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如题所述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之初,需把握以下原则:全面性与严格性、系统性与有效性、明确性与具体性、可操作性与精确性、一致性与可靠性、公正性与透明性。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需做到以下几点:

    考核方案、实施细则的充分策划。相关部门、管理者之间针对考核方案的充分讨论,自上而下制定公平客观的考核指标与标准,考核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PDCA循环执行,确保考核的闭环。

    培训力度的加大。组织绩效考核的主体和客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是考核方法的宣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考核意识。

    绩效考核目的的明确。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员工,其宗旨是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周期上均可依据考核目的进行灵活调整。

    绩效考核内容的完善。绩效考核内容与绩效考核目的和考核对象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因此,考核内容的制定需根据不同改为员工的工作性质、内容、方式进行确定。

    评价主体的选择要全面。考核评价主体的选择需包含被考核者的内外部工作交集者。对员工进行360度评估,确保考核的客观、公平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8
  考虑到一方面,公司现在的规模不算大,员工仅百余人,请咨询公司不仅费用高,而且他们没自己更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自己曾在某大型外资企业做过部门经理
,对绩效考核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王总觉得没必要请外面的咨询公司来做此项目,自己亲自来做即可。
  王总自己创业前曾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过几年,对绩效管理略有所知。于是,他将以前保留下来的绩效考核相关资料翻了出来,进行了仔细研究。在参考了绩效管理方面的权威著作后,对绩效考核大致形成了一套基本思路。王总授意助理根据其想法起草了一个绩效考核方案,并在例行周会上提了出来。  在会议上,王总讲了很多,虽然大家多少都有些异议,但因为是王总制定的,因而也没人提出不同意见。总体来讲会议开得比较顺利,王总在会议上明确提出,一
个月内必须完成各部门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工作。按照分工,王总需要对几位直接下属,即几位高级经理进行绩效考核,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王总与每个
高级经理进行了简单的面谈,并确定了绩效考核目标。
  看起来绩效考核工作已经有序地开展,一切都很顺利。但半年后,在正式执行绩效考核时发生的
  ●考核没有错,但确实有路数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
情形:动机是好的,但结果却南辕北辙。案例中王总的初衷是好的,即通过绩效考核帮助员工和企业发现问题,提高绩效,期望的是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赢。但现实
却背道而驰,员工根本无法接受,甚至选择了离职。王总向我诉苦:“真不如不引进绩效考核。”王总问我,是不是他当时一时冲动,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可以明确地说,引进绩效考核体系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认真做。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完善。
  一、设计考核体系,应避免借图建楼
  王总作为公司的老总,直接承担起了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者角色,是值得商榷的,但其设计绩效考核整体方案的过程本身确实是不妥当的。
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之初便了然于胸。尤为重要的是,应将这些专业知识,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  王总在仅仅是对绩效考核有一定了解,看过一些相关书籍的前提下,将曾经任职公司的绩效考核表格找出来,稍微进行一下改动,便用于自己的公司,这种做法明
显是犯了“借图建楼”的错误。如果你想建一栋楼房,为了图方便而直接套用别人的楼房图纸,等建好后,你会发现这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那栋楼房。因为你所处的
环境以及你想达到的目标与别人是不同的。同样道理,任何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应建立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都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可生搬硬套。
  二、形成考核体系,有赖于多方互动
  我们应该明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有赖于上级和下属、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富有建设性的关系。  事实上,绩效考核体系的推动者是王总和各位经理,而不仅仅是王总本人。作为推动者,各部门经理一定应是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参与者。但王总认为绩效考核体
系的建立只要开一次会讲一讲,大家没意见即可执行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原因在于绩效管理不是偶尔为之的行为,而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其有效实施离不开部门
经理的支持。
  在会议上,之所以各位部门经理不反对王总的意见,并不是众人没有意见。一项新的方案,在其形成过程中,如果没有不同声音,那么,
在其实施过程中,必定会步履维艰。众人之所以没有反对,更多的可能是对王总的独裁式管理风格有所顾虑。而事实是王总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已与企业的实际情
况严重脱节,在会上公布自己的方案后,他被所有成员“意见一致”的假象所迷惑,忽视了各部门经理的不满情绪。而绩效考核体系与其他的制度一样,在制度实施前是很难发现其问题所在的。但一旦问题发生,就像两位高级经理突然离职,就往往令人猝不及防。
  假如王总能在绩效考核体系形成的过程中,详细地与这两位高级经理一起讨论,并结合他们的意见作出修改,最终形成意见一致的绩效考核方案后,再付诸执行,两位经理突然辞职的情形可能就不会发生。
  三、培训考核体系,不应仅仅走过场
  绩效考核前的管理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人们在培训的过程中,理解并接受了绩效考核,才会减少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阻力,并避免在考核过程中由曲解所引起的工作偏差。严格意义上来讲,王总只是走了“培训”这个环节,但在此方面投入的时间过少,使得培训的目的没有达到。  而所有这些内容,王总均忽略了,王总觉得对部门经理进行培训了,但实际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07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行业、企业和岗位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下面是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1. 确定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之前,需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绩效考核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意义,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
2. 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是衡量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需要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特点设计合理的指标。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应该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在设计指标时,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指标应该具有具体性、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和时限性。
3. 确定适当的考核周期和频率
绩效考核的周期和频率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业务特点进行设置。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周期可能是一年或半年,而基层员工的考核周期可能是半年或季度。在考核频率上,可以考虑将绩效考核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例如每周或每月对岗位绩效进行评估。
4. 建立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应该建立在公正、透明的基础上,避免出现主观评价和偏见。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例如自评、上级评估、同事评估、客户评估等,以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估结果。同时,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注重沟通和反馈,及时向员工反馈绩效评估结果,并提供改进建议和培训机会。
5. 不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员工的反馈和需求,以及公司的业务特点和战略目标。同时,需要积极收集和分析绩效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员工表现和业务状况,从而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全员参与和支持,需要注重沟通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促进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