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生活中的【竞争】,请着重谈谈:竞争有哪些弊端?会带来哪些恶果?谢谢!

有竞争的这30年,结果有目共睹。
之前的近30年,据称是没有竞争,为何也能取得不菲成绩?
没竞争,和有竞争,之间在发展生产力的差距上有多大?用GDP等量化为盼。

谢谢【回答者: SAVIOR昊】!

竞争的优点就是每个产品供应者都想抢市场,他们都不能控制住产品的总产量和总供应量,结果会使产品的价格下降,会逐步普及到一般老百姓(并不能普及到全体老百姓,最穷的那部分几乎永远没有份)。所以老百姓喜欢这种竞争的状态。
动物界确实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鲜明特征,在我们的现实中,大多数也能适用,包括读书学习,工作就业,各大中小工商企业,个体劳动者,竞技体育以及国家单位白领阶层等等,对劳动者自身和领导者宏观来讲,都觉得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但也不得不认可社会竞争带来的积极性,具体我不说了。
争也是有缺点的,上面已经说了,它会造成重复建设,而且还会造成产品相对过剩,牛奶会倒进河里,厂房设备会因为企业停产或破产而损坏,这样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GDP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在2003年一季度达到了9.9%,虽然受到SARS的影响,上半年仍然保持了8.2%的水平,为1996年以来增长速度比较快的时期。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11.6%,第三产业增长了4.2%,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的增长实现。 事实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2002年一季度开始扭转下降的趋势,增长速度转而加快,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一度接近10%,但是到第二季度由于受到SARS的影响,增长率掉头向下,增长的趋势几近中断。虽然如此,我们认为GDP加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因为SARS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部分出口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并没有引起各行业增长率的普遍降低。事实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前8个月一直呈高速增长,8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达到16.5%,而且由于SARS的影响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将呈恢复性增长,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能性很小,这都预示着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仍将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1
动物界确实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鲜明特征,在我们的现实中,大多数也能适用,包括读书学习,工作就业,各大中小工商企业,个体劳动者,竞技体育以及国家单位白领阶层等等,对劳动者自身和领导者宏观来讲,都觉得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但也不得不认可社会竞争带来的积极性,具体我不说了。
至于弊端嘛,很多很多的,你就不想想,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以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为什么我们不进行多党竞争呢?它会有什么后果呢

几年前一本《狼图腾》横空出世,该书以北京青年陈阵在内蒙古草原上插队的经历为主,由十几个连贯的“狼故事”组成,对“狼文化”做出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描述。就是这本小说后来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案头读本,这也许是作者姜戎始料未及的。狼性文化受到国内企业管理者的热捧这个事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面对竞争的残酷,这一现象在IT行业表现的尤为突出。

是狼性选择了中国IT企业,还是企业选择了狼性?市场对这一命题作出了最准确的回答,在中国“有抱负”的IT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面临国外厂商的技术压制和国内同行的价格战争,在“三明治”式的竞争结构中,凶残的狼性气质成为部分中国IT企业必然的选择。在一次次凶猛并且快速的攻击,一次次大获全胜的销售战役中,狼性的优越性被表现出来,当年弱小的公司迅速上位,成为国内颇具竞争力的旗舰品牌。

但是,当人们对本是凶残的狼性表现出某种好感的时候,为企业家的管理智慧拍手叫好的时候,狼性管理的弊端不得不成为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由于狼性太过强调攻击性,太过要求速度,使得企业在市场前瞻性方面表现出某种“迟钝”。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时代里,如何加强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分析,何以走在同行的前列,摆脱价格竞争是中国IT企业的管理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沈国康指出,狼性让很多中国IT企业在产品竞争阶段或者说是产品销售竞争阶段受益匪浅,但是随着行业细分的加剧,企业需要向垂直方向发展,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甚至是对客户潜在需求的洞察是IT企业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企业的灵性就成为赢得竞争的第一要素。

中国IT行业从代理销售国外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始起步,IT企业往往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业务重点集中在产品销售上。随着中国企业对研发、制造技术的掌握,很大一部分IT公司有能力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整个行业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产品的需求模型还是模仿国外企业的成熟应用,这一点从ERP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见一斑。无论是代理销售还是自主生产,企业所有资源的落脚点还都是集中在以“产品”为核心的平台上。沈国康把这一切总结为:中国IT行业还停留在产品时代。

产品时代的集中特征是中国企业总是“慢半拍”,当国外的需求模型日渐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后中国IT企业才可以进行“模仿”,这使得我们在技术和应用都没有竞争优势,加之国内同行的“价格骚扰”,那些希望生存和发展的IT企业选择狼性就不难理解了。尽管实属无奈,但国内IT企业的狼性进攻所表现出来的勇猛和智慧让竞争对手感到前所为未有的压力。狼性对内表现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通过研发团队的加班加点缩短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对外表现在市场销售上,销售团队近似疯狂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抢单行为更加鲜明的诠释着狼性文化。

“尽管被很多来自国际的竞争对手把这种狼性方式描述成恶性竞争,尽管被很多管理学家批评为泯灭了人性的管理法则,但是,在产品时代的客观背景下,狼性文化让中国IT企业在困境中艰难的生存了下来,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尽管博科从未实施过狼性文化,但沈国康对国内同行在残酷竞争中选择狼性的商业智慧表示理解和尊重。

少数企业的阶段性成功让狼性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解析狼性文化给国内IT企业带来成功的同时,狼性在企业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弊端也被提出来。“狼性管理的优势和劣势是一块硬币的两个方面,狼性管理强调进攻、凶猛,尽管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这样洞察力往往表现在以销售为中心的短期机会上,缺乏对市场和行业长期的研究,这是狼文化在产品时代获得认同和推崇的根本原因,但是随着IT行业从产品时代进入需求时代,狼性文化开始接受挑战。”长期关注IT企业管理的专家对狼性管理的未来并不看好。这和沈国康的观点不谋而合,狼性是产品竞争阶段的产物,随着需求竞争的加剧,狼性的进攻优势将被削弱。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专注一个行业并长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该行业中获得持续的竞争力。蓝色巨人IMB将笔记本业务出售给联想,西门子把手机业务卖给明基都在昭示着行业细分时代的来临。

“把握行业特点和用户需求,甚至是引导客户的潜在需求是行业细分后企业在某个领域立足的根本,未来的IT行业,尤其是管理软件行业需求要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也是由需求来驱动的。”沈国康指出,客户需求要求市场细分,细分市场将加速需求竞争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产品时代需要足够凶狠和快速,那么需求时代则需要对未来市场走势有深度研究,通过需求驱动技术创新,研发出最贴近客户需求又具有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可以摆脱国外企业的长期压制,跳出利润微薄的红海竞争。另外,对国外模式的模仿是受到很多限制的,很多时候国内的需求国外是没有的,而且这个需求的空间无限量,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产品或者说模式借鉴的状态,会有很多机会从身边溜走。”沈国康认为需求时代的到来将给中国IT行业带来前所为未有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据介绍,当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徜徉于复制国外财务软件、OA系统等产品的发展路径并进行残酷的狼性竞争时,博科资讯就开始对行业深耕研究,经过10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博科已经赢得行业软件领导者的地位。尤其是在物流供应链、审计管理软件、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等领域,博科已经具有绝对优势,而这一优势在沈国康看来,正式是需求研究的结果。

“做需求研究,尤其是软件需求的研究需要灵性,这里所说的灵性不是一时的聪明,而是在长期的行业研究基础上对客户未来应用的一种判断和洞察”。沈国康向别人讲述他对需求的理解时,经常将引入这样的比喻:做软件需求就是做工艺上乘的艺术品,需要时间的沉淀。在他看来,对行业的了解最好的手段就是与行业内人士沟通,博科资讯每年会有一部分奖金支出给公司的行业顾问,他们大都是各个行业的资深人士,做需求分析的系统工程师要长期与这些人进行沟通。同时,向客户学习也是博科资讯在需求技术上不断成熟的另一条途径,博科每年都会对客户进行回访,系统分析工程师的行业经验比技术经营更被这个环境所看重。沈国康指出,博科不是不看重技术,只是认为技术不是目的,“帮客户有效地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出发点,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把需求分析作为原点,从这里起步,通过这个需求去驱动技术研发,如果说需求有了,但技术达不到我们会进行技术攻关。”

“从产品时代到需求时代,中国IT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但对客户的理解成为摆在IT企业尤其是管理软件企业面前的一道等待跨越的墙,如何成功跨越,博科一直在思考并且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实践经验,博科愿意将包括失败在内的所有经验和教训与业界同仁分享,共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管理软件市场。”结束采访时,沈国康对行业未来表示乐观,并表示愿意携手行业伙伴共同迎接需求时代的考验。
第2个回答  2009-08-13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2003年,中国经济成功地抗击了SARS的冲击,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多方面的强劲拉动下,继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好的迹象。当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今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和保障。 一、基本判断: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 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在这一时期,既要消化前期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情况下的产能过剩,又要面对投资所形成的新的生产能力,出现一般物价水平快速上升或者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1、GDP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在2003年一季度达到了9.9%,虽然受到SARS的影响,上半年仍然保持了8.2%的水平,为1996年以来增长速度比较快的时期。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11.6%,第三产业增长了4.2%,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的增长实现。 事实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2002年一季度开始扭转下降的趋势,增长速度转而加快,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一度接近10%,但是到第二季度由于受到SARS的影响,增长率掉头向下,增长的趋势几近中断。虽然如此,我们认为GDP加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因为SARS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部分出口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并没有引起各行业增长率的普遍降低。事实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前8个月一直呈高速增长,8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达到16.5%,而且由于SARS的影响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将呈恢复性增长,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能性很小,这都预示着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仍将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2、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于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出现上升态势,但不同的商品,价格变动的方向不一致。大体上说,食品和一些服务业产品价格上升,而消费制造品价格继续下降。1-7月CPI累积上升0.6个百分点,食品上升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0.6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1.4个百分点,居住上升1.7个百分点;同时,衣着下降2.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7月累积下降了0.5个百分点,但其中燃料的价格上升13.4%,金银珠宝的价格上升7.4%。根据今年7月份的数据,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个百分点,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份累积实现2万5千多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市增长9.3%,县以下的农村增长5.9%。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为1159元,人均增加36元,现金支出1194元,增加31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01元,增加35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111元,增加145元,城镇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稳步增加。 4、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 今年头7个月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9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长速度提高了8.6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和扩建项目的增长速度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1%,增长速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投资是当前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5、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好转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好转,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指标都有上升,且幅度较前两年有较大提高。 6、进口大幅上升,贸易顺差减少 进出口总值1-7月份实现4507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完成2284亿元,增长33.4%,进口实现2223亿元,增长42.9,实现顺差60.8亿元,顺差比去年减少96亿元。 7、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在今年上半年仍然呈下降趋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1%,比去年又上升了0.5个百分点。考虑到还有约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尚未就业以及"非典"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8、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收入上升较快 1-7月实现国家财政预算收入12922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关税增长最快达到39.7%,发生国家财政预算支出11481亿元,同比增长15%,收支相抵结余1441亿元。 9、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快速增长 截止到7月份,广义货币M2增加20.7%,各项贷款增加23.4%,达到1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53.8%,中长期贷款占38.1%。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6月底达到346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037亿美元。 二、经济运行的隐忧:经济运行中长短期矛盾相互交织 1.相当一部分的人群难以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情况将长期存在 中国经济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由封闭向开放、由城乡分割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转型的时期,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失衡现象如城乡发展之间、地区发展之间、各个社会阶层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将会长期存在。而当经济转型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转型必须同时进行的时候,也就是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相互纠缠在一起时,又增加了解决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失衡的难度。这些失衡或者说不协调所产生的后果,概而言之,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群难以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经济体制转型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当一部分人群不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现象也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经济快速增长与就业形势依然紧张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与居民收入缓慢增长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与居民消费缓慢增长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2.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风险 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快、投资的增加幅度大、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快,而就业不足、消费增长缓慢、消费品物价指数低位运行。我们认为经济运行过程中"三快三低"的状况隐含着较大的风险,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投资快速增长导致投资效率下降的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开始加速,增长率由1999年的5.1%上升到10.3%,进而上升到2001年的13%,2002年的16.1%。今年头8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23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4%,是近十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即使是考察近二十多年的情况,今年的投资增长率也仅低于1985年的38.8%,1992年的44.4%和1993年的61.8%,从数字上看,今年的固定投资增长率不可谓不高。近几年来投资高增长导致了当年固定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上升,而最终消费率下降,有可能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已经高于1997年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的比例。虽然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可能处于市场自发力量下的"投资过渡期",经济增长需要国内的高投资,但是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下降的风险必须予以重视。事实上,GDP增量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近几年并不高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2)投资快速增长导致生产过剩和物价走低的风险 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其没有完成时,表现为投资需求,而当其完成之后,则表现为生产能力的增加,扩大总供给。由于中国很多产品的生产能力本已过剩,当今年的投资项目完成投产之后,其扩大的生产能力,就有可能抵消今年由于投资需求的快速上升所带来的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和部分消费品价格如燃料价格的上升,使物价水平重新走低。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行业来看,由于汽车、房地产以及与其相关的行业的增长快、利润高,很多地方都上了汽车项目,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123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超过1/3的省市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开发也搞的如火如荼。而且有一些这样的项目,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比较深,并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存在行政性重复建设蔓延的可能,给经济运行带来风险。 (3)银行信贷快速增长导致呆坏账的风险 除了正常的市场需求以外,由于外汇占款、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压力以及地方政府搞土地开发的投资冲动等原因,导致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同步快速增长。这些可能导致新的呆坏账产生的风险,那些贷给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或者存在一定泡沫的行业的贷款尤其容易产生这种风险。 (4)投机性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泡沫破灭的风险 有价证券、房地产和贵重金属是常见的用来保值的资产,也就是所谓产生财富效应的主要资产。但是当这些资产的价格出现异常,或者说存在泡沫时,这些资产的价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增大,而一旦这些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泡沫破灭,其对经济的破坏性非常大。当前我国部分的房地产项目以及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存在一些泡沫成分,今年的黄金等贵重金属的价格也上升得比较快,这些资产价格变动可能会带来风险。 三、前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 我们认为,从长期趋势或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坚实的基础,城市化、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序进行都将在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国际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根据上述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通过微调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增长。 我们预计2003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8.5%的水平,同时,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涨幅将回到正的区间,但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预计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涨幅在1个百分点左右。到2004年,我们认为由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换届效应的减弱,投资的涨幅将出现回落,消费会保持平稳的增长,外贸出口由于今年的基数较高、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可能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存在以及出口退税的压力有可能抵消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尤其是美国经济好转所产生的效应,明年的外贸出口增幅会下降,但进口增长的势头不会有变化,预计明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保持在8.2%左右的水平。由于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较高,新增的中长期贷款较高,明年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预计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涨幅将会超过1个百分点的水平
第3个回答  2009-08-11
社会规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属于最高等的动物,但已经脱离了动物的一般属性,而具有人类社会的属性。如果说动物界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鲜明特征,那么人类社会的竞争远远超出了动物界竞争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共存和共融,在这个基础上的竞争才有积极意义可言,否则就陷入了动物界的竞争。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进步共识,这就是任何团体和个人不能为了自己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的需要而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部分人依仗权势、财势强行剥夺、占有、侵害他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背了法理,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格格不入。诚然,人类社会并不排斥社会竞争,但社会竞争的目的却有着是否合理,是否合适的鲜明界限。恰当合理的社会竞争的目的在于为了改善所有社会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决不是我吃山珍海味都腻歪了,你却无果腹之食;我住豪宅,你却住在漏雨的窝棚;我穿名牌,你却无衣遮寒;我大把的钞票铺张浪费,你却捉襟见肘。社会竞争的理想和高境界是把人们带入最近发展区和为以后进入最佳发展区准备条件创造条件。社会竞争的本质不是自私而是大公,不是少数人富裕而是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享尽荣华而是全体人民共同繁荣。背离了这些原则只能把竞争引入歧途。普通公民需要正确认识社会竞争,什么竞争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什么竞争能够促进人民的幸福安康;各级官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高度重视社会竞争的正确含义,如果把社会竞争的积极含义弄错了,社会就难免会出现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社会竞争的最大弊端就是科学的不断发展,跟人们道德的不断后退
第4个回答  2009-08-11
竞争的优点就是每个产品供应者都想抢市场,他们都不能控制住产品的总产量和总供应量,结果会使产品的价格下降,会逐步普及到一般老百姓(并不能普及到全体老百姓,最穷的那部分几乎永远没有份)。所以老百姓喜欢这种竞争的状态。

但是竞争也是有缺点的,上面已经说了,它会造成重复建设,而且还会造成产品相对过剩,牛奶会倒进河里,厂房设备会因为企业停产或破产而损坏,这样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