才,喜欢诱导提拔年轻人。等到退任闲职后,宾客天天满门。孔融常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

孔融与名士蔡邕交好,蔡邕死后,有个虎贲士相貌有点像蔡邕,孔融每次喝足了酒,招他与自己同坐,说:“虽然没有了老成人,而让我高兴的是还有典型。”

孔融听说人家有善行,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言语有可采取的,一定扩展完成,当面告诉人家所不足的地方,称赞他的长处。推荐贤士,奖励进取。如果他知道的,没有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海内的英才,都信服他。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5
他是一个不孝之子坑爹坑哥有心机的bo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