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核桃园中耕除草?

如题所述

中耕和除草是两项措施,但往往相辅进行。中耕的主要目的在于清除杂草,以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中耕次数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杂草多少而定,在杂草出苗期和结籽前进行除草效果较好,能消灭大量杂草,减少除草次数。中耕的深度一般6~10厘米,过深伤根,对核桃树生长不利,过浅起不到中耕应有的作用。
(1)生草栽培制
除树盘外,在核桃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的土壤管理方法叫做生草法。生草法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果园,可以采用。选择优良草种,关键时期补充肥水,刈割覆于地面。在缺乏有机质,土层较深厚,水土易流失的果园,生草法是较好的土壤管理方法。
生草后土壤不进行耕锄,土壤管理较省工。生草可以减少土壤冲刷,遗留在土壤中的草根,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能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在雨季草类用掉土壤中过多水分、养分,可促进果实成熟和枝条充实,提高果实品质。生草可提高核桃树对钾和磷的吸收,减少核桃缺钾、缺铁症的发生。
长期生草的果园易使表层土板结,影响通气;草根系强大,且在土壤上层分布密度大,截取渗透水分,并消耗表土层氮素,因而导致核桃根系上浮,与核桃争夺水肥的矛盾加大,因此要加以控制。果园采用生草法管理,可通过调节割草周期和增施矿质肥料等措施,如一年内割草4~6次,每667平方米增施5~10千克硫酸铵,并酌情灌水,则可减轻与核桃争肥争水的弊病。
果园草种有三叶草、紫云英、黄豆、苕子、毛野豌豆、苦豆子、山绿豆、山扁豆、地丁、鸡眼草、草木樨、鹅冠草、酱草、黑麦草、野燕麦等。豆科和禾本科混合播种,对改良土壤有良好的作用。选用窄叶草可节省水分,一般在年降雨量500毫米以上、且分布不十分集中的地区,即可试种。在生草管理中,当出现有害草种时,需翻耕重播。
(2)浅耕覆盖作物制
在核桃需肥水最多的生长前期保持清耕,后期或雨季种植覆盖作物,待覆盖作物成长后,适时翻入土壤中做绿肥,这种方法称为清耕覆盖法。它是一种比较好的土壤管理办法,兼有清耕法与生草法的优点,同时减轻了两者的缺点。如前期清耕可熟化土壤,保蓄水分养分,供给核桃需要,具有清耕法管理土壤的优点;后期播种间作物,可吸收利用土壤中过多的水肥,有利于果实成熟,提高品质,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具有生草法的某些优点。
(3)覆盖制
在树冠下或稍远处覆以杂草、秸秆等。一般覆草厚度约10厘米,覆后逐年腐烂减少,要不断补充新草。平地或山地果园均可采用。
地膜覆盖是作物土壤管理的一项技术,经济效益也较明显。
(4)间作制
幼园核桃树体间空地较多可间作。间作可形成生物群体,群体间可互相依存,还可改善微区气候,有利幼树生长,并可增加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间作既充分利用光能,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如间作大豆,除收获豆实外,遗留在土壤中的根、叶,每667平方米可增加有机质约17.5千克。利用间作物覆盖地面,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还有防风固沙作用、缩小地面温变幅度、改善生态条件的作用。
在不影响核桃树生长发育前提下,可种植间作物。种植间作物应加强树盘肥水管理。尤其是在作物与树竞争养分剧烈的时期,要及时施肥灌水。间作物要与树保持一定距离。尤其是播种多年生牧草,更应注意。因多年生牧草根系强大,应避免其根系与树根系交叉,加剧争肥争水的矛盾。
间作物植株矮小,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与核桃树需水临界期最好能错开。在北方没有灌溉条件的果园,耗水量多的宽叶作物(如大豆)可适当推迟播种期。间作物与核桃树没有共同病虫害,比较耐阴和收获较早等。并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制定间作物的轮作制度。轮作制度因地而异,以选中耕作物轮作较好。
(5)免耕制
又叫最少耕作法。主要利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土壤不进行耕作。这种方法具有保持土壤自然结构,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等优点。免耕法管理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酸碱度以及根系分布等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免耕法地表容易形成一层硬壳,这层硬壳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变成龟裂块,在湿润条件下长一层青苔。但在表面形成的硬壳并不向深层发展,故免耕法果园能维系土壤自然结构。由于作物根系伸入土壤表层以及土壤生物的活动,可逐步改善土壤结构。随土壤容重的增加,非毛细管孔隙减少,但土壤中可形成比较连续而持久的孔隙网,所以通气较耕作土壤为好。且土壤动物孔道不被破坏,故水分渗透常有所改善,土壤保水能力也很强。免耕法果园无杂草,减少水分消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耕作区高,比生草法低。免耕法表层土壤结构坚实,便于果园各项操作及果园机械化。
从长远看,免耕法比清耕法土壤结构好。随着杂草种子密度的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土壤管理成本降低。但以土层深厚、土质较好的果园采用较好,尤以在潮湿地区刈草与耕作均存在一定困难,应用除草剂除草较为有利。核桃幼树对除草剂敏感,使用除草剂时要特别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