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社会自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自我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证明社会自我在青少年晚期变得非常突出,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大学生社会自我研究对促进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有时被标签为个人自我概念的独特认同外,也有自我的社会方面,这些方面是与其他人共有的。事实上,自我的定义取决于种族团体。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谁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是由集体认同所决定的,那就是社会自我。

扩展资料

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个体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自我意识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具有导向、激励、自我控制、内省调节等功能。

1、一是导向激励功能。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只有如此才会调动自身的潜能,激发强大的动力。

2、二是自我控制功能。一个人如果有了发展目标而不付之于行动,其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个体要想将来有所建树,首先要有科学的目标,同时还要有自立、自主、自信、自制的意识,并对自己偏离目标的情感和行动,加以调节和控制。

3、三是内省调节功能。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确立符合个体的“理想自我”,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自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我 (心理学词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个人自我和社会自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个人自我又称私我意识,是指我们觉察到的自我中不被别人所了解的方面,如我们的想法、情感、态度、愿望、梦想等,它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我们很少向他人提及,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例如,我们写日记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日记的内容往往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

社会自我又称公我意识,它是指个体对自我的一种外表觉察.换句话说,公我意识是指个体觉察到的别人所评价的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平时人们常说,大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做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行为,指的就是大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社会自我.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寂寞。

顺便普及一下其他项:

1、现实自我,又称“自我“,是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中有三个组成部分,而”自我“居于中间调停的位置,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一切对个体最有利、最安全为宜,故称”现实自我“;

2、镜中我,是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他人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情感等等;

3、理想自我,又称”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其从现实自我中分离出来,是代表着人格结构中追求理想、追求道德上完美的部分。由于其与追求快乐原则的”本我“相对,所以常常发生冲突,而自我就负责协调两者,以维持心理平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社会自我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从心理发展上看,社会自我是逐渐形成的。胎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没有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与母亲的心理距离也就越来越远。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分得越开,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遗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与母亲一部分分开、另一部分还连在一起的状况,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成长。换一种说法,就是: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他的自我与母亲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具体表现是:一方面,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过度地依赖他人,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出决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决定;另一方面,他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等等。
第3个回答  2009-08-30
是指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自我不是单纯的随心所欲的自我,而是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我啊,用社会自我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有机联系
第4个回答  2020-12-19
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相似回答