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白居易翻译及赏析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白居易《早冬》翻译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意译

十月江南的好天气,冬景好似华丽的春天。
小草上落下一层轻轻的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的沙粒。
老柘被树嫩黄的树叶装裱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此时我却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步入酒家。

注释

1.春华:春天的花,这里指春天。
2.漠漠:广阔。
3.柘(zhè)叶:柘木的叶。
4.寒樱:秋冬时节的樱花树。
5.五马:五马并驰,太守(刺史)的别称。无由:没有办法。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诗大致写于任职其间。


白居易《早冬》赏析

《早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首联总写江南早冬给人的感觉——初冬时节的江南,天气晴暖,像阳春三月一样美好。一个“好”字,是作者对“十月江南”的整体评价,好像不带感情,又好像饱含深情。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赞叹西湖的美景时,也用了一个“好”字,朴实的字眼,往往最能传达出那种无法言说的美。下句“可怜冬景似春华”是对“好”字的诠释。“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言冬景温柔,毫无肃杀之感,反而焕发着蓬勃朝气。

中间两联集中写景,是对“冬景似春华”的具体刻画。“霜轻未杀萋萋草”,是说江南的初冬有“冷”的成分,但更多的却是温柔,薄霜下了一层,笼罩着小草,却没有把小草冻坏。“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江南的初冬之景,并没有不妥之处,正如杜牧所写的那样——“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日暖初干漠漠沙”句,也强调了冬日的温暖,言冬阳普照,晒干了广阔的沙地。

颈联抓住了冬日的两种典型色彩“黄、白”,为画面增加了暖的色调。柘叶经霜之后,变成光鲜的黄色,本已到了凋零的边缘,但诗人以“春天”的眼光,却看到了另一种境界——树木的新生;同样,在诗人看来,樱花树虽然没了绿叶红花,但那白色的枝干,又何尝不是一种光亮洁白的花呢?

以上两联,写景与众不同,构思别出心裁,“萋萋”、“漠漠”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的节奏感,铿锵有致。虽然,作者一直在描写景物,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他轻松愉悦的心情,更能感受到他乐观旷达的心态。尾联言冬景怡人,让“我”心情舒畅,真想做个自在闲人,想醉就醉,只可惜“我”为官职所累,没有办法自由出入酒家,结句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之情。


白居易《早冬》原文

早冬

白居易 ã€”唐代〕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创作背景

白居易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6

早冬

白居易 〔唐代〕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注释
春华:比喻季节盛况美丽自然风貌,又有初春形态气候之盛貌。


作品背景

根据《年谱》可知,公元825年秋天,诗人曾游太湖,作新诗《池上早秋》。此时的心情,是开朗的,是闲情的,特别适合《早冬》这首诗的呈现。在苏州第二年,诗人落马伤足、眼病肺伤以及假满罢官,几乎没有什么好事情,所以是没有写这首诗的情感基础。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公元825年的早冬,五十四岁的诗人,写下了这首《早冬》。诗人于苏州为官期间,迎来了自己暮年之后的新的生活。比起五十一岁就去世的白行简弟弟,白居易此时面对大自然的变幻,是充满感激与热爱的。

他热爱这一辈子的颠沛流离,他也曾想过老死江南,当然后来升官过上豪奢生活,诗人此时是无从想起也不会料到的。

白居易,此时已经安于做一个苏州刺史,从他写下的那些《忆江南》的词句,就可以触摸到诗人此时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

怎么能不喜欢呢,“人人都说江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诗人眼中,苏杭的江南冬日,也跟“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天是一样惹人喜欢的。

因为爱一座城,所以爱这座城的春夏秋冬。姑苏江南的冬日是怎样子的呢?还是用得老一招,一个“好”字,作了提纲契领的概要。与他的《忆江南》遥相呼应。


赏析

首联,诗人说江南早冬的天气好,跟春天一模一样,惹人喜爱。

颔联,“霜轻未杀”对“日暖初干”,“萋萋草”对“漠漠沙”,对仗工整,语义准确。霜儿都是那么小心翼翼地来临,害怕冻死绿油油的小草。太阳暖洋洋的,将大地照射干干的,应了《黄帝内经》里说的“地气以明”。萋萋与漠漠两个叠字,表现出诗人心中无限的柔情。在这个初冬,诗人对待眼中的一切自然,都充满了一种爱怜之情。

颈联,“老柘叶黄”对“寒樱枝白”,“如嫩树”对“是狂花”,写出了对于初冬新生事物的无限欣喜。嫩树上刚发的黄芽儿,枝头上刚开出的白樱花,都仿佛告诉我们现在不是进入冬日,而是春天的来临。

春冬时序,在这里发生了交替。其实,交替的不是季节,而是诗人在经历人生颠沛流离之后,对于世界的一种宽容与和解。他原谅了曾经的伤痛,也放下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最终回归到本来的初心。草木本无心,何须美人折。诗人也就在这首诗中,做到了物我两忘,将人世间的一切经历都看成是一种必然。

既然老天要我来苏州为官,那么我就安心下来,感受一下它的呼吸与温度吧。

尾联,交代诗人已经完全融入到初冬的苏州城里去,这里不但天气好、风景好,还有和我一样好酒的闲人,不如和他们一起走入酒家,与之同醉吧。

多么深情的爱,也只有江南的苏州和杭州能够给于诗人无限的灵感。哪怕只是一片黄叶儿,哪怕只是一朵小花儿,诗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最美的冬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龙门石窟对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01

白居易 〔唐代〕《早冬》翻译: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赏析:

这首诗是说,霜降得轻微,茂盛的青草尚未受到霜威的影响;太阳暖洋洋的,暖干了滩头密布的河沙。诗句对十月初冬江南气候仍然温暖的状况,写得十分真切,造语准确而形象。作品深刻、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南早冬时节的场景。

原文:《早冬》【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

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18

七律诗《早冬》,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作品深刻、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南早冬时节的场景。


【原文】:

早冬

白居易 〔唐代〕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译文】: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注释】:

春华:比喻季节盛况美丽自然风貌,又有初春形态气候之盛貌。

萋萋:茂盛貌。

漠漠:密布。


【赏析】:

七律《早冬》作于杭州。

此诗语言通俗,流畅中带着几许清新。描写了江南十月,虽有轻寒紫绕,却无丝毫肃杀之感的景象。地上薄有轻霜,但野草仍旧茂盛;日暖高升,晒干了广袤的沙土。老树叶子黄得“娇嫩”,反而映衬出一种别样的生机,为这融融早冬平添了一丝温暖。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这两句是说,霜降得轻微,茂盛的青草尚未受到霜威的影响;太阳暖洋洋的,暖乾(干)了滩头密布的`河沙。诗句对十月初冬江南气候仍然温暖的状况,写得十分真切,造语准确而形象。

《早冬》这首诗是白居易作于杭州,写的是初冬的景象,天气晴朗、阳光和暖,小草、柘树、樱花都展现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样子,诗人看了这么可爱的景色心里很陶醉,心情愉悦,甚至想大醉一场。

十月的江南天气晴好,冬天的景色就像春天一样可爱。农历十月,北方已经秋风瑟瑟,白露为霜,而南方还是一片和暖,呈现出如春的盛貌。

轻轻寒霜对小草没有威力,它们依然茂盛生长;柘树上的老叶已经黄了,却仍然像嫩树一样;樱花树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第4个回答  2022-08-14

《早冬》白居易翻译: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赏析:

《早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首联总写江南早冬给人的感觉——初冬时节的江南,天气晴暖,像阳春三月一样美好。一个“好”字,是作者对“十月江南”的整体评价,好像不带感情,又好像饱含深情。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赞叹西湖的美景时,也用了一个“好”字,朴实的字眼,往往最能传达出那种无法言说的美。下句“可怜冬景似春华”是对“好”字的诠释。“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言冬景温柔,毫无肃杀之感,反而焕发着蓬勃朝气。

中间两联集中写景,是对“冬景似春华”的具体刻画。“霜轻未杀萋萋草”,是说江南的初冬有“冷”的成分,但更多的却是温柔,薄霜下了一层,笼罩着小草,却没有把小草冻坏。“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江南的初冬之景,并没有不妥之处,正如杜牧所写的那样——“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日暖初干漠漠沙”句,也强调了冬日的温暖,言冬阳普照,晒干了广阔的沙地。

颈联抓住了冬日的两种典型色彩“黄、白”,为画面增加了暖的色调。柘叶经霜之后,变成光鲜的黄色,本已到了凋零的边缘,但诗人以“春天”的眼光,却看到了另一种境界——树木的新生;同样,在诗人看来,樱花树虽然没了绿叶红花,但那白色的枝干,又何尝不是一种光亮洁白的花呢?

以上两联,写景与众不同,构思别出心裁,“萋萋”、“漠漠”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的节奏感,铿锵有致。虽然作者一直在描写景物,但是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他轻松愉悦的心情,更能感受到他乐观旷达的心态。尾联言冬景怡人,让“我”心情舒畅,真想做个自在闲人,想醉就醉,只可惜“我”为官职所累,没有办法自由出入酒家,结句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之情。


原文: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注释:

1.春华:春天的花,这里指春天。
2.漠漠:广阔。
3.柘(zhè)叶:柘木的叶。
4.寒樱:秋冬时节的樱花树。
5.五马:五马并驰,太守(刺史)的别称。无由:没有办法。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诗大致写于任职其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