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怎样写好?

如题、

一、知识点概述 近年来升学作文大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流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只给考生一则材料,一些提示、一个话题和一些注意事项,让考生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选一个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识和情感等。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考场作文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要求比较严格。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概述 怎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呢?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同学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生活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账,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低年级进入高年级,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好作文呢? 考场作文是在特定的时间,特殊的氛围,特别的心理活动下写成的急就篇。因此,它与我们平时写作文是有区别的。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考场作文呢? (一)要冷静,心理不能紧张—— “稳”。 考场作文虽然和平时作文一样,但因为是考试,又是独立完成,身边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又不许参考什么资料,时间限制也严,到时就得交卷。又因为考场作文决定自己升级或升学的命运,所以一些考生往往临场产生思想压力,惟恐考不好,于是心理紧张,有些怯场。即使平时写得不错,临场也发挥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考场上写作文,思想一定要冷静,要沉着应战,不能有太大压力或紧张情绪。这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先决条件。 (二)要仔细审题,不能见题就写—— “明” 。 写考场作文和平时作文一样,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再下笔,不可见题就写,以免跑题。审题的方法: 1、找准题目的中心词,明确写什么。 2、看清中心词有什么限制,确定作文范围。 3、理解题目要求,弄清注意事项。考场作文除了正题以外,往往还有副题或注意事项,这些都要看清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意思及对此次作文的要求。只有明确了这些,才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例如,命题作文《我想了一个办法》。审题时这样去思考,人称——我;重点——想,动手动脑的过程;数量——一个,我在那一方面办事的方法,它与《我想起了一件事》所表达的内容题意不同。 另外,要认真研究作文要求。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不是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不怕题老虎,只怕小马虎”。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 (三)走熟路—— “独” 。 这是对选材的要求。在思考自己写什么以前,要先想一想别的同学可能写什么。别人可能写的材料我们最好不用。要打开记忆的闸门,把我们独有的生活经历且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材料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作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许多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人,他们心里装的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块块观点材料统一的“预制构件”。应考前也应当造点“预制构件”,即围绕一个中心,先做片断练习,适当记忆,熟练掌握。考试时可以在已有的“预制构件”的基础上,变换角度,组成新的文章,使之与考试的命题要求相符合。这些“预制构件”如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走熟路,即建立起熟悉的结构框架。尽可能选择自己所了解的新角度,新形式,新体裁,搭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的框架。然后纵观框架,就可以领悟到全文是否紧扣题意?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话题的要求?全文的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观点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照应得怎样?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再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四)显亮点—— “细” 。 这是要求我们作文时,要注意细节描写。不要只是粗线条地进行勾勒。一篇文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激起读者感情波澜的往往是那些细节。缺少了细节,文章就会空洞、乏味。细节描写也是使文章具体的最好的办法。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题目宜“大题小作”,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至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这是要求我们作文时,要注意细节描写。不要只是粗线条地进行勾勒。一篇文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激起读者感情波澜的往往是那些细节。缺少了细节,文章就会空洞、乏味。细节描写也是使文章具体的最好的办法。 6、流动的“情”。这是指文章要有动人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同学们想一想,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终生难忘的文章哪一篇不是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呢?因此,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调动自己的情感,首先自己要被感动,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会感动别人。你的作文如能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我想读你文章的人也一定会被打动的。 7、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考场作文要写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平时多看多写多练,但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写好考场作文。 同学们,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能按照上文提到的要求去做,我想在考场上你一定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加油干吧,最优秀的考场作文一定会在你的笔下诞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2
考场作文指导 第一招 文章的第一道风景线 —关于文章的开头 [ 方法指导 ] 古人云“凤头豹尾”。其中“风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开头要写得多姿多彩。像凤凰的头一一样。总体原则——简洁、生动、优美 . 下面介绍几种文章的开头形式: (1) 开门见山 指在文章开篇直接点题,若记叙则直述事件,起笔入题;若议论则点明主旨,或搬出敌论。 例: “我的语文老师姓高, 30 岁左右,长得小鼻子小眼小身材,可以说小巧玲珑,惟一称得上大的是她的噪门……”—一《我的老师》一文用的就是开门见山开头法。 (2) 渲染背景 即在一开篇先交代故事的场景,或为行文所需描绘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等.让读者读其文,仿佛置身其中,欲罢不能。 例: “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无生气的枝头零零落落挂着几片黄叶,被冷风抽打得悉悉索索地哽咽。苍白的残阳斜射在街头,没有一丝暖意。忽然……”——《忘不了街头那一幕》以景物描写为开头,渲染了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 设置悬念 先写事情的结局或高潮,还可虚张声势制造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这种写法往往能引起读者关注,同时也增加文章的曲折,显出文章的布局之美。 例: 《 QQ 城风波》一文开头就设置了悬念:“ QQ 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从建立以来,什么稀奇事都发生过。”很容易就引起阅读者的兴趣,为下文的故事张本。 (4) 反向切人 即先从相反角度切入,而后再转入正面的一种写法。反向切人。给人感觉更深刻。 例: 《读书的苦与乐》开篇却是先反后正,在对比中提出中心论点:“说到读书,众生深有感叹:太苦了,太累了,不知何时是尽头,很少从中找到乐趣。其实,读书是苦与乐的交响曲,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这样的开头,具有开宗明义的效果。 (5) 情境对话 以人物对话开篇,引读者进入特定情境。这种写法人题较快,未闻其人 , 先闻其声,或引出故事.或揭示矛盾。 “哎,快起床,都几点了 ? ”“把牛奶喝光 ! ”“中午吃饭别挑食,保证营养。”——“ 我的一天 ” 就是这样开始的,以人物对话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特定的情境中,感同身受。 考场作文指导 第二招 亮出你的“杀手锏” ——于文章的结尾 [ 方法指导 ] 开头和结尾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头开的好,能引人人胜;尾收得好,能使人感到余音饶梁,不绝于耳。正如明人谢榛所言:“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所以,有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是一篇文章最后的制胜法宝。下面试举几例说明: (1)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即在文章的结尾,一方面与开头的气氛、情调形成呼应;另一方面,继续强化文章的主题 例: “回报,将之升华而言便是一种责任,而它要求人们在危难之际能助人力挽狂澜,在安和之时能以益授人,这才是回报的真谛。”将“回报”的内涵诠释为“无私的奉献”,立意高人一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2) 画龙点睛,富有哲理 即在文章的结尾,或一语双关,余味无穷;或感悟深刻,给人以启示。 《雨伞》:“ 我相信,那把伞会一直立在那里。 ” 一语双关,指友谊地久天长。 “朋友你想攀登事业的高峰吗 ? 你想品尝成功的果实吗 ? 你想拥有精彩的人生吗 ? 那么,从今天做起 ! ”,这是《从今天做起》这篇文章的结尾,以排比加设问的句式为全文作结,即增强了文采和气势,又篇末点题,使观点得以突出,主题更加明晰。 (3) 意境拓展,独具匠心 或引用名言、歌词、诗句等,或发挥联想和想象,或借助比喻、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为全文作结……既颇具特色,又意味深长。 例:在一篇题为《青春逗号——初中生活摘记》的习作里,习作者以李宗盛的《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来结束全文,学生的欢乐和痛苦,青春的梦想与企盼,在文章的结尾一览无遗,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三、命题作文写作训练 1 .文题:答案 点拨:可以写有形的“答案”,即描述自己或同学在解答某个习题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还可以写无形的“答案”,即预先设计一个关于做人方面的问题,一段独特的经历、特殊的事情使“我”顿悟了其中的答案。 2 .文题:得意之作 点拨:要宽泛理解“作”字,可作“作品”讲,也可作“作为”、“行为”讲,这样,制作了一件满意的手工制作品、画了一幅画、写了一篇满意的作文等等,都可以成为极好的写作素材。比如:“我”用计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带领大家为老师过生日、组织同学义务做好事等等,也不失为较好的材料。写我们、写大家,也未尝不可。但都要突出作品的不俗、结果之美好,这样才使“得意”有了扎实的根基。 3 .文题:回家 点拨:首先,要正确解读题目内涵。“回家”可以指回到家庭、回归精神家园、回到集体、回归祖国怀抱等。既可写回家的过程,也可写到家的结果。 其次,要准确选择角度。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题目,可以选择小事来写,抒发人之常情,如写在外求学的学子回家的过程和感受;可以选择大事来写,关注时事焦点.如写港、澳回归的历程和举国欢庆的盛事;也可以选择精神领域的内容来写,畅谈自己的感想,如写摒弃陋习、呼唤文明公德回归的主题。总之,要选自己熟悉的、但又必须稳中求新。 4 .文题:梦 点拨:每个人心中都一定藏着许多梦:有关于家庭的,有关于学习的,有关于未来的……有的梦想可能因时而现、因境而异,时过境迁之后便不复存在;有的梦想是独特而美好的,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思想的成熟而渐趋明朗,成为指引你人生航向的灯塔。这个梦大可以是高远的理想,小可以小到某普通的心愿。把你心中的梦告诉别人,写清楚你珍藏它的原因,写出你对它特有的情感。记住别忘了把这个梦放到一个特定的背景中去生发、去理解、去考验、去审视,只有这样,这个梦才更有意义。 5 .文题:我多想叩开那扇门 点拨:这里的“门”既可指日常生活中的门,也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门、沟通之门、理解之门等。“想叩开”表明这扇门已关闭:可能是邻居老人的门常年关着,“我”想叩开它去了解门内的世界;可能是“我”与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导致友谊破裂,“我”想叩开它让朋友之情重续等。“多想”则表明“叩开”只是一个心愿,并未付诸实践,是激发和铺陈本文情感的引子;可见本文更应重视的是“我”心理的描写和心情的渲染。注意要用记叙的方式写清楚门关闭的原因或“我”想叩开门的原因。用抒情、议论的方式写出心中的愿望和情感以及“门叩开”后可能带来的结果。 四、半命题作文写作训练 1 .文题:告别 点拨:先应该补题。“告别”什么呢 ? “告别初三”吗 ? 行,你可以重点回顾进入初三以来的独特感受或难忘事情,也可以着重表现你对同学、对老师、对初三的依依不舍之情。“告别幼稚”吗 ? 好,可以用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你成长的经历,表现你告别时的无怨无悔。“告别贫穷”吗 ? 这个故事写得好,一定能折射出时代滚滚向前的脚步。“告别拥挤”吗 ? 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 ? 选几个典型片断,文章肯定感人至深。“告别愚昧”、“告别母校”、“告别朋友”……这些题目我们都会有话可说。若写“告别地球”,则可以表现出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求索或环境保护的主题。 2 .文题: 是我心中的英雄 点拨:其实这道题目的“文眼”应该是“英雄”,既然是英雄,他 ( 她、它 ) 可能威武高大,可能充满正义,可能奋不顾身,可能屡败屡起。所以本文要写的一定是正面的形象、积极的情感、正确的道理;横线上可以填人,如你的父亲、你的同学或对别人施以援手的陌生人;可以填物,如昂立泰山之巅的不倒松、不惧困难共渡难关的蚂蚁、危急关头勇救主人的义犬……总之你要写清楚其成为英雄的经历或原因,点出其在你心中的独特地位和给予你的巨大影响。 4 .文题:这事,我一想起来就感到 点拨:要通过回忆往事,写出自己情感变化的原因及由此引发的思绪和认识。空白处可填“骄傲’、“欢快”、“痛苦”、“害臊”等。如:“这事,我一想起来就感到欢快”,可选择童年时做的某件趣事,写清为什么去做,做的结果如何,欢快的原因何在,并写出从中得到的启发。 5 .文题:今夜,我 点拨:可在空白处填上:“一个人在家”、“哭了”、“发现了一个秘密”、“写作文”、“很痛苦”、“遥望星空”等。根据所填内容,可写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遐想。本题以写心绪为主;也可叙事,融入议论和抒情。 6 .文题:我不再 点拨:此题重在写自己的变化——我不再怎样。空白处可填“彷徨”、“骄傲”、“气馁”、“任性”、“天真”、“自卑”、“孤独”、“沉默”、“痛苦”、“寂寞”、“贪玩”等。要写出自己“不再”的前因后果。可先写自己往日的心情,再写自己受到某事或某人的启发后,从中得到了解脱.思想、感情、认识和行为上发生了变化,变化之后的状态等。表现手法上可采用倒叙手法,情景交融,寓理于情中。 8 .文题: 的 爱 点拨:横线上可以填表示爱的主体的名词,如:爸爸、妈妈、老师等;也可以填表示爱的性质的形容词,如:热烈、深沉、苦涩、甜蜜、朴素等。如果填名词,比如:“爸爸的”,可以写爸爸如何关心爱护自己;如果填形容词,比如:“深沉的爱”,可以写科学家放弃在国外工作的机会,对祖国的挚爱。 追问: 还有吗、? 回答: 呵呵,还有就是你平时的知识积累还有必胜的信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