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如题所述

一、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二、中英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①割让香港岛;

②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④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⑤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是英国与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构成了《北京条约》的主体。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忻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

共9款。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英国又扩大了如下侵华权益:

①《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为800万两,外加恤金50万两;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④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南九龙半岛,其面积为11.1平方公里)给英国。

3、《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又称《中英续约》,是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朝与英国在天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与《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构成了《天津条约》的主体。

中英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56款,另附《专条》。

主要内容:

①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

②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③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并可在各通商口岸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仓库等;

④英商船可在长江通商各口往来;

⑤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⑥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

⑦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4、《订租威海卫专条》

《订租威海卫专条》是清朝与英国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1日在北京签订的有关租借威海卫的不平等条约。

该专条签订后,清政府同意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和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的地方租借给英国,租期二十五年。

《订租威海卫专条》的主要内容有:

①中国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内岛屿及海湾沿岸10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

②所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但中国兵轮可在威海湾停泊。

③英国可在租地范围内沿海一带修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

5、《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条约权利”。

《中英烟台条约》亦称《滇案条约》,共分三大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

①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偿款银20万两;中国派出使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惋惜”。

②第二部分实际上涉及中外司法案件的处理及官方交往两方面,主要内容为:总理衙门应“照会各国驻京大臣”,请其会同该衙门就通商口岸的中外会审案件议定划一章程。

③第三部分为“通商事务”,主要内容为: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庆、湖口、沙市等处停泊起卸货物。

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新旧通商口岸尚未划定租界者都要“划定界址”。此外,《另议专条》中规定英国可派探路队由北京经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进入西藏,或由印度进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英烟台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订租威海卫专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英天津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英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8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英商出口到中国的关税,中国要同英国商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中文名:虎门销烟
外文名:Burning of Opium Stocks in Humen
地点:广东虎门
所处时代:大清国道光年间
影响: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主人公:林则徐
时间: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