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杜甫的满分作文五篇 一定要是高考满分作文的

如题所述

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所用话题 肩膀 名师点拨 典型人物再现法、一句诗句引用再评点法、多个诗句加评点法,文章使用这三种素材技法,将杜甫瘦弱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任演绎得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 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少陵问天(川剧?胡琴) 2006四川考生 浣花溪畔,暴雨初歇,茅屋又被秋风所破。 (杜甫:正生 邻翁:老丑) (在鼓乐声中,杜甫手拄竹杖,缓步而上) 杜甫:(念白)风雨飘摇夜,山河沦落秋;屋破何所惜,惟愿河海清。想我杜甫,幼习诗书,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济天下之志。怎奈长安难容,而今白首皓发,穷居尊庐。穹苍啊,你何其不公也! 【二黄导板】(唱)有杜甫气不忿遥问苍天。 【夺子】(唱)问一声皇天爷何等不平。(转唱)【二黄一字】叹杜甫自幼立下夙愿,为社稷,保疆土,国泰民安。因此上在寒窗苦把书念,习孔孟.学孙吴,勤学苦练。等待到大比年上开科选,有杜甫上京城赴考求官。原指望三篇文得见龙颜,又怎奈并未成半点官衔。安史乱,长安乱,唐室已乱,有杜甫是漂泊流离沛颠。(转唱)【大过板】(转)【二黄二流】你看那朱门户酒气熏天;你看那深沟壑尸骨填满;你看那罗绮筵花红绿暗;你看那呼儿卖女好不凄然。(转唱)【二黄三板】老天爷呀,你何曾睁开了半只天眼,看人间。 (邻翁在鼓乐声中上场) 邻翁:(唱)【二黄三板】正在后院起阑珊,耳听有人在喊皇天。来在庭前仔细看,却原是杜先生。(念白)我还以为是哪一个,却原是杜先生,想必刚才那阵旋头风,把屋上茅草又刮飞了。你莫喊,我帮你盖起来也就是了。 杜甫:(念白)深谢了!(唱)【西皮导板】老邻翁焉知晓我的志高远。(转唱)【西皮一字】修一屋焉保得社稷江山,满怀激愤问苍天。(转唱)【西皮二流】问苍天,你何日赐我三剑,斩尽胡虏社稷宽。问苍天,你何日借我广厦千万间,大庇那天下的寒士俱欢颜。任凭那飞沙走石,狂风暴雨漫天翻,我风雨不动自然就安如山。问苍天,你可曾睁开眼,看一看那呼天抢地,白头征夫,深闺重怨,青鬓思妇,助他们早遂心愿。(转唱)【西皮三板】也不枉,百姓顶戴,口诵青天。 邻翁:(白)杜先生,房子都修好。 杜甫:(白)深谢了。(转唱)【西皮三板】任它狂风将我茅屋翻千转,我心系黎民志气坚。 (结束) 所用话题 问 名师点拨 熟悉的名人,通过特殊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即能获得创新分数,又能显示作者的文学底蕴。杜甫曾经生活在成都草堂,运用川剧的样式表达少陵也老的思想,不能不说小作者的聪明,无疑能够获得一种亲近感。作文依托于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剧情展开背景,选点精妙。将剧本主题延着诗歌的原有主题而行,通过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为映衬,使得杜甫深广的人道情怀在剧本中再次得到弘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