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故事中分别引入了哪些管理机制和方法使得和尚们有水吃

如题所述

一个和尚独居时挑水吃,两个和尚同住时抬水吃,三个和尚共处一室时却没水吃.这个简单的故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却颇耐人寻味.\x0d一个和尚挑水吃是最自然的,一方面水是生存的必需品,如果他不去挑水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他是自己劳动成果的惟一拥有者,自己挑多少就可以用多少,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两个和尚抬水吃也还算说得过去,只是生产人数增加产量却不增加,效率有所下降.在这里就出现了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性”问题.因为经济学基于经济人的假设,即人们都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都希望付出越少越好而收获多多益善,谁都不愿意看到别人“搭”自己的“便车”,同时又都想方设法占别人的便宜,希图坐享其成.和尚也不例外,谁也不愿意自己挑水而让另一个人免费享用.人们也许很容易为他们想一些办法,比如每一个和尚各买一套水具——扁担、水桶和水缸,各自吃自己的水,但这一方案的成本过大,而且还有一个设备(指水具)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还有个办法,就是达成轮流挑水的协议,一人挑一天,但是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一个和尚可能会偷懒,总是不把水装满,这意味着双方在相互监督和制裁违约等方面交易费用过大.看来最笨的方法还真是最好的方法,两人抬水不仅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消除了外部性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