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的行测成绩提高到70多分?

如题所述

行测到75分,不是一蹴而就,经典的三段式复习:

第一个阶段:

学习知识点,打好基础,尤其是公考新手,使你的行测基本上达到60到65分。

文科类知识点,比较委婉,不会像理工类这么明显,可能掌握了会答题,不掌握通过语感也会答出来,如上面这道例题。但正是这种委婉在前期备考时很容易,到了后期很难提分,因为会不稳定。因此在前期学的时候不要只靠感觉,而是把它量化,这样才能让成绩比较稳定。

第二个阶段:

学以致用,简称刷题,使你的行测从65分到70分左右。有很多同学反映刷完效果不是特别好,那是因为缺少总结。

有考生觉得既然都学会了应用肯定没问题。学以致用与学习知识点是有区别的,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是事先知道这个点,然后附上相对应的题目,学以致用直接面对的是题目,不会直接告诉你这道题考什么知识点。

这使得你在初期刷题的时候思维容易混乱,你常常纠结一道题,不知道考什么知识点。所以这部分备考时间一般占40%左右。它跟第一阶段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题目去回扣第一阶段。

第三个阶段:

全真模拟,使你的行测稳定在75分左右。考查对时间的把握与对答题顺序的调整。

这个阶段占备考时间的20%,目标就是灵活取舍和安排适当的答题顺序,只有你在最后做到舍取有度才能够让你的行测稳定在75分左右。那行测稳定在75分,也就是说有25分是可以丢的!

很多同学没想明白这件事,每道题都不愿意放弃,总想着我只要再做一点点这道题就出答案了,然后题目没答对,时间也没有了。所以有知识有能力了之后,一定要有取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1
整个备战过程,时间上不好具体把握,短的一个月,长的可以用四五个月,但是都可以分解成以下四个阶段:
1、了解自己的优劣:一般来说,已经参加过考公的人会清楚自己哪些地方比较薄弱,那些地方比较擅长。了解这个,当然是为了下一步的集中突破。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考试,或者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劣,那么,可以做这样一个测试:拿一套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把每一部分都分出来,开始看着时间做。你需要尽可能把题目做对为原则。如果这个部分做完,正确率在70%以下,或者时间超过25%,那这个部分就是你的弱项。如果正确率在90%以上并且在试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那么,这个部分就是你的强项。对于弱项,需要在下一步的集中突破中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强项,可以直接跳过题库练习,在模拟题中练习就可以了。
2、系统学习教材:跟着教材学习,教材里面会分项讲解行测几个分布的题型特点,注意事项,做题技巧等等。在看书的时候,就是需要你总结方法,做好笔记,把每种题型的技巧方法、特点经验等总结出来,外加教材里每种方法技巧讲解完成后,会有相对应的联系题供你练习,加深印象,掌握方法。然后每次学完教材上的一个模块后,拿出对应的专项练习题做一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题完成的情况,再回来复习下教材里学习的方法技巧,看自己是否都已经熟练掌握了。
3、题库集中突破:教材很快就会看完,并且在看完教材后对答题的技巧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了,那么现在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答题准确率和速度了,前面的准备阶段已经选择好了题库。如果你以前都是每天做那么几十道,那从现在开始,每天做起码超过100道,当然如果你不是全职准备考试,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做题数量。只有这样的题量,才能保证你对题目有足够的敏感度。这个阶段练习的总题量将达到整个备战过程题量的80%,请衡量好,并准备好足够的题目。
4、模拟题练习:这个阶段叫做模拟题练习,并不需要你按照准确的时间要求去做。前面是分模块做题的,现在就需要所有模块放一起来做,和考试做的题交叉是一样的,这一阶段呢,选择题量相当的模拟题,尽最大可能去做对题目,不要顾虑时间问题。但是,不要做到一半就停止,做完,然后看时间,记录超过规定时间多少,然后核对正确率。这两个数字都是衡量你有没进步的标准。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套左右的模拟题,最后的结果大致是保持平衡的正确率,而时间已经非常接近要求甚至已经在要求时间之内。一天一套,其他时间可以备战申论。
5、仿真模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了,拿出真题,这个阶段,当作你就在现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做完。在最后半个月里,每天算好时间进行这样一次模拟考试。如果有人帮你掐时间,总结错题,那就更好了。
四 最后冲刺
如果你按照备战的几个个步骤下来的话,所做的题量已经是很多了,你的功底可以说足够深了,那么现在你所需要的就是技巧了,考场上的技巧。掌握这个,可以让你更好地发挥出练习中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取得好的成绩。因为我们知道,平时的水平跟考场上的分数往往并不一致,关键就在于考试技巧。
1、考试时的答题顺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的答题顺序:首先,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仅次于常识判断难度的题目,而且可以说,除非是常识性的类比推理,一般智商的人,都可以很快做出并且做对。这个部分是耗费时间最少的。其次,做言语那部分。也许你会惊讶,这部分是不是要因人而异啊?事实上,无论你言语好或者差,这部分你都逃不掉,而且,中文字谁都看得做对做错一时间都是不知道的,只管往下做,不要去计较对错。这部分,即使语文功底再好,这个部分也是会错很多的。一般言语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三,做常识判断。第四,做推理部分的其他题目,诸如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因为在做了大量的言语题目后,你的思路会打开,做演绎推理的敏感度会提高很多。最后是关于所有理科部分的题目。可以先看下图表分析中有没那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图表,那就先做。如果一看都是需要大计算量的,就先放弃。然后看数字运算,可以从上到下做,遇到难题就跳过。做完数字运算,再去做大计算量的图表分析。最后回去解决难的数字运算题目。
这个做题顺序需要认真分析运用,结合自己的特点,稍微变动。但总的一个原则还是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
2、涂答题卡:涂卡方面也有几种说法,一是做一道涂一道。二是做完一部分涂一部分,三是全部做完再涂。首先否定第一种,这种是最浪费时间的。推荐用钢笔或者圆珠笔打草稿,因为那样比较清晰,不容易错。那么如果做一题涂一题,换笔也是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涂错。第三种,全部做完再涂,对于时间充裕的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全部做完了,涂的时候还可以有一次检验的机会,但是对于行测那么紧张的时间,也不推荐。关于做一部分涂一部分,需要有更深刻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1
作为一个2021年国考72、苏考78、浙考75、粤考86、豫考81的考生,我来科普两个常识吧:

第一:70+很难,很难。以国考为例,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考不到70。同时,大部分岗位进面分数线也用不到70的分数。
第二:不存在XXX课程、XXX教材、XXX上天说,让你蜕变。
行测想突破70+只有两个方向,即正确率和速度:

如果把正确率和速度比作X轴和Y轴的话,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两个方向寻找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坐标点。
我给你普及一个我自己发明的概念:

模块效率值:该模块得分除以完成该模块所用的时间占比的值,即(模块得分)*(总时间)/(模块用时)。如果想考70+,那么每一个模块的效率值不能低于70。
以国考135道题举例,做题时间是115分钟(抛去5分钟涂卡)。你用35分钟做了20道资料分析题,这20道题总分20分。

假如你20题全对,你的效率是:20*115/35=65.7。
结论:做题慢了,哪怕正确率很高。
建议:提高做题速度,尝试32分钟做完比较正确率是否下降。
假如只做对15道题,你的效率值是15*115/35=49。

结论:做题又慢又错。
建议:要么改变做题方法提高速度,要么重新学习提高正确率。
这个模块效率值不光有上述功能,还可以计算常识的最佳作答时间。

国考常识20道题共10分,大部分人正确率是50%。
所以,为了达到70的效率值,按照公式计算,做常识题的时间就不可以超过8分钟,一旦超过,你的效率值就低于70了,你得拿更多的分数弥补。
总之,模块效率值只是为了让你对速度和正确率有一个更直观的感知,让你了解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它只是帮你提高到70+的第一步,仅此而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