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055不造,反而造过时的052D

如题所述

随着中国军舰不断下饺子,中国的052D型驱逐舰和055大驱的生产数量显得相当特别。毫无疑问的是,055大驱的战斗力要远高于052D,但055大驱的生产却在第8艘咸阳舰下水后放慢了脚步。那么为什么我国放着这么先进的055大驱不造,反而去造“过时”的052D型驱逐舰?
实际上,055大驱的建造并未停止,而是暂缓了。中国服役的这8艘055大驱都是第一批次,第一批次全部造完后,第二批次的生产速度放缓了几年。江南造船厂已经在建造第二批次的首艘055大驱,截止至2023年3月,这艘船还处于分段合拢状态,预计在2023年末下水。055大驱之所以暂缓建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技术提升的目的。虽然055大驱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最强驱逐舰,但作为一款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新锐军舰,055大驱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第一批次055大驱下水服役后,需要海军测试给反馈,造船厂才好在建造第二批的时候进行改进。亦或者本来还有很多为055大驱准备的新技术,但是在第一批的055大驱上没用上,就需要花点时间设计到第二批次的055大驱身上。
比如说全电推进系统,激光武器等等,这些武器都是近几年的热门武器,而且从技术上来说都没啥太大问题了,已经到了该上舰试试的时候。当然,055大驱建造数量不如052D型驱逐舰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055大驱在役8艘,但052D已经在役25艘,并且第4批次的10艘也已经在造船厂中造的差不多了。从这个比例来看,052D的在役数量是055大驱的3倍。
055大驱之所以造得比052D少,和这两艘军舰的定位有关。从中国海军结构来看,中国海军未来可能会形成055大驱和航母的双核心,并且055大驱虽然被称为驱逐舰,但却被当成了巡洋舰使用。这和当今世界主流,或者说以美国为标准的舰队体系不相符。美国舰队中航母是绝对的核心,不管是进行海战还是打击地面目标,都是由航母上的舰载机完成的。至于其它的驱逐舰,存在意义完全是保护航母。而中国未来的舰队体系,很可能是航母上的舰载机执行侦察、空优任务,055大驱执行对舰打击任务。
本来反舰导弹面打击航母时有射程方面的劣势,但随着中国鹰击-21导弹的发展,这款射程达到1000~1500公里的导弹已经能在射程上和舰载机匹敌了。而且鹰击-21还是一款高超音速导弹,末端突防速度达到了10马赫左右。现代防空系统拦截这种速度的飞行物的成功率极低,再加上055大驱身上多达112个垂发单元,一轮饱和式攻击基本能确定打到航母身上。鹰击-21即使没法直接炸沉航母,但只要落到它的飞行甲板上,把飞行甲板炸两个坑航母就不能用了。这种损伤就算是二战美军所拥有的“超级管损”也得修好几天时间,几天时间没法用航母,足以决定中美海战战局。
相对应的,052D的定位就是航母的“护卫”。在航母上的舰载机承担了空优任务的情况下,052D主要的任务就是承担区域防空任务和一定的反潜任务,利用自己的防空系统拦截一下对面丢过来的反舰导弹,并且拦一下对面的潜艇和鱼雷。在价格上052D也比055低很多,055大驱作为先进的驱逐舰,各项设备都是系统能容纳的情况下用的最好的。并且在吨位上055大驱也比052D大出40%左右,其价格自然不会低。
总体来看052D型驱逐舰就像一个大院里面的杂役。整个大院到处都需要打理,所以需要的杂役也多。055大驱就相当于这个大院里面的“打手”,打手相当暴力,看起来重要性也更大,但出手的机会少,所以并不需要太多。以中国的需求来看,055大驱的最终服役数量可能会在20艘左右。按照055大驱当巡洋舰用对付航母的定位来看,055大驱的在役数量至少不能比美国的航母数量少。此外航母舰队里面的军舰可不止航母,还有驱逐舰,那么055大驱就需要在“11”这个数字上再翻1~2倍,甚至可能更多。
对比一下我国052D的下水规律,我们不难对055大驱的服役数量进行猜测。中国缺乏055大驱这样的“巡洋舰”,所以第一批次的建造数量就比较多,达到了8艘。后续的第二批如果我国没有一次性把055大驱完善,然后开始量产的打算,那么第二批055大驱的建造数量可能是3~5艘。造船厂拿到第二批次055大驱的反馈后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然后生产第三批6~8艘。第一批次的8艘055大驱建造4年,平均每年2艘,那么第2批次就是差不多造2年,2年加上第一批和第二批055之间的建造间隔期就是5年。照这个速度生产,到第三批次最后一艘055大驱下水时,距离第一艘055大驱下水间隔差不多15~20年,正好到了第1艘下水055的大修间隔周期。于是中国又从第一艘055大驱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进,并且一边生产下一代的先进驱逐舰。那么在这个周期中,中国下水的055大驱就达到了17~21艘。当然,可能从第一艘055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进后,中国并不会生产下一代驱逐舰,会继续生产055大驱,那么以上“17~21”这个数字就得翻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