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出土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考古学家不敢再继续挖掘?

兵马俑出土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考古学家不敢再继续挖掘呢?

1974年的一天,陕西省临潼县的村民在挖地的时候,忽然一撅头下去,似乎碰到了什么硬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几个农民轻轻用䦆头挖土,却呈现出了一个古代人头模样的造型。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人议论纷纷。

有迷信的人说,是古代的神像,有的人说是地域的恶鬼……一时间,风声鹤唳。但是,很快陕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就得到了消息,赶赴第一现场。经过敏锐的观察与分析,最后确定这是秦代文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大家都清楚了,原来这里是秦始皇帝陵的一个陪葬坑。

这里埋藏的武士俑,是秦代按照一比一的模式,烧造出来的陪葬俑。但是,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这些秦陵兵马俑在出土的时候,都是色彩鲜艳,仿佛身穿漂亮的铠甲衣服,但是出土极短时间里,这些附着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的鲜艳花纹,就会迅速崩裂、弯曲,最后在四分钟内全部脱落,只剩下一尊尊土里土气的造型。

因为出现了这样难以控制的事情,所以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国家保护文物的要求,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的发掘,非常缓慢,甚至处于暂停的状态。国家的意见,就是等到保护的技术和环境,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再组织文物考古专家,对这些埋藏地下近2200多年的文物,进行系统发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始皇帝陵的发掘工作将会逐步推进,一个宏大的集中展现2000多年灿烂文明的秦代历史博物馆,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8

第2个回答  2020-03-28

第3个回答  2019-08-31
这是为了保护兵马俑,因为兵马俑见到阳光,它本来的彩色会变成灰色。
第4个回答  2019-08-31
因为兵马俑长时间在地底下,一旦与空气和阳光接触就会被毁掉,所以考古学家才不会继续下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