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里的质点 ,还是不懂拜托各位大神

如题所述

如果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它的运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用来代替整个物体的与物体具有相同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 物体转动时,物体做平动和转动的合运动时,如果要研究转动,或作为一个分运动的转动,那么物体不可以看作单个质点。 物体静止时,平动时,做其它运动时,如果准备应用有关力矩的规律,那么物体不可以看作单个质点。 空气对其中运动物体的阻力,水对其中运动物体的阻力,都是跟物体的尺寸有关的,应用介质阻力的规律(中学未学到)时,任何物体都不可以看作质点。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相互的引力时,如果两个物体的尺寸都远小于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那么两个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两个物体是球体,且质量均匀分布,那么不管尺寸如何,都可以看作位于球心的质点。 不管物体作怎样复杂的运动,其质心(重心)的加速度,都是等于外力之和除以质量,应用这条规律时,不管什么物体,做什么运动,都可以用位于质心的一个质点来代替。 -------------------------------------------------------------------------------- 谈谈质点模型 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人们在着手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根据这条原则,入们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总是试图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逐个击破,或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简单的问题. 在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中,机械运动是我们最为熟悉、也相对简单的运动.那么,就让我们从机械运动的描述和研究谈起吧! 确定物体位置的困难 有些事初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做,但仔细想想却不然,比如,确定物 体所在的位置,就是如此. 我们知道,所谓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改变.要研究物体位置变化的规律,首先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只有知道物体在t1时刻所在的位置和t2时刻所处的位置,才能确定在△t=t2=t1时间内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大小,并进而研究物体位置移动的快慢等问题.那么,你能够“准确无误”地确定一个物体所在的应置吗?比如,在图1中,物体沿平直的水平轨道自左向右运动,某时刻到达图示位置,你能根据ox坐标轴,定量地确定物体在该时刻所在的位置吗? 这似乎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物理问题,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也弄得我们十分尴尬.。如果物体只是一个点,要定它的位置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一个具体的实际物体,它既有大小,又有形状,在同一时刻物体上不同的点位置当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该怎样确定这个物体的位置呢?我们是否需要说出物体上各个点所在的位置呢? 其实,我们根本不可能说出一个物体上所有不同的点所在的位置,况且即使我们最终能够办到,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质点模型的建立 我们想到了前面所述的方法论原则,于是考虑,能否将复杂的客观事物进行简化和纯化呢?是的,我们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去处理问题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实际物体都具有大小、形状,带有质量和占有空间位置等特性.这些诸多的特性掺杂在一起,使得我们在确定物体的位置和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困难重重.但是,如果物体是定域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之中,物体本身的线度又远远小于空间的线度,那么,在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特性就居于十分次要的地位,它们对描述的结果影响就很小.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思维中将物体的大小、形状等特性与物体具有质量、占有空间位置两个特性相分离,并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等特性,而保留物体具有质量和占有空间位置两个特性,即用一个带有同样质量,但都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去代替实际物体.这样,确定物体位置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人们头脑里构思出来的没有大小形状,带有质量的物体(点),在物理学中称为质点.如果图1中的物体,线度远远小于所考察的空间线度,我们就可以将它看作质点,认为它在x=10m的位置上. 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代理人”,用它代替实际物体带有某种近似性.但是,这种近似所付出的微小代价,却使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它使我们的研究对象变得非常简单和纯粹,使我们能方便地确定它的位置和研究它的运动.如果我们不肯“忍痛割爱”,硬要将赤裸裸的物体原封不动地搬来进行描述和思维,我们将会陷入深深的泥潭和丛生的荆棘之中而寸步难行. 质点舍弃了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特性,而保留了物体带有质量和占有空间位置的特性.它是科学抽象的产物,是一种以理想化形态存在的客体,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自然界中找不到一个物体能与质点直接相比拟.但是,质点并不是人脑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和实际物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质点是以实际物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作为实际物体的“替身”供我们描述和研究,对质点的描述和研究的结果可以代替或近似代替实际的结果. 质点这个概念虽然在高中物理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实际上它早已被我们不自觉地运用.例如,当我们乘坐的长途汽车刚驶进终点站时,我们会说“到站了”,而不会说“车头已到站,车尾还没到站”.这里,我们实际上已经忽略了汽车的形状和线度,把它看成了一个点.这个动点从一个静点(起点站,也看成点)出发,经过一条曲线路径,到达另一个静点(终点站).因为汽车和车站尽管有可观的线度,但与漫长的路途相比,却是极其微小的.又如我们说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为1.5×108km,这并不是说地球上的哪个点与太阳上的哪个点之间的距离是1.5 ×108km,我们在叙述时,同样也已经把太阳和地球都简化为一个点.尽管太阳和地球都是庞然大物(太阳直径的数量级为106km,地球直径的数量级是104km),但与地日间距离相比,仅是它的阳和离和最小距离之间的偏差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因此,忽略太阳和地球的形状和线度,将它们都看作一个点,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质点模型应用范围的拓宽由上面的论述我们看到,当物体本身的线度与所研究的空间线度相比很小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从而方便地确定物体的位置,而不会造成多大的误差.质点模型的建立,使我们摆脱了客观物体复杂性的困扰,从而使理论思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其他哪些场合,也同样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呢?下面的分析将使我们看到,在其他许多情形中,物体不但可以视为质点,而且必须视.为质点. 我们知道,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即平行移动)和转动两种基本形式,象汽油机中活塞的运动就是平动,而曲轴的运动则是转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动和转动的组合.当物体做平动时,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包括某一时刻的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方向;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等)完全相同,因而,任何一个点的运动都能代表整体的运动.这样,在研究物体的平动规律时,物体的大小、形状就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将物体简化为一个质点. 在自然界中,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仅有物体整体的运动,还有物体上不同部位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地球的运动就包括: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即地球整体的运动);绕地轴的自转运动;潮汐所表现的变形运动;地壳变化的运动以及地球上动植物的运动等.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绕地轴的自转运动、潮汐所表现的变形运动、地壳变化的运动及动植物的运动等均属无关因素,于是我们可以将这些运动忽略,而留下的只有地球整体的平动.这时,我们也可以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略去不计,而将它简化为质点.又如,运动员跑步时,既有身体整体的向前移动(平动),又有手、脚的前后摆动及身体的上下振动等.如果要计算运动员跑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我们所关心的是运动员身体整体的平动,而不是其他运动,这时,我们也可将其他运动忽略,而突出平动部分,因此,也可以将他简化为一个质点. 总之,当我们研究物体的平动或平动部分的规律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特性,而突出它具有质量和占有空间位置两个特性,将物体简化为质点.从运动角度看,我们忽略了转动和变形运动;从物体角度看,我们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忽略了转动和变形运动,就意味着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被忽略;而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我们也就无法再考虑物体的转动和变形运动了. 当研究物体的转动和变形运动时,虽然不能将物体整体简化为一个质点,但是,质点模型仍可发挥作用.例如,我们可将整个物体分割成许多微小部分,小到每一部分的转动和变形运动都可以忽略,因此,这一微小部分可视为质点.这样,物体就可以当作许多质点的集合体处理.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事物. 由此可见,有了质点模型,不仅解决了物体位置的确定问题,解决了物体的平动问题,也解决了复杂运动的平动部分问题,而且也为进一步解决物体的复杂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对建立质点模型如此感兴趣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