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写作背景

简单

创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

扩展资料: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本文已被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朗读者是陆洋 )。

本文与《愚公移山》 、《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

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

一: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宗旨)

二: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

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

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

五: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为人民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2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事,各解放区都展开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拓展资料: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给地主帮工度日,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张思德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收养了他,11岁时才读了几个月的书。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为革命为人民奋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和高贵品质,却永世长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6

演讲原文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

作者: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创作背景

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像章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1]  。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2]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3]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人物简介

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楷模。1915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六)出生。1944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他正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司马迁

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 。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 ,原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李鼎铭

李鼎铭(1881——1947),陕西米脂人,原名丰功,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第3个回答  2019-03-25
写作背景:
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讲演,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当时由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面临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困难,号召全体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思德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报名到陕北安塞县深山烧炭,因炭窑崩塌,不幸光荣牺牲。毛泽东为了追悼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主要观点: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内容简介:
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求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要象张思德那样,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二、提出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思想原则。要求大家保持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光荣传统,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论述了正确的生死观,要求革命者必须树立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四、强调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讲演表达了对张思德的深切悼念同时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和发扬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讲演的发表,对加强党和革命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政治觉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起了重要作用。
其现实意义: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是一个金钱的时代,那我们来看看在这个“万恶金钱”所统领的世界里,为人民服务还有用吗?那我们首先来看看各个世界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为追求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的最终目标、价值导向。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联想集团的“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回报股东长远利益,服务社会的文明进步”;华为企业集团的“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从上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企业组织,无论其使命、目标用什么话语具体表达,根本的也是提升自我价值,满足大众的需求,“为人民服务”。现代企业经过100多年发展,企业理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是“社会公民”。企业通过创造财富,一方面为员工服务,另一方面又通过产品和税收,更大化地为社会服务。
阅读体会: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作为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凡事想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工作依靠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切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觉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
1
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作为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牢固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宗旨,积极的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去,以切实的行动和优良的作风来实践为人民服务,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4个回答  2018-07-11

这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展开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站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塌方而牺牲。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拓展资料: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

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