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位伟人攻打过日本?如题 谢谢了

如题所述

1、文永之役 元世祖忽必烈早就有征服日本之心。元三年(1266年)八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里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高丽向导将蒙古使臣引至巨济岛便返回,未能到达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里德等出使日东,严令高丽方面务必将使臣护送到日本。高丽国王派其朝臣潘阜等代替蒙古使节传书,日本执政的镰仓幕府拒不答复元朝国书,潘阜等人不得不无功而返。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第三次派里德等人出使日本。元使到达对马岛,仍被日本拒之门外。后来至元八年(1271年)和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又两次派秘书监赵良弼出使,也均被滞留于日本太宰府,未能进入京都。5次通使不成,忽必烈恼羞成怒,决心使用武力。 其实早在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就曾下令在高丽屯田,以储备攻打日本的粮饷。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丽的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兵15000人,大小战船900艘出征日本,后又设立征东元帅府,以忻都、洪茶丘为都、副元帅,军队增加到25000人。当年十月,元军从合浦(今朝鲜马山)出发直捣日本。日本天皇征集藩属兵10万余人迎战。元军开始一举攻占对马、一岐两岛,在肥前松浦郡、筑前博多湾(今福冈附近)登陆,但在日军坚决抵抗下,首战只获小胜,未能深入日本本岛。不久,日本海飓风骤起,将大部分战船毁坏,加上士兵疲惫,弓箭几乎用尽,元军只得仓促撤退。该年是日本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故这场战役在日本史上被称为文永之役。 2、弘安之役 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死。这一消息直到元十七年(1280年)才传到元朝。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日本政府这种公然违反国际准则的I行为当然引起忽必烈的震怒,于是忽必烈决心再次征讨日本,元十二年(1275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结集南宋新附军),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计。这次远征日本所用战船始建于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元朝政府命令南宋故地扬州、湖南、赣州、泉州等地建造600艘战船;六月,又命高丽建造东路军所用的900艘战船。但在七月,潭州取消了远征日本、交趾所用战船的营造计划。至元十八年(1281年)二月,福建省左丞蒲寿庚上言"诏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民实艰苦",造船之事遂中止。此外,湖广行省的潭州、江浙行省的泉州、江西行省等战船营造也困难重重。据《元史》可知,第二次远征日本所用战船中,东路军900艘战船全部由高丽建造,而可以得到确认的江南所造战船仅有至元十六年的600艘,其中泉州所造战船仅有50艘。且不论《元史》中没有记载的造船数,单从当时最大的海港泉州的造船数仅有50艘这一点来看,新建造战船也不过数百艘。 第二次远征日本时,江南战船总数竟有3500艘,其中绝大部分可能是元军截获、接管原南宋水军的战船。其间南宋降将范文虎负责筹措江南军队所用战船。至元十六年(1279年)八月,范文虎向忽必烈上言:"臣奉诏征讨日本,比遣周福、栾忠,与日本僧腐诏往谕其国,期以来年四月还报,待其从否,始宜进兵。又请简阅旧战船以充用,皆从之"。接受远征日本任务的范文虎,主张首先派遣使者,试探日本的动向,同时调查原有战船,以筹建船队。仅史料所见,从襄阳之战到崖山之战,元军捕获南宋战船达6000艘以上,另外从投降的南宋水军处,又接管了许多战船。即使其中有许多战船破损、沉没,但截至第二次远征日本时,从南宋捕获、接管的战船数量仍很大。范文虎所言"旧战船"中,虽包括元军新造的战船,但从南宋捕获、接管的战船应居多数。因此,在第二次远征日本的南路军中有许多投降的南宋水军将士以及他们携带的武器、战船等。 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五月,征东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帅金方庆率蒙、汉、高丽军4万人组成东路军,乘战船900艘,仍从高丽合浦出发,在筑前去驾岛登陆。遭到日军顽强抵抗之后,东路元军退至鹰岛,转攻对马、一岐、长门等地。六月,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张禧等率新附军及强行征来的江南士卒共10万人组成江南军,乘战船3500艘,从庆元(今宁波)、定海启航。两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一岐岛及平壶岛。七月,两路大军在乎壶岛会合后,主力部队驻屯鹰岛,另外分兵进屯平壶岛,计划分数路进攻太宰府。 但是元军统帅之间的不和影响了军务,加上日军戒备森严,元军在鹰岛滞留达一个月之久。八月初一夜,元军再次遭到飓风袭击,大部分船只沉没,士兵溺死者无数。初五日,范文虎竟把10多万元军将士遗弃在海岛上,自己独自乘船逃往高丽。日军上岛后,元军大部分将士战死,数万士卒被俘。战俘们被日军押往八角岛做奴隶。此次背水大战生还者概不足五分之一。此年为日本俊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日本史志称这一战役为弘安之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第一次:中方是唐朝。 过程: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却因劳累过度而病故,出征计划搁浅。 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百济。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丰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将刘仁愿、刘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击,由唐将刘仁轨、杜爽、百济降将扶馀隆等率水军,从熊津江前往锦江下游的白江口,与陆军配合,夹击周留城。 13日,丰璋王为迎接日本援军,率水军候于白江口,17日时唐、新罗的水军和日本船师同时抵达,两军交战。当时日本战船有400余艘,唐、新罗联军只有170艘,兵力也处在劣势,在三回合较量中,双方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到18日,两军第四次合战,由于日、百济方高估了已方优势,轻视唐、新罗联军的实力,盲目拼杀,结果大败,400余艘战船被焚,兵卒大多溺死,残军投降,百济国灭亡。 白江口海战胜利后,唐朝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因此未能惩罚倭国与百济联合与唐朝发生战争的行为,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而日本方面由于始终担心唐朝对日用兵,同样未能主动发起更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而这一切,由于日本天武天皇登基后完全改变。日本在白江口海战败于中国之后,更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单独结束派遣遣唐使,才结束了这一中日历史上一度真正友好的时期。 第二次和第三次,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侵日战争。 文永之役 弘安之役 因飓风失败
第2个回答  2014-04-28
古代中国攻打日本具体的有四次: 第一次:中方是唐朝。 第二次和第三次,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侵日战争。 第四次:中方是明朝。 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所以日本方面称为“庆长·文禄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8
李福,秦始皇派过去的,直接做了日本的祖先,开国皇帝。
第4个回答  2014-04-28
元朝忽必烈曾两次侵略日本。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