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辩论赛,作为四辩怎么打?

如题所述

1、分析局势

这里所说的分析局势,是带有一定导向性,目的性的分析,换言之,就是要把对己方有利的局势分析出来。打辩论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你来我往的复杂交锋后,没有人站出来结束之前讨论的内容,导致每个战场都只停留在热闹,而没转化为胜果。

在赛前讨论的时候,一般都会对论点的重要程度进行个简单的排序,有些是要快速结掉,建立优势的点;有些是要层层推进,升华价值的点;有些是预设攻防,见招拆招的点。

同理,结辩也可以根据赛前订立的优先级进行分析,灵活运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例证,把握语境,将优势转为胜势。在刚开始辩论的时候,有些四辩会在赛前准备好稿子,在结辩时照本宣科,就往往会出现“明明这个点从未出现过,怎么就成为你们的论”这种感觉。临场应变,对战局形势的判断,有的是天赋,更多的是经验。

2、情感渲染

语言是有魔力的,明明只是一些有规律的声音组合,却能传递出负责多样的情绪。但语言不是天生附带魔力,就像有的演说家能令人激情澎湃;有的只能令人昏昏欲睡。

渲染情绪,在辩论中就是让听者感同身受。并不是每个辩题都和所有人息息相关,就像普通人家不一定很关注遗产税,常住居民不一定很关注流动人口问题。更何况,一些脑洞题天马行空,常常令人不知所云。

这时候需要四辩在结辩的时候,从辩论技巧,攻防中暂时的脱出,将论落回实际,落回每个人的生活中。甚至,你可以站在你所辩护的群体的立场上,为他们发声,仿佛今天辩题里的不幸全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感受到了痛苦,观众也能体察到这份痛苦。

3、构筑语境

价值升华就好像是一个玄学词汇,让我现在去解释什么是价值升华,怎么升华,我并不能说得清楚,但要是换个词——构筑语境,就好理解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道题是“应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封杀劣迹艺人”。这道题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封杀与否与我个人的生活影响不大,甚至,我做了同样的事,反而不会被封杀,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如果站在不应该的持方,最后将场景抽象成私权利面对公权力时的弱小与无奈,跳出辩题本身,但又不偏离辩题的语境,这样比较能抓住大家的内心。一味地运用例子,运用复杂的语句去解释,到最后,可能不如一段故事,一个场景,一幅画面给人的感受更全面,给人的记忆更深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