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绘本说教性太强想要做到平衡,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选择优秀的绘本,标题、设计、图画…都是考虑范围,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吸引力等。一本绘本可能因为教育意义吸引了家长,但是买回家以后孩子因为外包装的华丽、设计精巧去选择一次,然后因为内容无味而放弃,这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无助的。

有的绘本故事是让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比如认识颜色,动物,数字。另一类就是就是告诉孩子们生活的道理的,这一类的绘本搞得不好就是说教意味特别重。我感觉不好的绘本(国外的不少)在“说教感”方面还是差一点

看得多了去做个对比,国内绘本的劣质在于创造性不够,创新思维与世界优秀作品相比,差距不是一点。

国内作品常常是把动物或者物体拟人化,然后通过动物把成人的教育意义的语言说出来。其实就是大人在说话,只是换了主角,感觉可爱一些。可是所说内容太理所当然了,想象空间也是非常狭小,是有可行性的想象范围,这不是孩子的思维。

比如一本绘本《我是一条鱼》,主角是一片落叶,落叶说“我是一条鱼”。蚂蚁说“你能给我做船吗?”青蛙说“你能给我做伞吗?”……这种语言及表达就是课文,它只是有绘本的名称和设计而已。

孩子的语言不是这样的,毫无理头。我们不能被孩子牵着走,但是我们也不能离得太远了。大概是我们的思维被禁锢得太厉害了,还困在写作的手法上,而不是想象力打开的创作上。

所以我说现在无法平衡,但是以后或许会有脑洞大开的优秀的绘本创作者出现,把教育意义抛开,只是创作出吸引孩子的、发散思维的健康儿童作品。我们等待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5
当然是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应该让孩子自己从故事当中悟出一些道理。
第2个回答  2021-06-15
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减少编辑和作者的判断,提高逻辑性,增强书本的可读性,提高创新思维。
第3个回答  2021-06-15
首先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更符合儿童阅读的特征,其次也要增加图案和色彩减少文字,用引导的语言来讲故事。
第4个回答  2021-06-15
那么老师和父母就简单地把这些深奥的知识给说得简单,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给说得通俗易懂,然后尽量让孩子去实际操作,他就会从实践活动当中总结一些道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