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为何遭到央视批评?

如题所述

说起《清平乐》这一部电视剧,可以说前段时间一直霸占了电视剧热播榜。但是就是这么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批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一部电视剧,剧集显得过分的冗长,同时剧情发展的节奏又比较慢,里面的人物也显得非常的扁平化。因此受到很多网友的批评,觉得剧情节奏发展过慢。

而网友的一系列批评,最终都归结到了编剧朱朱身上。由于网友的吐槽声太高,这部电视剧也是受到了央视的关注。其编剧也是遭到了点名批评,由于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发展节奏过慢。因此它的网络播放热度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剧情节奏太过于拖沓。一些观众看到中途的时候,纷纷表示要弃剧,因为这一部电视剧没有什么能够吸引观众的地方。

而这部分中途弃剧的观众,自然也就成为了批判这部电视剧的主力军。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进展非常的慢,也有知名编剧给出了点评,认为《清平乐》这一部电视剧,它的信息量以及戏剧性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大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没有真正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导致人物显得扁平化。

其实剧情拖沓和人物扁平化,不能一味的责怪编剧。主要原因还要归结于演员的能力,以及一些特殊性的要求。但是这部电视剧确实显得节奏拖沓,注水剧集也显得过多。

同时一味的重视平台的商业化需求,也影响了这一部电视剧的质量。

其实观众对于这部电视剧的批判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部电视剧人物的扁平化,即使是一个外行看来也是存在的。

就比如说王凯塑造的宋仁宗这个形象,人物性格显得非常的孝顺,宽厚。显得整个宋仁宗的形象,在这部电视剧当中的起伏都不会太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会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这也是导致许多观众弃剧的一大原因。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也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她极力掩饰自己和宋仁宗之间的感情,导致了这个人物的立体感非常的缺乏。

因此归根结底这一部电视剧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主要就是其氛围沉闷和故事乏味所引起的。

而这部电视剧当中的台词也是非常的冗杂,其男主角王凯也曾经在一场采访中坦言每天都在背台词。因此许多观众就会觉得其中有很多台词都显得非常的冗杂,这一点也成了这一部电视剧背上“注水”标签的原因之一。

而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将剧情拖沓这么久,主要就是因为它的商业需求。电视剧的制作方希望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导致了整部电视剧的剧情都显得非常的缓慢拖沓。

不过反观整部电视剧,之所以会造成这一部电视剧的失败,不能仅仅将所有的“锅”都甩给编剧。其实这一部电视剧《清平乐》,整部电视剧多达69集。它的集数已经超过了之前颁布“限集令”,严重超标,规定的30集或者是40集。而超标的原因就是过分追求商业化。

因此这部《清平乐》遭到广大网友的批评,甚至是权威媒体的点名批评都是不冤枉的。因为其过分追求商业化,而忽视了整部电视剧的质量。对此你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6

电视剧热度榜第一的《清平乐》因剧集过长、剧情节奏慢、人物扁平化等问题,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而这个“锅”甩在了编剧朱朱身上,甚至连央视也横插一脚,点名批评《清平乐》的编剧朱朱。

《清平乐》自开播以来,网络播放热度直线下降。从数据上说明,很多的观众中途弃剧,特别是播放30集以后,这种情况显得更为糟糕。会导致中途弃剧,无非就是剧情吸引力不够难以留住观众,中途弃剧的那些人或者正在追剧的部分人,成为了吐槽《清平乐》的“中流砥柱”。 

著名编剧汪海林做客央视电影频道的《今日影片》访谈节目,央视主持人主动提及《清平乐》编剧朱朱被吐槽一事,哪些应该算在编剧头上。

而汪海林也是直言直语,他表示:

剧情节奏慢,说明它的信息量、戏剧性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人物扁平化,编剧没有抓住人的性格特点去写,这基本上是编剧的问题;你要是打板子全打在编剧身上的话,她一点也不冤。

但汪海林谈到了三种可能性不应该算在编剧头上:

一、演员能力或者有特殊要求导致角色扁平化。

二、刻意注水拉长剧集,导致节奏拖沓。

三、平台商业需要,提前安排情节噱头,导致类型“四不像”。

其实央视、汪海林批评的也并不无道理。

从人物扁平化上看,这部剧的确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由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在位43年之间的故事。宋仁宗一直展现的是天性仁孝,宽厚和善的一面。这种性格决定宋仁宗在剧情中不会有太多的起起伏伏,但一直这么演下去,给观众带来的就是视觉疲劳,一成不变的宋仁宗犹如榆木疙瘩,自然难以给观众带来激情。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心系仁宗,心系国家,为做好东宫之主、母仪天下的形象,刻意地掩饰自己对仁宗的感情,两人你来我往,就是没有更进一步,始终把感情相互埋藏。这对观众来说,想看的名场面没看到,反而就是一副“咸鱼”样,这样的人物怎么有立体感?

沉闷的氛围,乏味的故事,陈腔滥调的矛盾,高高在上的架子,自身定位不明两头不讨好,导致人物扁平化。如果扁平化的是配角,那还好说,可人物扁平化放在两个主演身上,这的确是编剧的问题。

从剧情节奏慢上看,该剧给人的印象就是靠对话来推进剧情。

《清平乐》冗长深奥的台词,让很多观众为之抓狂,甚至主角也不例外。

王凯在接受采访时,曾直言“每天虐我千百遍”,基本上空闲时间都是在背台词,理解台词的含义。

台词多了,在观众眼里废话也就多了,这也是节奏缓慢的关键,台词太多、细枝末节的戏太多,导致主剧情并不凸显,很难看出这部剧到底演的是什么。这种情况下,难免让人联想到,《清平乐》就是一部“注水剧”。

在“以集报价”的行规下,电视剧方为了利益最大化,将电视剧进行大幅度的改变,脱离原著,或者故意放缓剧情,目的就是拉长剧集,从中利益最大化。为了盈利,编剧是绞尽脑汁的从剧本各个方面进行整改,不断埋下线索,不断创支剧情,导致电视剧“注水”严重。

总体而言,汪海林说的这些问题,固然是不能全部算在编剧头上,可算在《清平乐》这部电视剧的头上,那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这些问题存在的话,那岂不是在叫板广电总局的“限集令”?

2月6日,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因对电视剧剧集有一定的规范,故而被简称为“限集令”。

该通知重点批评了电视剧过度强调商业属性、经济效益以及为拉长集数,明显“注水”的行为,并提倡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剧集69集的《清平乐》,如果按照“限集令”规定的集数,已经严重超标。要是“限集令”在这部电视剧拍摄之前颁布,那么该剧就是在叫板“限集令”,恐怕连播出的机会都没有,会被“限集令”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倍速观剧的年代,“舍不不得开倍速”成为了一部电视剧最高的评价。剧集变短成为了一种趋势,电视剧制作上变精良,观众也不舍不得开倍速观剧,这样的电视剧怎能不受好评?实际上,“限集令”的出台,起了一定的效果,短剧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短剧的趋势下《清平乐》被吐槽,真心不冤。

第2个回答  2020-07-26
虽然有演技好的演员的加盟,清平乐也无法掩饰他故事情节苍白,节奏缓慢,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太平淡的缺陷
第3个回答  2020-08-09
央视夸的是《清平乐》演员,批评的是编剧,意思完全不一样。
第4个回答  2020-08-10
大结局也拍得太烂了,最后可以搞个到现代的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