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在古诗词中是如何应用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6

衬托,在古诗词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起到“烘云托月”作用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就是运用某些意象从反面来衬托意境,并揭示主旨的一种技法。古典诗词中的“反衬”常表现为以动衬静(以闹衬静)、以乐衬哀(乐景哀情)、以虚衬实等。在以动衬静上,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通过“花落”、“月出”,特别是“鸟鸣”这些动态景象,既反衬出春涧的幽静、迷人,又使春涧绝不枯寂而显出内蕴生机。以动衬静,动静相映。

又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古诗词中的衬托

第2个回答  2020-09-16
由此及比就是衬托,这个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